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疼痛临床技术规范(八)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22-05-07 发布于云南省

领资料、加小编!

七、腋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肩关节后下部、腋后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疼痛治疗。

(2)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用于肩周炎治疗及手法松解术.

【禁忌证】

1)肩臂外展受限。

(2)局部皮肤感染、肿胀。

3)非肩关节所致的疼痛.

【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端坐,背靠术者,患肩外展45°。

(2)体表定位:①肩峰背侧下方约4cm为穿刺点,深压此点可有酸胀、疼痛,并可摸到一凹陷处,相当于三角肌后缘,冈下肌和小圆肌外下缘及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之间。②确定肩峰为A点,大圆肌与肱三头肌长头交点为B点,A、B两点连线中下1/3交点处为穿刺点。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穿刺点做局麻皮丘。

4)采用长6~8cm,7号穿刺针。

5)于穿刺点皮肤垂直进针后,对准喙突方向刺入,进针约4cm左右患者即可有酸胀感觉,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6)如用神经定位刺激器穿刺可诱发三角肌和小圆肌抽搐,说明针尖接近腋神经即可注药.

7)药物及用量:0。5%~1%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500μg酌加地塞米松5~10mg。

【注意事项】

1)穿刺时如触及肱骨后内侧时应退针少许,经反复抽吸无血、无气后即可注药.

2)误伤旋肱后动脉而致血肿.

3)误入胸腔导致气胸或肺损伤,多为进针偏向内侧、进针过深所致。穿刺时应切记针尖应直对喙突方向进针,不要过深。

(4)损伤腋神经可导致上臂不能外展、三角肌和小圆肌萎缩.

图片

 八、斜角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肩部及上臂手术麻醉。

2)上肢外伤、骨折、肿瘤引起的疼痛、肩臂软组织痛、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血管性疾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除痛治疗及术后镇痛。

(3)用于中枢性或末梢性上肢疼痛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

1)穿刺部位畸形、感染或肿瘤。

2)肺气肿或呼吸功能不全。

【操作方法】

(1)体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并略后仰,手臂放松平贴身旁.

(2)体表定位: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可触摸到一条小肌肉即前斜角肌,在前斜角肌外缘还可摸到另一条小肌肉为中斜角肌,在两肌肉之间仔细触摸可触到一凹陷的间隙,既是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当患者头部偏向对侧时该肌间沟的走向多与颈外静脉走向一致.术者以左手示指沿肌间沟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同时向沟内重压,可诱发患者手臂麻木和异感,即证实定位准确。再从环状软骨水平(相当↓6水平)向后画一水平线,与肌间沟相交点,即为穿刺点.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穿刺点做局麻皮丘.

4)采用长5cm,7号穿刺针。

(5)术者右手持穿刺针,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后,取向对侧脚跟方向(向内、向后、向下)进针,一般进针2cm左右常可引发异感出现,固定好针头,回抽无血、无液、无气后即可注药,注药时也可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部的肌间沟以使药液向下方扩散,阻滞完全.如进针至3cm时或触及横突而仍无异感时,不可再进针,(除非病人过胖)应退针至皮下调整方向重新穿刺。

(6)采用神经定位刺激器进行穿刺时,(采用特制的绝缘穿刺针,仅针尖放电)当针尖接近臂丛神经时,可诱发肱二头肌收缩抽动(说明针尖抵达臂丛上干或外侧束部分附近)其抽动的强弱取决于针尖与臂丛神经的远近,即针尖越接近臂丛神经,肱二头肌抽动越强,注药后阻滞效果越完全.该法无神经损伤之虑,使用安全,且客观指标明确,无需患者诉说异感出现与否,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7)药物及用量:①麻醉:2%利多卡因20ml+0。750%罗哌卡因10ml,不加肾上腺素,注射20ml左右即可.②疼痛治疗:0.5%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500~1000μg,急性期酌加地塞米松5mg或曲安奈德10~20mg.

【注意事项】

1)该方法容易掌握,效果确实,可用较少的麻醉药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比较安全,发生气胸机会较少。

2)不宜双侧同时阻滞。

(3)该法可获得肩臂部和桡侧满意阻滞效果,但尺神经存在起效延迟或不完善的不足,有时需增加药液容量才能阻滞完全。

4)穿刺时应注意进针不要呈水平方向,不可垂直于椎体,进针亦不可过深,掌握深度不能超过横突深度。否则有误入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下腔、损伤椎动脉及误入椎动脉之危险,造成全脊麻、出血、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5)膈神经阻滞,多见于肌间沟阻滞,一旦发生应及时给氧或辅助呼吸。

6)喉返神经阻滞亦较常见,表现声音嘶哑、失音。多为用药量较大有关。公众号:疼痛指南

7)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Horner’s征,一般无需处理。

图片

 九、锁骨下血管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上肢及肩部并存疼痛者。

2)上肢不能外展者.

(3)腋窝部手术。

(4)上肢术后镇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肩周炎行手法松解粘连等疼痛治疗。

【禁忌证】

(1)穿刺部位畸形、感染或肿瘤.

2)肺气肿或呼吸功能不全。

【操作方法】

(1)体位: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平贴身体旁并尽量下垂,以使锁骨和肩部压低。

(2)体表定位:令患者抬头确定斜角肌肌间沟位置,用左手示指沿肌间沟下摸,在肌间沟最低处摸清锁骨下动脉搏动处,在其搏动处外侧(相当锁骨中点上方1~1. 5cm处)做好标记为穿刺点.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穿刺点做局麻皮丘.

(4)取长5cm,7号穿刺针。

5)术者左手示指放在锁骨下动脉明显搏动处,右手持穿刺针从锁骨下动脉搏动点外侧标记处,(紧贴左手示指)进针,并朝下肢方向直刺,沿中斜角肌内缘推进,进针至臂丛鞘最深处,可有刺破臂丛鞘膜感觉,再稍进针即可出现异感或针尾有搏动表明位置正确.若未引出异感可稍改变进针方向,朝对侧足跟方向缓慢进针,常可获得异感,回抽无血、无气即可注药.如进针2~3cm碰到骨质即为第1肋骨,此时不应再深刺,以防损伤胸膜、肺尖。穿刺准确时,异感应放射至整个手的手指,若异感仅及拇指及示指,提示尺侧阻滞不全,应调整方向在内侧下方寻找异感.

(6)注药及剂量;可注射局麻药20~30ml,注射完毕患者多有“压力异感',说明针尖在神经附近,药液已充填臂丛鞘内.

(7)亦可采用神经定位刺激器进行穿刺,接近神经时可诱发出臂丛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抽动,表明定位准确,回吸无血、元气即可注药.

【注意事项】

1)本方法注射小剂量局麻药物可获得较高臂丛阻滞平面。

2)使用该法一般主张寻找异感,且异感在肘关节以下时,阻滞效果满意.穿刺时若无异感,则失败率高。

3)不宜双侧同时阻滞。

4)穿刺针不要过于向内进针过深。否则有误入胸膜腔引起气胸或肺尖损伤之危险.

5)不至于发生全脊麻,局麻药误入静脉可能性小。

十、腋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上臂中部以下的深部及浅部手术及除痛治疗。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有感染或血肿。

2)上臂不能外展,腋窝显露困难.

【操作方法】

(1)体位: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上臂外展90°前臂外旋屈肘位,手背近头部,似行军礼状。

2)体表定位:先在腋窝触摸到腋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向上摸到胸大肌下缘,动脉搏动消失处,略向下取腋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3)腋窝备皮,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穿刺点做局麻皮丘。

(4)采用7号,长5cm穿刺针。

(5)术者左手示指、中指固定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在动脉搏动最高点外侧垂直刺入皮肤,穿刺针与动脉呈10°~20°夹角,缓慢进针直至出现刺破鞘膜的落空感(刺破纸样感觉),松开持针手指,针尾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即可认为针已进入腋鞘管内,此时患者若有异感则可更明确,但不必寻找异感,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20~30ml。注意注药后,注射器内应保留3 ml局麻药,待退针至皮下时将剩留的局麻药注入,以阻滞肋间臂神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由于上臂外展90°时,腋鞘管被肱骨头压迫,局麻药不易上行扩散,以致常阻滞不到肌皮神经致前臂外侧的皮肤痛觉阻滞不全。为防止阻滞不全,可在注药时将腋鞘的远端加以压迫,注药完毕后立即回复上肢贴于躯干之旁,以利药液上行扩散.

6)也可采用神经定位刺激器进行穿刺,当针尖接近神经丛时会引致相应支配的肌肉抽动,以此来帮助正确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注意事项】

1)腋路臂丛阻滞由于位置表浅、腋动脉搏动明显、标志清楚、所以易于进行阻滞,为常用之方法。

2)腋路臂丛不会导致膈神经麻痹、气胸及全脊麻,也不会引致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阻滞所发生的症状。因此使用上较为安全。

(3)由于臂丛神经在腋鞘内分支较多,且较分散,故易阻滞不全,麻醉不完善。a其是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需加大药量后方能改善。

(4)该法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其他方法为高,多由误入血管引起,故注药应反复回抽,确保穿刺针未在血管内.

(5)腋动脉、腋静脉穿刺时刺破率较高,易引起局部血肿,使再次穿刺时定位困难.

(6)周围神经损伤:常涉及到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与穿刺直接损伤有关,在穿刺中有明显异感者,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异感者,故腋路臂丛阻滞穿刺中不强求寻找异感,操作轻柔,且忌粗暴。

下期继续更新上肢神经阻滞

您的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