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可能是吃出来的……你知道吗?

 鉴益堂 2022-05-19 发布于福建

本文转自:颜玉富健康课堂

“帕金森”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在老年人中,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是最常见的,约为1700/10万,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均带了沉重的负担。但现在不仅是老年人,许多患者在50岁之前也能发病,我们称之为早发性PD(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EOPD),根据发病年龄的高低,又可分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21岁)和青年型帕金森(发病年龄≥21岁)。

所以,现在还觉得“帕金森”是老年人专属吗?我年龄小,不会得帕金森的,这种观念可是不对的···因为青年人也可能会患哦 !

李女士是一名公司职场女性,今年32岁,刚刚升上了销售总监的位置,压力那是自然不小,每日忙于开会、合作方洽谈,外出交流等,这不就天天加班,外出奔波,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李女士感觉自己总是有一侧头部的胀痛,持续时间较长,同时自己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于是便到医院就诊,医生对李女士进行详细的检查后,诊断这是“偏头痛”,便给她开了“盐酸氟桂利嗪 10mg/次 睡前口服”,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可缓解血管痉挛。

李女士自从服用这药后,感觉效果听不错,头也逐渐不晕了,而且自己睡眠也变好了,因此处理事情起来效率也更高了,李女士认为这药效果太好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医生复诊过,就自己去周围的药店买了几盒,坚持服用大概服药3月后,李女士感觉不对劲了,自己的右手在拿咖啡杯时总是容易抖,吃饭时夹菜也容易抖,给别人添茶时抖的更厉害,尤其是越精细的事情就更明显,逐渐左手也不自主的抖了起来,这样的手抖已经影响到了李女士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于是自己上网查了一下,出来的结果大多是“手抖要考虑帕金森啦!”“手抖拿不稳东西,那肯定是帕金森了!”“帕金森的常见症状就是手抖···”这下,李女士被吓到了,自己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得帕金森呢?而且刚刚才升职,也不能让这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呀!李女士急忙跑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就诊。

李女士,这么年轻,就真的得了帕金森?那如果不是帕金森,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出现手抖呢?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女士的病史,用药史,月经史等,经过仔细查体及系统的辅助检查后,认为她患得了“帕金森综合征”!啊?为什么呀!

原因就是,李女士确实是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但这个可不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老年帕金森综合征”,而是叫做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因为李女士长期服用的“盐酸氟桂利嗪”,李女士出现的手抖也正是与她用于治疗她偏头痛的药物有关,李女士因自己患有偏头痛,且后期未定时复诊,自己购买药物服用,这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原来是因为李女士自己吃药吃出来的~~

但医生告诉她,只要立即停止服用“盐酸氟桂利嗪”,并给予营养、对症支持等治疗,手抖现象会逐渐消失的。这下,李女士才算放下心来,所以,药虽好,但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可不能乱吃 !Hhhhh······

为什么“盐酸氟桂利嗪”会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呢?

原因在于,“盐酸氟桂利嗪”易透过血脑屏障与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结合,从而降低了多巴胺能活性,造成乙酰胆碱能相对活跃,出现兴奋性乙酰胆碱兴奋症状,患者就可以表现为肢体震颤、运动障碍、静坐不能甚至伴有精神焦虑等症状。

其实不仅仅有“盐酸氟桂利嗪”会引起药源性震颤麻痹,总的来说,只要能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或导致多巴胺能耗竭的药物都可能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常见的药物包括:经典型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等)、降压药物(利血平)、胃肠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鲁卡因等)、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异丙嗪等)、抗生素类(良性美素B等)

对于这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最主要的就是预防。

所谓“病从口入”,自己吃出来病,即使需要服用药物,也需要严格把握药物的适应症,严格遵医嘱服用,避免无指征用药。必须使用相关药物时,最好是短期用药,避免大剂量、超疗程使用,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间歇性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时密切观察自身情况,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停用药物。若不可避免会长期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可预防性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例如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可同时服用阿托品、苯海索等抗胆碱能药物,可减轻甚至预防患者因使用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若出现李女士这种已经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不要担心,绝大部分病人在停止服用药物后数周症状即可减轻,多数在4个月内缓解,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停药后可持续超过6个月,甚至可能超过27个月。因此,在此提醒大家,尤为老年人,用药时切不可盲目服药,同时应定期于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