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本质是想法、需要、欲望、意愿,澄清这点是为了更好应用

 王明鹏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意愿”是“will”的翻译词语,一般翻译为“意志”,但是讲座者认为翻译为“意愿”更为合适,比如人都有活着的意愿,但是为了活着努力奋斗的意志未必强烈。
因此,叔本华哲学是“唯意愿论”,属于意愿主义。
什么是意愿?通俗说法就是需要、渴望、愿望,这就和心理学联系起来了,心理学中“需要”是个关键概念。
叔本华认为,万物都是意愿的表达,世界的本质就是意愿。意愿作为需要却是无法全部满足的,因为一旦满足就没有需要和意愿了,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这段话就是叔本华的“欲望钟摆”变形说,即人生就是欲望钟摆,欲望满足就无聊,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人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中摇摆。
而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欲望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人的本质是欲望,一旦消除欲望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
由此,可以理解为,包括人在内的世界,本质是需要、欲望、意愿。意愿不同于意志,意愿作为需要的代名词是自然存在的,是情绪的内核,而意志意味着行为动机,是需要出现后的下一步,但是有了意愿未必有意志,意志可以有可以没有,可以强烈可以微弱。
为此,通俗的说,世界的本质就是想法、需要、欲望、意愿,我们澄清这点不是搞理论,而是为了重视这点,更好实际应用。
如何应用呢?既然世界本质是需要和欲望,那人际互动问题也就需要澄清“需要”,都知道“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但是说明白不能自我感觉,而要对方真的明白。
举个例子。
工程造价合同条款涉及不平衡报价项目处理,结算阶段要对此进行分析处理,基本原则是把合同附件不平衡报价项目全部分析,有些项目调整不着那就为零好了,但是不能不进行分析,否则合同约定条款就没有处理完。
这个意思不难理解,但是说明白看起来不容易。因为当把这个解释告诉别人执行,结果只是调整可以调整项目,也就是项目调整不完整。
这时候,就要反思表达清楚“需要”了嘛,对方没有做到位,说明我们没有还是表达清楚,或者没有点出关键点,“要完整分析”,这才是正解。
更合适的做法是让对方反馈,“我说明白了嘛”?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一旦对“需要”理解错位就会白费功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