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聆听专家课标解读,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桃李庭芳 2022-08-21 发布于河南

聆听专家课标解读,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参加暑期学校安排的语文学科网络集中培训小记

乘着专家解读“新课标”的东风,让我们以“学习任务群”为切入点,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扎扎实实地深耕我们的课堂。

——题记

即便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我们语文老师参与网络集中培训学习的脚步,毕竟一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她就是令我们仰慕至极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家吴欣歆。对于这位专家,我曾在2021年暑期去北京教育学院培训时聆听过她对授课老师的点评,当时就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次能再次聆听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真的是荣幸至极。

今天(8月21日)上午的培训学习,是我们学校安排的语文学科网络集中培训,是通过参加线上“2022年郑州市双新、双减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一体化解读及实施培训会”进行的。

主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吴欣歆,报告的题目为《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与反思》。培训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帮助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一体化思考,明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建议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进阶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新教学和新评价,做好初高中衔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听完之后,感觉这次培训是开学前最有价值的、规格最高的、又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次培训,真的是一场对双新、双减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一体化解读的文化盛宴。

这次的培训,吴老师重点讲解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围绕为什么提出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理念”“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等问题选取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案例,从理论解读到实践操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指导。

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内容:

1.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条课程理念。具体的要求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通过聆听解读,我感觉到对于统编教材,我们要有整合意识。要一改以前备课时备一课讲一课的习惯,我们要跳出单篇的课文,横向看一看,纵向比一比,能够整合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也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能以这一课为圆心,拓展开去,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资料,再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取舍。这个整合不仅会进行单元内的整合,还会补充拓展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家的文章,或是同一作家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文章,甚至是同一作家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章。比如教学《孔乙己》,可以和《范进中举》整合在一起,还可以补充 一些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其他文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的拓宽,阅读量的增加会让学生在更多语言材料的刺激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确定合适的“任务”。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当我们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进行整合、取舍之后,一定要学会确定合适的 “任务”。而这个“任务”其实就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学习指南,因此,“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当然,在整合教学资源的时候,确定“任务”的角度是非常多的,我们要在综合考虑单元目标、文本特征、学情以及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科学的“任务”。还以教学《孔乙己》为例,学习任务首要一点就可以确定为“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没有中举,死了;中举了,疯了。

2.课程实施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要明白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关于情境性,有这样几句话说的好:“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专家解读,可以明白:以学习任务群为突破口可以有效解决单篇文本教学带来的“少、满、差、费”的积弊,由情境的创设,由实践的支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切记:真实的学习情境、典型的实践活动、统整的学习主题三块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学生任务群的基本理念,对于新学期如何结合部编教材的使用,改变原来的单篇教学思路,立足大单元教学,准确定位学习目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有了初步的认知与设想,更让我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新的打算:新学期要从改变教学思想入手,着力改变语文教学方式,让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