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羊肉的鲜, 北方羊根本不懂! 三伏过了,“降温模式”即将开启,吃羊肉也该安排起来了。 徐州人一天三顿小烧烤足见对羊肉的热忱,淮阴的爆炒羊脊髓将吃干抹净体现得淋漓尽致。淮海区羊肉更为日常,吃法也偏向豪迈。 ![]() 徐州炭火烤羊肉,吃的是日常。 秋冬仪式感、下酒小点心, 苏州羊肉有多灵格?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每年立春后,羊肉馆就关门歇业;一到立秋,便纷纷开张,在店门口摆上盛羊汤的大木桶,让羊肉的鲜香味飘散。 秋冬吃羊,温热滋补。一碗藏书白汤羊肉开启入秋仪式,羊糕和白切羊肉列入下酒菜榜首,阴雨天再来一份热腾腾的羊肉细面,便是苏州人的完美吃羊方案。 ![]() 藏书白汤羊肉,羊汤顶点 藏书是苏州西南部的一个丘陵小镇,地名文雅,却到处飘着羊肉香,就是从这里走出了风靡吴语区的藏书羊肉。 藏书羊肉的食谱上,足有四千多道羊肉菜式,白汤羊肉,则是藏书羊肉响当当的招牌,凭的是汤色的乳白,更是口感的醇厚深沉。 ![]() 乳白的羊汤,最显熬煮功力。 图/网络 每天一大早,把新鲜的山羊肉、羊骨和羊杂放入大铁锅,炖煮至少三小时,同时一定要有“盆堂”配合,即锅上面罩着的高高的杉木桶,这样就能把羊的精华都给煮出来。 煮好的羊汤呈现浓郁的乳白色,羊肉酥而不烂,配菜浸满羊汤,喷香。盛一碗白汤羊肉,加入白煮的羊杂、羊肉或者羊血,撒点大蒜叶末、香菜,加入白胡椒粉或辣糊,大口喝汤、大块吃肉,喝完便能从头暖到脚,满足开启秋冬的仪式感。 ![]() 羊汤浸透苏式细面,羊肉浇头美味无比。 摄影/徐媛 ![]() 羊糕,也叫羊糕冻或压板羊肉,四方四正,长得像果冻,制作工艺稍显复杂。新鲜羊肉经过3~4小时烧煮后剔除筋骨,再将优质猪皮放入原汤熬一小时。取出羊肉和猪皮,将汤浇在煮好的羊肉上,放在方形模具中,最终凝结完成。 羊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作冷盘食用。切成薄片,蘸着辣糊酱吃,口感很是奇妙——入口Q弹,紧接着羊肉和皮冻一起融化在唇齿间,温润软滑,就着小酒,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三伏天吃羊、人均烧烤大师, 徐州羊肉有多恣儿? 苏北的徐州,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北方城市。徐州人吃羊肉,有很明显的北方特征,但是徐州人对羊肉的精细处理,又隐约带着江南的基因。 ![]() 为了去除羊肉膻味,徐州人备好了足够的调料。 区别于苏州,徐州人吃羊是日常,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羊肉都是常客。专门在三伏天喝羊汤的生猛自不必说,自汉代起始的烧烤更是徐州人割舍不了的日常美味。 ![]() 伏羊汤,就是好喝 每年夏季,徐州最盛大的节日就是“伏羊节”,从初伏这天开始,持续整整一个月到出伏,徐州人能吃掉3000吨羊肉。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讲究的是以热制热。 徐州大大小小的羊肉汤馆都支起大锅,熬起羊肉汤,有的店还会挂出免费喝羊肉汤的招牌。羊肉汤在熬制时,不加配菜,是纯粹的羊肉汤,喝的时候在碗里放一把羊肉或羊杂。 ![]() 羊辣油和“忌讳”,更能激发羊肉汤的鲜美。 直接喝白汤,是自喉咙延伸至胃部的暖意;还可以加入“羊辣油”,一种用羊板油和红辣椒炼制的油泼辣子,再随心情加入被称为“忌讳”的醋,酸辣俱陈,香溢满口,实在是恣儿(舒服)! 伏羊节,一家人去家附近喝一碗羊汤,和街坊邻居热热闹闹地聊聊天,也是专属于徐州人的入夏仪式感。 不夸张地说,徐州遍地都是羊肉馆、羊肉汤馆和羊肉面馆。每到饭点,徐州羊肉烩面馆,就香飘十里。羊肉汤和面的结合,是更适合饱腹的选择。 ![]() 略有寒意的清晨,谁能拒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烩面? 从汤锅里舀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放入小锅中,下入扯好的面条,加入配菜黄豆芽和木耳,再加几大块煮好的羊肉一起咕嘟咕嘟,一碗羊肉烩面就可以端上桌了。 徐州人喜欢说“喝”一碗羊肉烩面,因为第一口一定要留给鲜美的汤,面条也要大口吸溜才爽,而炖得软烂入味的羊肉,凝聚了这碗面的精华。 ![]() 炭火烤羊肉,喷香的日常 徐州出土的一批汉画像石中,有一幅刻着两名劳动者在剖鱼和烤串的画面,这就是中国关于烤串最早的史料记载。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这略显霸气的调侃,也是徐州人吃羊日常化的缩影。 ![]() 徐州人吃烧烤要论斤点。两斤烤羊肉是基础,再烤几斤羊的其它器官——柔韧有嚼劲的烤羊眼、羊鞭是牙齿天堂,烤老球嫩腰胜在稠密口感和油脂香气,再不济就选寻常的烤羊肚和羊筋。 ![]() 丰富的油脂滴在木炭上,就腾起一阵猛火。 ![]() 三/六/九串夹一饼,才是最地道的吃法。 南北殊途、同享羊肉, 江苏饮食文化有多包容? 江苏的吃羊江湖里,苏州和徐州是一南一北两位大侠,那其它城市则如小弟,紧紧跟随,也各怀绝技。 ![]() 浓油赤酱、鱼羊为鲜, 方显江南本色 太湖之滨的无锡随处可见藏书羊肉馆,嗜鸭如命的南京也不少徐州羊肉馆,无非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尝鲜的机会。 但要说最有江南风味的羊肉制法,还得是红烧。苏锡常一带,浓油赤酱的红烧羊肉是羊肉中的上上 起锅煮羊肉,锅底放一层新稻草芯,能防止羊肉糊锅,同时也能让羊肉沾染些稻草的清香气。接着要放大量佐料,倒入酱油、盐、胡萝卜、橘子皮等,还不能忘记大量的糖,去腥提鲜。 大块的红烧羊肉连带着皮,咬一口下去,软烂细腻,有种果冻般的质感,羊肉微微带甜,完美俘获苏南人的味蕾 ![]() 鱼羊之鲜,妙不可言。 先把羊肉焖烧至软烂后拆骨,将去骨羊肉冷冻成羊肉糕,俗称“干板”。关键的一步,是用鲫鱼或黑鱼煨汤,再把羊肉糕加入鱼汤焖煮,加入青蒜提味,出锅! 吃一口热腾腾的羊肉佛跳墙,羊肉特有的香气和鱼汤的鲜美一起霸占口腔,瞬间懂得鱼羊组成“鲜”字的奥秘。因此起东乡佛跳墙这个名字,也是有它的底气在的。 ![]() 苏北吃羊专家, 就要吃干抹净 苏南吃羊强调鲜字,苏北则专注于挖掘羊肉本身的潜力。 宿迁市新袁镇是苏北的“山羊之乡”,吃羊肉吃出了羊系列,从羊头到羊蹄、羊心肝肺,全都吃干抹净。一般吃羊蝎子时用吸管吸着吃的羊脊髓,也能单独成菜。 爆炒羊脊髓,秘诀在于一个快。 新袁人掰开羊蝎子,取出羊脊髓,加料快速爆炒,还没反应过来,一盘爆炒羊脊髓就完成了。这羊脊髓外表似香肠,表皮也似肠衣光滑耐嚼,咬开里面却是粉粉的一团,外刚内柔,奇特又耐品。 说到奇特,不能不提淮安码头镇的码头汤羊肉,和寻常的羊肉汤也大不同:碗里一半汤,一半肉,汤看上去稀,舀起来稠,喝起来粘,咽下去滑;至于羊肉,筷子夹起酥而不散,一入口则骨离筋化。 码头汤羊肉起源于当地回民,后来逐渐融入淮扬美食体系,成为当地人的日常美食。 ![]() 还有炒羊杂、白水羊肉、烤全羊、酸菜羊肉…… 美食家蔡澜自称“羊痴”,他曾说过,羊肉是很有个性的肉类,喜欢或不喜欢,没有中间路线;但有些人因为吃不惯而放弃,实属可惜。 也许天然不膻的西北羊冠绝羊肉圈,但在享用羊肉的美好这件事上,不论南北。爆竹声里的一盘白切羊肉,盛夏时节抹着汗珠吃的伏羊,清晨一碗细腻鲜甜的羊肉面,深夜一锅安抚饥肠的红烧羊肉…… 不管你的期望是灵格还是恣儿,江苏都用自己的方式接纳了个性独特的羊肉,从南到北,融合成一个独特的吃羊流派,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 也许这便是独属于江苏人的幸福吧。 ![]() 文 | 蒸蛋 文字编辑 | 蒸蛋 图片编辑 | 蒸蛋 文章首图 | Cobaltstarry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