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厌学,妈妈急出心脏病!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说起孩子的学习问题,估计是很多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了。尤其是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很多家长是十分头疼的。这些年,各种陪学的段子道出了家长的无奈与焦虑。甚至还有妈妈陪孩子做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新闻。

那你家孩子是否在学习上表现得有抵触情绪呢?

面对孩子的厌学,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巧妙寻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但如果我们只是宽泛的问孩子:“告诉我你为什么讨厌学校?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他可能会给出各种理由,可能跟老师有关,可能跟作业有关,可能是与朋友有关。也有可能呢,是因为去学校的时间太早,或者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了,等等。

接下来你就可以继续这样问:“这让你有什么感觉?或者你讨厌学校的三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提问要精确呢?

因为如果只是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孩子们可能会回答说:“我不知道。”

如果你用更准确的问题来问他:“好吧,你能告诉我你不喜欢或不愿意上学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吗?”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回答呢?

一旦了解了具体原因,你就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案。而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般都会非常愿意配合与合作。

为什么呢?

因为你之已经询问具体原因的时候,让他们表达了他们的感受,通过认可他们的感受,跟他们建立了连接,现在问他们启发式的问题,就会让他们感受到鼓励的力量,愿意去和你分享。

倾听孩子的感受,跟孩子产生共情

如果孩子跟你说:“我讨厌学校,我在学校没有好朋友。我的老师也讨厌我。她简直太坏了。”不论孩子怎么抱怨,抱怨什么,你都要这样说:“听起来确实是不容易啊。你听上去挺伤心呢,能多跟我说说这件事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要去打断他们。这样孩子会真实地感受到:哦,我被听到了。然后我们再去认可孩子所说的话,以及他们的感受。

你也可以分享一个你自己上学时的童年往事,来跟孩子进行连接。可能是一段对你来说非常挣扎的上学经历,也可能是一个关于如何渡过上学难关的故事。

只要让孩子们知道你曾经与他们有类似的经历,就可以和他们连接,可以和他们感同身受了。当我们能够去认同孩子的感受,与他们连接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启发式提问了。

简·尼尔森说过:“当孩子们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那么,如何让孩子自己感觉好呢?

这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

在正面管教中,这也是个工具,叫“纠正之前先连接”(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

当你的孩子感受到跟你密切的关系和情感连接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他们会有安全感去勇于做自己。

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生命中,在不断学习、探索和成长的过程里,你会永远在那里,永远支持着他们。当孩子们感受到这种连接时,就会非常愿意配合和合作。

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启发式问题”,英文叫Curiosity Questions。与启发式问题相对应的做法是,简单粗暴的告知。

因为在上学这件事上,孩子本来就已经非常有挫败感了,如果还用责骂方式,那孩子就会更加内疚不好受了。

还有家长喜欢用强制命令的口吻去跟孩子说话,那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记得我小时候同院的一个堂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非常抗拒上学,早上无论如何也不愿去上学,家长把他送到学校,他就跑掉,甚至还发生过把他绑去上学的事情,但还是未能改变他厌学的情绪,后来只得休学一年,第二年才上学。

这个事件当然很极端。后来这个堂弟也确实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他孩子也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成绩也不好,讨厌上学。我不能说这是遗传,但我认为当初他没有在厌学这件事上,没有得到更好的关照方式,以至于在他教育孩子时,也没有将自己问题在孩子身上得到解决。

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我们除了用上面启发式提问去了解真实原因外,还要注意,不能把孩子的这种情况,随便告诉别人。

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用否定的语气来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他就是不爱学习。”“让他学习真的很难”.....

这样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反正你都这么认为,那好吧!我就这样继续这样吧”。

激发学习热情

那该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情呢?

我们小时候,家长会说,你不好好学,以后就回来种地。或者说,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捡垃圾.....

我们都是被吓大的哈!

现在通过读书来改变生活现状的方式,对孩子的激励不是很大了。

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需要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她有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那些基本的能力都可通过付出和努力来提高,而先天的大脑和天赋只是起点。如果他们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就可以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他们把挑战和失败看作是改善学习和技能的机会。这种模式可以激发人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更有助于成功。

与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维,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自己的智力或才能高低,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使用天生的智力和才能,却不注重开发。他们还认为只有才能而不去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要么相信自己聪明,要么相信自己蠢笨,而且这些是没办法改变的。他们会有意避开挑战,并且也没什么动力去提升自己,因此可能会学得比实际能学的更少或更慢。这样的结果又会反过来证实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加深“我很笨”的信念。

现在职场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更容易认输,也缺乏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动力。可见,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真的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败。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做事失败时,会倾向于告诉自己不行或者就是做不到。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解释失败。比如,“如果我再多学会儿,这次考试肯定就能考好了”。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接受这些挑战,并坚持下去。遇到挫折也不会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挫折是成长的机会。

所以,想要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就一定要培养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

培养家庭的学习氛围

另外,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要为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才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养成学习的习惯。

假如我是一个不爱看书,天天刷抖音的家长,然后我让孩子学习,孩子看在眼里,听在耳中,但心里却是一个大写的“切!”。

因为在学习这件事上,我没有给他足够的权威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跟看动画片的乐趣不同,比如他成功的解答了一道数学难题,这种乐趣是带着极大的成就感的。这种成就感,会不断的激励他去挑战更多学习难题。

此外,我们还要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学习就只是去上学,学书本知识。

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他那本改变西方教育的巨著《爱弥儿》就提倡,孩子的教育还应该从真实的事物学习,掌握各种对独立生活有用的技艺,然后将各种技艺与知识形成一个整体。

大自然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当我们带孩子去大自然游玩,孩子天然的好奇心会让他对大自然中的各种花花草草、飞鸟爬虫充满兴趣,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

还有一些语言教育,当身临其境时,就不用再解释那么多,比如他看到群山峰峦层层递进,就会明白成语“层峦叠嶂”是什么意思,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

中华诗词大会的郦波老师也提倡,诗教是源自生活的体悟。比如下面这首《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你光跟他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明白吗?

但是当他看到菜园子里那青青蜀葵叶子上的露珠,在太阳下熠熠生光,但又很快消失,当他看到春天的叶子,秋天就变黄衰落,时间的概念在他心中具象化了,他会体悟到生命的流逝感,那自然就会明白,现在要抓紧时间去学习,去努力了。

这种情况下,你想阻止他学习都难。就像有些孩子自己喜欢上的音乐,想要学吉他,如果家长不给他钱买,他会省下自己零花钱去买。这就是学习的乐趣带来的内在驱动力。

那思嘉今天分享的两个方法:“启发式问题”和培养“成长型思维”在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课程中都有讲到。你可以试试去运用一下。

在课程中还讲到孩子学习不专注该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作业老是拖延?还有孩子沉迷手机,又该如何处理?.....

每一讲应该都是切中现在孩子教育中的重点。但就我学习这个课程,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先进行自我教育。

人生有两次重要的成长机会,一个是在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另一个就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

所以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以前缺失的那部分进行修复与补偿,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好机会。希望各位爸爸妈妈能够享受这个过程。

正面管教】全球1.5亿父母亲测有效的教育方法

创始人亲授日常养育难题的36种解决方案

帮你轻松搞定孩子、接纳自我

在全球,每年有一千万父母学习正面管教。它的理念得到了英国皇室商界精英社会名人的广泛认同,并在自家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凯特王妃、扎克伯格、吴尊、黄磊、伊能静等都学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