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不会教你的批判性思维方法|No.33《学会提问》

 chenholly1 2022-06-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我读的这本因为很久之前买的,是第10版,现在都卖11版了,原本以为这本书是关于提问方法的,其实更主要的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因为作者认为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最好的方法,而这也正是批判性思维最主要的目的——找到最好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直以为批判性思维让人变得很理性、很复杂,也会变得很傲慢,因为对待事物总是据理力争。但是作者在第1章就帮我们做了区分,那种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据理力争的是弱势批判性思维,而真正强势的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的观点也进行评价和修正的,因此不但不会傲慢,反而更懂得谦虚,因为这套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全面、多元、审慎地对待各样的人事物,包括自己。

       前面几章看过来觉得还挺简单,了解论题、论点、理由的定义和区分,只是越到后面发现越难,因为论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没有明说却非常关键的一些因素——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而这些假设可能又是连结论点和理由的关键,也是我们评估的重要环节。当然还有意思不明确的词语(歧义)、推理过程出现的谬误、各类证据的合理性有效性、结论的迷惑性,看完不得不感慨里面的水好深。难怪前年学托福的时候,觉得那些文章和老师的批判性思维好强,一篇阅读的文章,一个论点三个理由刚把我说得心服口服,紧接着教授一开口,从另外的视角又完完全全地找出了其他可能的三个原因又推翻了文章的观点,实在是非常佩服。学到写作的时候,也是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但是观点和理由组织得要合理,还要给理由提供恰当的证据——摆事实讲道理,当时还好听进老师的这个建议,在词汇贫瘠的情况下写作还能拿到高分。

       我们在讲话或写作的表达中很习惯性地发表纯观点,但是批判性思维者不会轻易相信,除非你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并且还要对所给出的进行合理性有效性地批判、检测,对推理过程可能存在的谬误进行各样的筛查,哪怕是给研究报告、数据,也不能轻易相信,要看是否恰当,有无迷惑作用。按照这个思维去思考问题真的很不容易,不过经常训练的话,独立思考能力一定可以加强很多,特别是我们身边有很多反面教材可供训练(比如某些报纸就很擅长使用在未描述清楚事件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就急于表达强烈的情感,阻碍人的思考,引起人的情绪)。

       总之,非常推荐这本书,当然按照批判性思维,除了它的优点,还得想想它的缺点和有限性。这本书的缺点就是太理性了,后现代人可能会不好消化;如果还要好好地完成它的练习,也是相当耗脑力的,中间一度看到脑壳疼;当然还有就是这毕竟是翻译的作品,中文读起来不是特别顺畅,有些表达很复杂,也会影响阅读,假如英文好的话,读原版可能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