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46条:麻黄汤

 火帝养生_WSH 2022-06-20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46条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衄,即出血,尤指鼻出血。泛指外伤之外的身体出血,比如齿衄为牙龈出血,皮衄指皮下出血,肌衄指肌肉出血等等。鼻出血是最常见的。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全是太阳伤寒的症状。

“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太阳伤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过了八九日,还没好。可见病程已经比较长了。这时,表证仍在,即病性仍然还是太阳伤寒。所以仍然要以汗法治疗,当发其汗。前面讲了太阳伤寒的症状,当然就是用麻黄汤治疗。

总之,太阳伤寒不管过去了多少天了,只要病性仍然是太阳伤寒,那就还用麻黄汤。所以,张仲景就用了“麻黄汤主之”一句。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本条病例有一点特别,主要是患者本身的体质原因,他不容易出汗。服了麻黄汤之后,仍然没有痛痛快快地出汗,所以表证还是没有解除。

“服药已微除”服用了麻黄汤之后,稍微出了点汗,病情稍微有缓解。 但是没有完全痊愈,甚至只是轻微有一点缓解,微不足道。

“其人发烦目瞑”即患者感觉很烦躁,不愿意睁眼,或者睁眼会有眩晕,更加烦躁。因为麻黄汤相对比较温燥,所以服药后如果表邪未解,就容易增加里热,里有热则烦躁。如果汗出表解则不会有里热,就不会烦躁。

“剧者必衄,衄乃解”这种表未解里热又增加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出现鼻出血的现象。但是,鼻出血之后,病反而会痊愈。邪有出路,病则解。这种通过鼻出血而导致的痊愈,就是衄解。所以,鼻衄也是可以治愈表证的,其原理和刮痧拔罐等中医疗法是一致的。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就是说,之所以出现衄解,是因为阳气重。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应该是,患者卫气(体表的阳气)比较强大,患者血脉和体表的营气(体液和血浆)也比较充沛。一方面卫气闭郁,紧缩,一方面营气充斥,扩张,双方对立交争,最后毛细血管壁被撕裂,进而出血。体内部分毒素随出血而排出,所以功能恢复,进而病愈。

麻黄汤证出现衄血的现象比较常见。比如很多人一感冒就容易鼻子出血。一般来说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想办法止血。如果患者此时呈现的是太阳伤寒,即麻黄汤证,其实出血是好事,因为这就是自衄,衄乃解。血流到一定程度,自然停止,然后感冒也好了。

而且,我们一般的经验是,感冒后期往往会有一定的上火现象,要持续好多天才能好,但是,如果你让他衄血自解,病好之后往往是不会上火的。有的中医治疗外感,比如麻黄汤证,就运用这个衄血的原理。他用针刺破患者鼻腔粘膜,然后让患者蹲在那里任由鼻子出血,直到血不出了为止。刺的地方一般选择鼻腔内一个叫上迎香穴地方,刺血格外有效。其实,你刺别的地方也可以。这种方法还是不太方便,所以应用并不多。

事实上,刺血是非常常用的治疗方法,不仅治疗外感表证,也可以治疗里热证和半表半里证,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就治疗表证而言,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都适用,最常用的取穴部位是大椎、风门、肺腧等穴。效果很好,立竿见影。不过这些穴位一般需要配合拔罐,否则血不易流出,效果就不好。其他穴位比如十宣、耳尖等等,也都有效。原理都是一致的。

“剧者必衄,衄乃解”医圣并没有说一定是鼻衄。事实上,衄可以是很多地方出血,比如齿衄最常见,皮衄也很多。实际上,太阳伤寒引起皮衄并非罕见。而皮衄出现后,太阳伤寒的表证往往缓解甚至痊愈,也符合医圣所说的“衄乃解”。

所谓皮衄,现代病名叫紫癜,很常见的病,而且被西医宣传得很吓人,几乎不可救药,甚至死亡。而且西医往往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尤其对过敏性紫癜。而激素的危害是巨大的,后遗症是终生难愈的。其实,紫癜在中医看来是个很简单的疾病,不仅很容易治愈,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过敏性紫癜有很多都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只要麻黄汤发汗即可。

过敏性紫癜也可以表现为其他证型,比如太阳阳明合病的大青龙汤证、葛根汤证,太阳少阳两感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病的大小柴胡汤证,阳明病多白虎加人参汤证等等。温病派理论讲的温病血分的发斑,其实也是紫癜的表现,相当于伤寒论里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只是因为药性的问题,这个人参是需要替换的,而温病派的犀角地黄汤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