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毒”是怎么回事?

 心戒定慧 2022-09-09 发布于河北

​​

不少大病重病都存在着“热毒”的病机,比如肿瘤、冠心病、高血压、痛风、中风、白血病、结肠炎等等,那么,热毒是怎么回事呢?

 

此处所讲的“热毒”,并非火热病邪郁结于皮下所导致的疔疮、丹毒、热疖等皮肤病,而是一种病机。

 

一、热毒的来源

 

一则,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煎炸烧烤,或饮食过量,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痰郁而易化为火,痰火内滞,即成热毒;

 

二则,情志失调。由于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导致心理承受不起,产生忧思恼怒等负面情绪,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火灼津为痰,形成热毒;

 

三则,外邪侵袭,或因风寒,或因暑热,或因湿浊,都可能郁滞于体内,郁而化火,火气内侵,而成热毒。

 

热毒内蕴,或痹阻经络,导致气血不畅;或热壅血瘀,导致瘀血;或灼伤阴津,化为痰热。体质偏于阳热者,更易诱发各种火热外发诸病;体质偏于阴盛者,更兼有火毒内蕴,则成寒热错杂诸证。

 

热为什么称之为毒?从临床来观察,“毒”邪致病,往往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直中脏腑,且腐肌伤肉,这些特点不完全符合“热”邪的致病特点,却符合“毒”邪的致病特点。

 

二、热邪如何转化为热毒?

 

以胸痹(冠心病)为例,谈邪热是如何转化为热毒的。

 

胸痹之形成,热邪是其中的重要致病因素。一方面,火热煎熬而成痰,痰为百病之源,亦会导致胸痹;另一方面,火热劫灼,伤阴炼血,导致瘀血。痰、瘀既成,又常常郁而化热,热与痰瘀相搏,合而为患,导致病机复杂多变。

 

前贤明确提出:“心痛,暴痛属寒,久痛属火属虚。”临床亦可观察到,胸痹诸多证型中,郁热和痰热所占比例近四成。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热证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热为火之渐”、“热极为毒”。冠心病中热邪化火生毒,常为冠心病急性期或不稳定期、急性心肌梗死等变证之原因。我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制成散剂,治疗火邪热结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三、热毒的症状与体征

 

一则,热毒的常规症状

 

以临床所见,兼有热毒者,最常见的是苔黄,另外,亦兼有便秘,或烦躁,或咽干咽痛,或失眠,或口臭口疮,或头晕等等,都是常见症状。其脉则数,其舌则红。

 

二则,热毒当重视舌象

 

以胸痹为例,今贤梅国强教授详细分析了痰湿(浊)与痰热痹阻心胸二证的异同。其相同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胸痛、活动后加重等,其脉迟、数、弦、滑、结代等均可出现。所异者主要在于舌质、舌苔。前者舌苔白薄、白厚、白滑、白而垢浊,舌质正常或偏淡;后者舌苔薄黄、黄厚、黄厚垢浊、灰厚而润,舌质鲜红或绛自是痰热之象,其中舌苔白薄、白厚而舌质鲜红或绛切不可忽视。叶天士指出:“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此为经验之谈,值得重视。

 

四、热毒是如何致病的?

 

我临床治疗肿瘤、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结肠炎等多种慢性大病时,常考虑病人是否兼有热毒与血瘀的病机。

 

若只有血瘀,只需要活血化瘀即可。但若兼有热毒,则需清解热毒。比如,心血管血栓性疾病往往存在着血瘀与热毒相互搏结的病机;再如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亦存在着瘀毒互结的情况。

 

我临床观察到,不少大病重病在其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热毒与痰浊或血瘀搏结的病机,所以,治疗时需不但要化瘀,还需化痰与解毒兼顾。

 

以胸痹为例,初期往往都有血瘀,瘀久则化热,化热易酿生毒邪。瘀毒内蕴,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生互结,导致病机复杂,缠绵难愈。若未能及时治疗,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则正消邪长,病陷难治。

 

一旦感受外邪,或情绪波动,或大便努责,或暴饮暴食,则容易引动病邪,导致蕴毒骤发。或蚀肌伤肉,或毒瘀搏结而痹阻心脉,导致病情突变,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急危重症。

 

临床观察到,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危象、中风急症、癌症突发、暴发性结肠炎、白血病急性发作等等疾病都存在着热毒的病机。若能及时清解热毒,有助于缓解病情,让急骤的病机趋于和缓,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可以说,热毒是稳定期疾病猝然暴发的主要病因和关键病理机转。

 

五、清解热毒有什么中药?

 

清热解毒的中药很多,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于我而言,若发现有热毒的病机,我临床最重视用大黄。有时用生大黄,有时用制大黄,取大黄其苦寒之性,既可解毒,又能降浊,兼可化瘀,能兼顾浊、毒、瘀等多种病机。

 

大黄攻下甚猛,若体质不能耐受,则换成虎杖,其有大黄解毒和化瘀之功,且攻下平缓,甚是好用。

 

清解三焦热毒,上焦则用黄芩,中焦用黄连,下焦用黄柏,则是成法。三焦火毒炽盛,则用栀子、蒲公英。蒲公英药性平和,兼有护胃养胃,缓解胃痛之功,为清热解毒中药所独有。又有金银花与连翘,既可解毒清热,兼能透毒外出。

 

我临床喜用金荞麦,此药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和消痈之功,用于五脏瘀毒内炽,毒腐为脓,取效甚捷,收效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