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精准到敏捷,怎么通过赋能打造高效团队 | 周五读书

 盖雅学苑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文丨Mandy Zhou

排版丨Mandy Zhou

本周五是清明节假期,为了不影响大家踏春赏春,也为了及时推荐假期充电的好书,我们本周把盖雅学院的“周五读书”放到了“周四”。

近期重点围绕“高绩效团队”,昨天盖雅学院推出了《打造高绩效团队系列之:GRPI模型》一文;下周四我们还有关于《打造高绩效团队系列之:The Rocket Model模型》的线下分享沙龙(4月11日下午,苏州)。

“英雄诚可贵,团队价更高”,马老师在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公开信《教师节快乐》中说:“阿里巴巴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迎接这次领导人的传承。阿里已经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同时,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这是多么伟大的成长和变革。我们看到了这个团队可传承、可持续的,能够应对错综复杂环境的韧性。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在讲这种可贵的团队韧性。它叫《赋能》,英文名为《Team of Teams》,小标题是“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

《赋能》并非在谈企业组织,它由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主导,讲的是驻伊拉克美军,在伊拉克战场经历的残酷教训和重塑变革。

豹突击队的团队赋能变革,对当前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同样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去理解这本书。


1

赋能是什么?

“赋能”最早是心理学中的词汇,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或团队能量。

字面去理解,“赋能”就是赋予谁某种能力和能量。有人说,“赋能”就是“你本身不能,但我使你能”。但我觉着这个解释太高估组织的作用了,简直把“赋能”救世主化了。我更愿意这么去理解:“赋能”是,“你本来拥有'能’的潜质,我让你达到'能’的效果”。

怎么将“能”的潜质,转化成“能”的效果?组织层面的解构措施,包括调整组织架构、释放个体权力、驱动员工内在动机、提供参与感和成就感等等。

2

为什么要赋能?

为什么企业要赋能?是现今企业家突然转性了?由追求商业价值变成了追求培养人才?当然不是。之所以要赋能,是因为环境变了。在之前的环境里,清晰的层级、精准的分工就可以奏效;但在这个错综复杂、人人喊打的乌卡时代,之前那一套失效了。

《赋能》的开篇,提到了泰勒的还原论。工业时代,泰勒把生产流程高度精准化、标准化,这极大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极大提升了生产效能。

泰勒对工人说:“我雇佣你们,是看中你们的力气和机器般的能力。我会给另一批人发工资让他们去思考”;泰勒甚至在公开文章里无礼的写道:“工人应当愚蠢、淡漠,与其他人相比,他在精神上更类似于牛。更适合锻造生铁的工人没有能力理解这类工作真正的科学道理所有。”

还原论系统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整洁、干净的等级制度。在每一个层级中,管理者会检视目标,将目标分割成互相剥离的任务,并且将任务打包分派出去。

海豹突击队承袭了还原论的“精准分工、高效执行命令”,他们有着如同机器般、无缝协作的强悍行动力。但这一切,到了伊拉克战场,却完全不管用了。

伊拉克基地组织看起来很低端,甚至没有统一的指挥;他们行动不可预测、独立小组毫无规律的自杀式袭击……对于精准训练、统一指挥的美军来说,他们非常难缠。

在经历残酷的血流成河的失败后,美军被迫学习“基地”组织,把特遣部队变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有决策权、能调动炮火的敏捷小组,最终战胜了基地组织。

现今的企业,也面临着如同伊拉克基地组织般的错综复杂、不可预测的环境:互联网、AI、物联网、信息爆炸、个体崛起、新生代、人口红利减弱、产业转型……

“潮流的变化实在难以驾驭,不要再想着去驾驭它,我们可以建造更好的舟艇”,为了能在时代的汪洋中高效运转、快速行动,关于“赋能”的呼声越来越多:

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说:“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管理学家陈春花说“未来的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价值其实就是我们怎么去赋能和激活人。”。

管他泰勒说“只需要工人的力气和机器般的能力”,还是彼得德鲁克说“雇佣整个人,而不是雇佣一双手”;管他是科层制,还是什么扁平化、去中心。从企业基因的角度,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当前环境下有效,才是真道理。

3

怎么去赋能?

现今环境下,怎样有效赋能呢?《赋能》围绕怎样突破“深井”间的壁垒,进行阐述。

组织:打造充满韧性的不确定组织

科层式组织运营的关键是“控制—命令式”,而网状组织的关键是“赋能—分布式”,网状组织呈现了沟通上极度透明、协助上灵活布局、决策上去中心化的新生态。它也在当前很多组织内,被成功实践。具体可以参见盖雅学院历史原创文章《经济寒冬下的组织调整思考:如何打造无边界组织》(链接到那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团队:打造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团队

海豹突击队的团队理念非常清晰:他们不要英雄,要泳伴。

在海豹突击队,团队精神更加重要,团队成功高于个人表现。为此,海豹突击队规定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的亲密伙伴,队员之间要一起生活、一起训练、一起战斗,游泳也要在一起,所以被称作“泳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更是在打造一种互信氛围。

海豹突击队魔鬼训练的核心并非生产超级士兵,而是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团队。对于长期的、可持续的、有韧性的组织,同样如此。

文化:建立信息共享的体系思维

在血的教训中,海豹突击队意识到,信息“空隙”是无效组织的根源,即使在纪律严明、高度机密的军队中,信息共享依然是利远大于弊 ,它是组织变革的心脏 。他们必须在做好信息管理的同时,打破信息阻隔的壁垒 ,连接信息断点,帮助成员了解系统全貌 。

而《奈飞文化手册》也强调,赋能员工的前提,是必须让每个人都了解公司业务,培养基层员工的全局战略思维。

落实在企业文化上,就可以从物理空间、活动、培训等不同方式去感染和落地。

领导力:像园丁一样去思考


即使血气方刚的海豹突击队,也提出“英雄式领袖”已经是新时代的“濒危物种” ,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缔造和维系组织环境氛围,其管理角色应该是从命令,转化为教练或园丁,愿意将风采和能力赋予团队成员。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领导者不再需要身先士卒,不再需要超出常人的决断力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