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注力到精准力 以前,曼若兰同学做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的计算题目,总是出错,后来,辛雷让她改变三个学习习习惯:一是犯困时不要做题,第二是心情不放松时不做题,第三、不要边听歌边做题,更不要边看电视边做题。很快,她的做题精准性提高了。 从此,她学习时,一直保持精准力。 一部分“粗心”的根源,是专注力不够,还有另外一部分“粗心”的根源,是专注力不能很好的转换成精准力。 如果你的专注力足够、精准力也足够,就一定不会出现“粗心”了么? 当然不可能。 你的学习上的任何一个学习漏洞,都有可能来源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根源可以认为是无限多的。 我们只能从发生概率的大小,进行统计。按照最常出现的、最多出现的,告诉大家,让大家逐一去尝试应对方法。另外,大家还要自己总结,最后,再独创。 “粗心”这个学习漏洞,从思维和学习力的角度,有如下多种: 第一种: 从粗心到细心:思维宽度的扩充和灵动力 这种情况,前提是这门课程的这部分知识你已经掌握的可以了,但还不够好。这时,快乐学习、放松思考,是第一要务,学习兴趣第一,彻底抛弃僵化的记忆。 大量做题,做题时,暗示自己大脑非常灵动、极其灵动、灵动无比。这就是做题经验的“跳力”的积累。 “粗心”的错误,首先的,就是在思维宽度方面的各种“思维边界”,发现这些错误,第一重要的是憋题:自己独立憋题,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要选好书,选前后联系细密的参考书。 第三、看专门的纠错类参考书、第四、随着做题的增加,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类,独创分类方法。第五、做好笔记。第六、形成某门课程的纠错体系。 第二种:思维高度与上冲力 这种,典型表现就是,在排除杂念、非常专注学习时,只要大脑清晰、大脑灵活、快乐、轻松,就不会出错,或者很不容易出错,或者出错后很容易找到错误原因。 而如果在同样的排除杂念、非常专注的学习时,只要犯困、或者大脑不够清晰、或者不够放松,就很容易出错;或者出错后,很不容易找出错误。 这种情况下,做这类学习任务时,你不要躺着学。 这就是,应对方案:躺着思考、坐着做题;躺着看书、站起做题。 第三类:从精准看书(精细回读)转化到精准做题(左冲右突)。 这是解决“粗心”的根本之道,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说,题目会做,靠的是随意看书,轻松做题。那么,题目会做之后,你要做对,就要精细回读课本或参考书,然后,左冲右突的憋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