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医学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

 m175 2022-06-15 发布于黑龙江

一、什么是经方:

1、指汉代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剂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

2、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

经方特点:配伍严谨,药少而精,药专力宏。经方中90%的方剂要为都不超过8味,其中50%以上组方少于4味药。

二、《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战乱纷争,疫病流行,百姓贫疾交迫,死亡无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三、       《伤寒论》学术思想的来源

1《伤寒论》理论来源于《内经》,药本《本经》

伤寒论中的六经与《内经》中十二经脉含义相同。理论依据为《伤寒论》序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23字。

2《伤寒论》理论源于《伊尹汤液经法》,现代表人物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胡希恕教授(已故),宋·林乙等在宋刻本《伤寒论》序中写道:“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本草之经。”晋·黄甫谧在《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认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均认为伤寒中的六经缘于八纲而八纲出于《汤液经法》。

四、《伤寒论》是一门急重医学:

1.    根据《伤寒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疫病流行。张仲景根据疫病的传变规律,创六经辨证。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少阴——厥阴——太阴。

2.    所谓急症,主要是外感热病急性期(阳热炽盛),阴液耗伤,或寒凝重症,阳气衰微及由此而导致的痰浊,死血阻于脉络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它应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衰,急腹症导尿管临床急危重疾病。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有关章节中均有详细论述。

1)太阳病篇:热实结胸证:太阳表不解,医反下之。出现心下石硬(或心下至少腹),痛不可近,心中懊恼,短气烦躁,舌燥欲饮,脉沉紧大陷胸汤主之(134

    125)太阳病发热,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2)阳明病篇三承气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受阻漐漐汗出,大便难儿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发汗,白虎汤主之。

3)少阴三急下证(口燥咽干,腹胀边打边,心下腹痛,热结旁流)是少阴与阳明证同在,为急下存阴的一种治法。

315)少阴病,下到脉微者。与自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发者死,微续者生。

4)《金匮》咳而上气,此为肺涨,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五、仲景医学是破解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难症痼疾,师法仲景。”

何为疑难病证:即为诊断不明确或虽诊断明确而无有效治疗方法的一类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慢性肾小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艾滋病,恶性肿瘤等一些疾病,对这类疾病目前西医尚无很好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采用抑制或调节免疫抗病毒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副作用多。往往没有治愈,病人发现体力不支或发现其他疾病。正如山西著名老中医李可所说:西医治病,讲治病留人,很少考虑患者体质,结果发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危险局面,而中医对以南为重疾病讲留人治病,先从整体出发,根据病人体质,辨证施法,扶阳气,存津液,保胃气为治疗的关键。伤寒论体现了这一学术思想。如桂枝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等。临床中医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实例:李可老中医治疗其老母食道癌案,辽源中医院赵庆杲老中医运用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治疗白塞氏病案,四川陈鼎三、江尔逊运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等。

六、伤寒论的办证特点

     辨六经(病位——析八纲(病性)——再辩方证。方正对应是辨证论治的尖端。这种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也就是说《伤寒论》虽然有辨六经的方法,但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其中最根本的辨证方法,才是真正掌握了经方活用的精髓,辩方证而论治是一种由博反约,大道至简的辨证方法,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有科学性的规范性的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张仲景是最早提出方证相应的观点的《伤寒论》第317调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条文中说“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就已经直接点出了“方证相应”的主旨。那就是所辨病症与某方相符合,就是某方的应用指证,就可以服用某方。

七、病案五则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案:赵某,女性,52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5年。久服中、西药物效差,病日增。200611月就诊,周身关节疼痛,手足、膝、踝、腕关节肿胀变形,双手指关节梭形变,持筷困难,纳差,消瘦,头晕,气短,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无力,中医诊断“痹症(骨痹)”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5g 白芍10g 麻黄7.5g 知母15g 防风15g 塾附子15g 白术20g 炙甘草105生姜20g 乌梢蛇15g 巴戟天15g 申姜15g 蜈蚣2 10付后疼痛与肿胀均减轻,后与独活寄生汤交替服用,治疗约4个月。变形的关节有所恢复,肿痛消失,随访三年未复发。

2. 冠心病,心衰,胸腔积液案:徐某,80岁,男性,冠心病病史多年。20104月中旬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浮肿,于家中经改善循环强心利尿等法治疗半个月,病不减,刻诊:面色晄白虚浮,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肢体高度浮肿、精神萎靡、纳差、尿少、舌淡苔白、脉沉弦结代。心电:心肌缺血,心房纤颤;胸片: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左侧已到第二前肋,为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予真武汤加减:塾附子15g 茯苓20g 白芍10g 白术15g 生姜20g 坤草20g 泽兰20g 治疗十天,胸闷,气短症状缓解,胸水全消。

3. 骨肿瘤化疗后呕吐病案:杨某,女,60岁,油田职工家属。200810月诊,该患患骨肿瘤一个月,与江南油田医院术后化疗,频繁恶心呕吐,不进食已十余天。胃脘部隐痛,消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弦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肝气犯胃,胃气上逆,予旋复代赭汤加减:旋复花15g 代赭石30g(生煎)党参12g 清半夏20g 炙甘草10g 生山药20g 生芡石15g 生龙牡各15g 生姜10g 大枣10 共服药 14剂,呕吐缓解,饮食如常,今随访患者仍健在。

4.糜烂性胃炎案:徐某,女,45岁,业商,上腹部胀痛年余。久服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及中药汤剂不效,渐至饮食减少身体消瘦,几废于业。于20097月就诊,上腹部胀满,隐痛,触之无物,时有反酸,呕恶,纳差,乏力,大便时干时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无力,诊为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之痞证,予半夏泻心汤:清半夏15g 黄芩15g 黄连10g 党参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大枣10 服药7剂,上腹部胀满减轻,饮食增加,大便正常,仍时上腹部隐痛,后与半夏泻心汤,柴芍六君子汤加公英、徐长卿复月余,病瘥至今病情稳定。

5. 肺心病、心衰案:尹某,83岁,患肺结核50余年双肺已大部分纤维化。200912月因外感而发,出现肺部感染性休克。经抗炎,抗休克治疗,休克纠正,但仍呼吸困难,喉中痰声如锯,痰色白而黏稠,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为痰热壅肺证,予定喘汤加减:白果10g 麻黄6g 冬花10g 清半夏15g 桑白皮15g 苏子10g 黄芩15g 杏仁10g 甘草10g 葶苈子30g 大枣10 川贝12g 瓜萎30g 紫苑15g 服一剂,喘促即减轻,喉中痰声消失,共服药6剂,患者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