分享

国医大师邓铁涛时方运用心得——生脉散

 虚竹怀远 2022-05-03 发布于湖北

生脉散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原方由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三味组成,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治疗温病后期,气阴两虚证,主要表现为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等。

【用药心得】

       邓教授认为生脉散原方未注明用量,但考《脾胃论》各证中,凡用此方人参的用量都大于麦冬、五味子,所以本方虽为生脉养阴而设,但亦具益气作用。药物组成为人参10~15g.麦冬13g、五味子5g,其中人参可根据病种及病程的不同,酌情选用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吉林参、石柱参等代替。一般温病后期气津两虚轻者选用太子参13g;伤津重选西洋参;伤气重选吉林参或石柱参;心悸气短患者,轻者选用党参;气虚明显,甚至气短气促,则选用吉林参须。

       温病后期,气津两伤,邓教授喜用生脉散。如暑热伤津伤气,症见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渴欲脱,脉散大(散大是脉大而无力之甚者),他认为是正气虚极所致,宜急补津气,用生脉散,一天数剂。人参要用吉林参或石柱参10~15g;非典型肺炎后期,热入营分、耗气伤阴证,症见:身热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舌红绛,苔薄,脉细数。邓教授主张清营解毒,益气养阴,方选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

      邓教授治疗冠心病,心阴虚一般用生脉散(太子参18g、麦冬9g、五味子9g)为主方;心动过速者,加玉竹、柏子仁、丹参;期前收缩脉促者,加珍珠层粉2g冲服;心阴虚兼痰者,加瓜萎、蓬白;兼瘀者,酌加桃仁、红花或三七末2g冲服。并认为生脉散,其中五味子收敛,为虚火盛者所不宜,可仅以西洋参另炖服,麦冬、大枣煎服,专于养阴,佐以益气。

【验案举例】

      患者高某某,男,73岁,干部,住院号:0061179o因“反复胸前区闷痛4个月,加重2天”于2000年11月8日入院。

      患者于2000年7月23日晨起突发左胸前区疼痛、憋闷,伴大汗淋漓,持续约半小时后渐缓解。其后每于晨起发作胸痛,症同前,在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査无异常,转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做冠脉造影检査示: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约90%,遂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PTCA+STENT术),术后即刻TIMI血流达3级,血管开通良好。出院后常规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但患者一直有胸闷不适,倦怠乏力,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遂再次入院以进一步治疗。入院时症见:胸闷,时有闷痛,气短乏力,神疲,偶有恶心,口不干,纳可,小便量多,大便干,眠差。既往有高血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体查:血压122/75mmHg,神清,心率67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电图检査:肢导联低电压。邓教授察舌观脉:舌质淡、嫩、有津,脉右尺弱、寸关滑,左虚细,浮取有力量的感觉不如沉取,故有根。鼻准头稍色淡,为气虚之象。中医诊断:胸痹(心气不足,兼阴虚)。西医诊断:①冠心病,PTCA+STENT术后;②高血压病HI期。中医治疗以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兼益阴为治则。方药以生脉散加减:西洋参5g(另炖),吉林参5g(另炖),太子参30g,麦冬10g,胆南星10g,茯苓12g,白术I2g,化橘红6g,菟丝子15g,桑寄生30g,甘草5g。

       服药6剂后,患者的胸闷即有明显减轻,仍有气短乏力,恶心,欲呕,纳差,中药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以健脾开胃之剂,方药如下:西洋参5g(另炖),吉林参5g(另炖),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3g,丹参15g,合欢皮20g,木香6g(后下),山梔子12g,石斛20g,茯苓12g,淮山药15g。

     患者服药后,日渐好转,住院3周后诸症消除而出院。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