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连载354:不争是利益不争,但争担责任、勇面苦难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第三段的原文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层面,老子主要讲了“不争”是一个人生最重要的哲学。

无论历史走到什么阶段,在选举最高瓴导人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对此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无私奉献,为而不争,全心全意为人苠民谋利益”,这也成为了今天全世界各帼选举瓴导者的共识。


文章图片2

首先,本章结尾,呼应了开篇的江海精神。

什么样的人才能到达了天下没有力量可以和他“争”的地步呢?

是江海水的无私与低位以及处下不争的精神,赢得了百谷王的品性和结果。

作为人类不管是治国也好,管理团队也好,养生也好,都应该处下、居后、包容、宽厚,就好像居处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百川之水那样的为而不争,做天下的公仆,精进勇猛,全心全意为大家谋福利,让自己的生命之根和涩会大众连根,让自己的生命之根和天地连根,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之根与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连根。


文章图片3

其次,世人对“不争”的误解。

几千年来,很多人没有深入《道德经》探讨,就错误地认为,老子的“不争”宣扬的是好像什么都不要奋斗,躺在床上就可以治天下了;就好像是动都不要动,便可以天上掉馅饼了。

实际上,老子这里说的“不争”是对于利益不争,利益由别人先得;而坏事情别人不要,则由他先面对。

这个“不争”是不争好处,并不是不做事。由于圣人之道是处不争之位,“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世界上没有人敢与他争。

不是不敢与他争,而是不想争,因为他的付出都是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他的付出都是利益天下的长情大爱,所以别人的心中只有拥护,只有爱戴——这就是上古传统的政治哲学以及政治艺术。


文章图片4

再次,“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宇宙中一味最有威力的方法论。

现在,让我们到《道德经》中浏览一下吧。

《道德经》第八章中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也是用水比喻圣人的品格,就是利而不争,善于处下,完全符合道的要求。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所说的“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也是说明江海和道是一致的,以居下为本,终成百谷之王。

文章图片5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所说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不自为大和不争之德的意思是一样的。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所说的“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讲的就是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百姓、爱百姓的。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所说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讲的也是圣人的不与大家争名夺利,是不扰民,不害民的。


文章图片6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