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82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28)

 同人王皓宇 2022-07-19 发布于广东
很多人在学习《伤寒论》时会形成一些错觉,认为伤寒疾病的变化就是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呈逻辑顺序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仲景的条辩内涵加入了不同的体质特征分类,即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变化反应是不同的。譬如,身体津液水分不足的人遭遇伤寒内热很容易进入胃肠道和血液循环;心肾功能不足的老年人在遭遇感冒时很可能立刻就转化为少阴病;身体平时湿热比较严重的人遭遇伤寒可能会导致湿热更加严重;而身体比较虚寒的人可能会更加虚寒。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方: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中,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对于身体津液不足,胃肠道老化的人(譬如老年人和体质差的人),如果内热积蓄在胃肠道导致出汗,而且错误的继续使用了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则会导致胃肠道进一步失水。这时不能用攻下泻下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胃肠道的津液进一步流失。可以用蜜煎导或者土瓜根及猪胆汁泻下。
蜜煎导就是用蜂蜜在铜锅中熬一下,水分蒸发却后蜂蜜就会更加凝固,用手搓成条状,冷却后从肛门推入。利用蜂蜜甘缓滋润的方法来软化和调节肠道可促进排便。相比现代医学经常使用的开塞露,这种方法更柔缓,对人体肠道的滋养修复更好。
猪胆汁调和醋灌入到大肠,也有相似的效果。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仲景经常使用对仗的修辞方法,即把内涵相反或者容易混淆的症状故意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更清晰的分析出其中的差别。
这里说的阳明病,实际上是由于桂枝汤证的机理引起的。脉迟反应了津血不足以充沛的达到皮肤,由于皮肤的津液循环不足,所以人体散热不好导致了出汗多。轻微怕冷是人体表面气血循环不足的直觉感受。当体表气血循环不好,本应该通过体表散出去的内热就会积蓄到肠胃导致阳明病,但引起的机理还是桂枝汤证。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这一条和上一条语言表述方法类似、但机理相反,脉浮、无汗和喘都是反应了风寒束表导致的毛孔内热积蓄,内热积蓄到胃肠道导致的阳明病。引起疾病的机理是麻黄汤证,这时用麻黄汤解表祛寒散热。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浆水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这是湿热体质容易发生的疾病特征。当得了阳明病后,可以发热出汗,说明内热可以从皮肤出去。但如果身体不出汗,仅仅脖子以上出汗,同时又兼有小便不利,说明湿热堵在了身体内,湿热在身体内就会导致身体发黄。
茵陈蒿汤是用来祛除身体湿热和利尿的。其中茵陈有通利三焦,可以加强利尿排尿祛湿热,栀子可以祛除皮下胸膈胸腔的热。服药后,内热从小便排出去,颜色红反应了积蓄在身体热通过尿液排出去,腹部减说明了湿热被排出身体。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挡汤下之。
 人体依靠正常的血液循环带动氧气供应身体组织,大脑在人体的顶端,需要血液泵射到脑组织持续不断的供氧。当血液循环当中有瘀血时,大脑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健忘、反应慢等现象。瘀血凝结在身体就会变黑,混合着大便就会出现黑便。因为淤堵出现在血液循环,而不是肠道,所以大便硬,但是却不会出现大便秘结。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心中懊侬而烦,是体内积蓄内热的表现。很可能是错误的使用的下法先导致津液流失,后又形成了大便秘结。这种情况可以用大承气汤泻下。
如果大便是先鞕后溏,则反应了身体本质是虚寒导致。身体虚寒情况下,胃肠道蠕动缓慢,大便末端在大肠处滞留时间长就会出现先硬后溏。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如果大便秘结在肠道中,肠道中的水分消耗,就会导致肠道痉挛而疼痛,情绪上伴随着烦躁不安。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当内热从身体不能正常外散时,就会出现烦热,如果出汗,则烦热就会消退。午后发热,是内热积蓄在胃肠道的重要表现特征。内热积蓄在胃肠道导致的便秘,脉象就会变硬变实,这时用大承气汤。如果脉象浮虚,则说明是表证。体表散热不好也会导致内热积蓄,这时用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会导致人体津液损失严重,如果再出现六七天不大便,烦、腹痛都是大便秘结的表现,这时用大承气汤泻下。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身体内热积蓄就会消耗人体水分导致小便不利,大便堵在胃肠道就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和水液循环也失常,出现发热,喘冒等症状。如果是大便秘结所致,用大承气汤泻热。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掰),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汤对应的症状和大承气汤相反,大承气汤是肠胃内热导致的大便秘结,吴茱萸汤对应的是胃肠道太冷,收缩和循环差导致的肠胃不能受纳食物,所以食物吃下去会吐出来。这时用吴茱萸祛寒,用人参和打造温补肠胃的津液,用生姜发散运化肠胃促进吸收。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如果错误的使用了下法,就会导致心下出现痞证。心下痞实际上是胃肠道循环被削弱出现的拥堵。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太阳病很容易转化成阳明病。如果小便多,留在肠胃当中的津液就会少,十多天不大便就会出现大便鞕。
口渴想喝水,通常慢慢少量喝水对肠胃有修复作用,大量喝水很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水液滞留。
五苓散对应的太阳证导致水液滞留在下焦,通过解表利尿恢复身体津液正常流动。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宜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微微出汗,反映了身体的机能在恢复,出大汗则会导致津液流失过多。血液中的水分流失过多就会导致脉实,导致大便硬。
从中医的角度看,大量过多出汗对人体是不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