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补二)

 玄冰生孙洁 2022-05-13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卷一 补二】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本脏者,肺胃也。经有嗌塞而咳之明文,故上焦之病自此始。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际,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痰稀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一等。此条当与下焦篇所补之痰饮数条参看。再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本论前于风温门中已驳之矣;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

杏苏散方

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

【加减法】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方论】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本节所论之燥,皆为燥之本气,即凉燥。燥之本脏为肺,“燥伤本脏”,就是凉燥伤肺。此乃外感六淫,必由皮毛而入,故见“头微痛,恶寒”;燥为次寒,寒水互生,所以燥邪伤肺可见“咳嗽痰稀”;鼻、嗌皆通于肺,燥伤肺气,则鼻塞、嗌塞。弦主饮,肺为水之上源,燥伤肺气,水液不行,化为寒饮,故见脉弦,痰稀。凉燥闭郁肌表,故而无汗。用杏苏散辛温散其寒,苦温化其饮,甘温和其中,故称苦温甘辛法。其用药配伍及加减法在自辨中论之甚详,法度严谨,不再赘述。

本条一是提出凉燥初感,当用杏苏散温润之,方中虽少润药,但重在辛润,故能治燥。

二是提出燥之本气,实兼寒凉,故易成饮。凉燥伤人,实乃外寒内饮之轻证,所以才能与小青龙汤对举。

三是在自辨中将凉燥、温燥作了简单比较。凉燥则用杏苏散,温燥则用桑杏汤、桑菊饮。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温病条辨》条文: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补一)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五十八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五十七条)

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但是它言辞古奥,学习者往往觉得比较难懂,读了之后又很难直接用于临床实践。我的新书《一起读内经》立足于临床,用比较浅显的文字解读了《内经》重点条文。有解读、有分析、有方药、有医案,还有名师作序,作者原声音频,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更好地学内经,用内经。现在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进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赞微店购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