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经方名家,一文掌握“疑难杂症第一方”

 谷山居士 2022-07-04 发布于上海
小编导读

《伤寒论》内容采用条文列举的方式逐条呈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条文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著书原意,在临床中运用自如呢?今天我们对话刘志龙教授,解密仲景的“疑难杂症第一方”。

Q
《伤寒论》原文提到柴胡汤和柴胡证,其中柴胡汤是柴胡类方中的哪个汤方呢?

答:从《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可以看出张仲景的柴胡汤当是小柴胡汤的简写。

但孤证不立,而在张仲景另外一个著作《金匮要略》中则明确说明:“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所以张仲景的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确证无疑。

图片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图片
Q
问:张仲景为何提伤寒中风,有柴胡证,而不直接说伤寒中风柴胡证 这样不是更加言简意赅?

答:这是提示我们,伤寒中风可以有柴胡证,也可以无柴胡证。第101条提到的柴胡证指的是“伤寒中风”病证里面的柴胡证,其他条文中的柴胡证并非张仲景在此条中所指的柴胡证。

而第101条中提及的“伤寒中风,有柴胡证”,只有第96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但孤证不立,故而在《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篇中云:“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证。”更加明确地提到此“属小柴胡汤证”。

所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指的就是《伤寒论》第96条中的病证,故而“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仅仅指的是第96条中的病证,而不包括其他条文中提到的小柴胡汤证。

图片

Q
张仲景为何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答:由上所述,张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的“一证”,指的是第96条“伤寒中风”条文里面病证的其中“一证”,其中包括有四大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七个或然证(“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一共十一个病证,所谓病证繁多,张仲景怕后人对此无所适从,束缚小柴胡汤之用,故而先明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图片

Q
但见“一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而不顾及其他了吗?

答:当然不是。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就是仲景谆谆告诫我们不可用小柴胡汤的情况。

图片

Q
小柴胡汤虽好,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呢?

答:仲景在原文中已说过服用小柴胡汤后的变证,只是我们后人不识罢了。

①服柴胡汤后可能会出现口渴。一则可能是原本有阳明之热,但当时以少阳病证为主,医生此时忽略了阳明之热,用柴胡剂后少阳已解,阳明之余热显现故口大渴;二则原无阳明之热,但用柴胡汤后少阳虽得解,病情出现变化,入阳明化热,故而出现口渴。

②服柴胡汤后出现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之泄泻下利重症,此时可用《外台》茯苓饮治之。

③服柴胡汤后出现“蒸蒸而振,却复发热”的症状,接着汗出病愈,无须再用其他药物。

④服柴胡汤后出现“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的症状,可以通过大柴胡汤下其郁热而愈。

⑤服柴胡汤后出现病情依旧,病“不了了者”,勿妄治,待其出恭,可“得屎而解”。

⑥服柴胡汤后一则可能出现“蒸蒸而振,却发热”的症状,接着汗出病愈,无须再用其他药物;二则可能出现“心下满而鞕痛”的结胸症状,此时当用大陷胸汤治疗;三则可能出现“痞”,需改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病位相近,小柴胡汤病位在胁下,半夏泻心汤病位在肠胃。

一则医案可佐证:

图片

黄某,男,31岁。主诉近十余年每逢天气变化则出现失眠、遗精等症。近几日外感后出现胃胀、胃脘部烧灼感,乏力,口干口苦,夜寐易醒。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舌红苔黄腻,脉沉弦尺涩。

初诊:2016年6月3日。

治则:辛开苦降,消痞散结。

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法半夏15g,党参10g,黄芩10g,黄连5g,大枣30g,炙甘草5g,干姜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山药20g,姜厚朴10g,锁阳15g,白术10g,桂枝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复诊:2016年6月10日。用后虽然胃胀略减,但余症依旧,舌脉如前。

治则:疏肝和胃,止痛安神。

方用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北柴胡15g,法半夏15g,黄芩10g,大红枣20g,生姜片3g,潞党参15g,炙甘草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酸枣仁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三诊:2016年7月12日。诸症大减,舌淡红苔黄白,脉涩。

守方加浙贝母15g,枳实10g,再进7剂。

又过月余,失眠好转,遗精症状已有明显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