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记】肥肠非常让人满足呐~

 新用户07319132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有些食物,是非常有好恶的。

喜欢的人总是馋那一口,

讨厌的人闻到味道便难受。

肥肠,便是其中之一。

我是肥肠重度爱好者。

到了苏州,想要吃卤肥肠,

发现卤味店都没有卖。

问小跃华:我们可以卤肥肠吃吗?

“肥肠?卤来吃?”

“没卤过,会把卤锅变臭的。”

但她又不忍心,隔了几天,央肉贩特地留了肥肠,买回来花了大功夫里里外外洗干净,白煮了给我~(白煮肥肠,苏州人家是会做来吃的)。倒像是我们的沾水肥肠,但是这边没有蘸水肥肠的灵魂蘸碟,我自己调了调,总是差那点味道。

几年前,三小姐还没去加拿大,我也在重庆。我,三小姐,爽爽姐,三个人常常在一起,一起泡在咖啡馆,一起逛街,一起聊天,一起旅行,一起吃饭。我们的口味总是吃到一起。

三小姐家外不远处有一家餐馆,主打菜便是“蘸水肥肠”,只有我两人的话,便总是默契的吃这个主打。里面好像是有配菜的,大白菜?我完全忘记了。可肥肠味道,时时想念。

有时候我们都分不清楚,在想念一道菜的时候,是想念菜,还是想念那个一起吃菜的人。

今天想到写这篇文后,爽爽姐好巧不巧发了个朋友圈。“当你正有思念的时候,你思念的人,可能刚好也思念着你。”

 

在重庆,肥肠可煎可炒可卤可红烧炖煮,而白煮是非常需要勇气的。首先主打“干净”。里里外外清爽。可重庆人,哪会想要吃白味肥肠,“蘸水”才是重点,一碗好的灵魂蘸料,是白煮肥肠升级打怪的必备装备。

外地朋友说:那你们重庆什么菜都沾一个调料的话~味道不都一样了吗??

食物的口感,食物本身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在我们重口味的城市,从来没有哪一道菜因为同一种蘸料,变得一样哈哈~

而,每一家餐馆,都会因为自己独有的蘸料,变成最特别的那家。

就像吃一碗豆花~豆花之外,

考验的便是蘸料。

如江南食物本味能分出其中层叠。

我们食油辣麻也能从中寻出不同的香。

 

有一次小跃华神神秘秘告诉我:

猜猜卤锅里有什么?

肥肠?

肥肠!

天啦!肥肠!

夏天如果没吃过卤肥肠,

总觉得这个夏天不完整。

小跃华说,以后每次要换新卤锅前,

最后那一次便可以给我做肥肠。

因为肥肠一下锅,好端端的卤料便会变了味道。对于不喜欢肥肠的人来说,这锅卤料就报废了。

记得小时候,离妈妈单位不远有一个卤味摊子。他们的卤水是上了年岁的老卤,生意总是特别好。一到下班,热门卤菜就会被抢购空。

妈妈总是中途出去买好,我爱吃的猪头肉,猪耳朵,猪尾巴,和卤肥肠。

猪头肉和猪耳朵切好浇上调料多了新的风味。尾巴切成段当小零食吃。肥肠切得小小的,淋上一小勺老卤水~

小袋子接到了手里,口水就馋了出来。

后来长大些寻回去,那个地段规范整治,朝附近的人打听,却怎么都寻不到那个老卤摊子了。因为再也吃不到,反而随着时间,变成了记忆里最好吃的味道。

后来无论吃到了什么样的肥肠。觉得最最最好吃的,停留在了妈妈下班回家手里提着的那一袋。

我们拥有的很多小而美,

都是在日后的回忆里变得更清晰。

这些感受教会现在的我,

当下的可贵,

我们当下,可能拥有了我们未来的某个“最特别的珍贵,和无法复制的美好。”

 

卤肥肠的另一个升级做法,

当然就是干煸辣子肥肠啦。

在重庆,走进任何一家江湖菜馆,

基本能点到一道“干煸辣子肥肠”。

卤的咸淡适宜,才能和辣子花椒其他调料吵在一起。火候尤其重要,煸的干而不焦,一口一个,在大夏天就着一瓶冰啤酒~是码头文化的爽气。我是不爱喝酒的。但喝酒的人,大多都爱干煸肥肠这道下酒菜。是夜晚的江湖气。

重庆人的早上,也是可以用肥肠开启的。

我最爱吃的面条是肥肠牛肉面。原本两个浇头是分开的,点着点着发现,原来很多人都一样:老板牛肉面,加一份肥肠。或是,肥肠面,加一份牛肉。

可能都是红烧的做法,很多吃法里,牛肉肥肠竟然渐渐不分家了。一些面馆索性菜单变成:“牛肉面,肥肠面,肥肠牛肉面。”

高中时候在川美学画画。

川美巷子里的干锅尤其出名。

几个小伙伴画完后,约着一起吃干锅。

不用商量:

“老板,中锅牛肥。”

牛肥,便是牛肉肥肠干锅的简称。

明明两种食材味道不同,来源不同。但在同样的做法里,都各有各的好吃。难以取舍,渐渐的就成为了特别好的搭档。

这样的黄金搭档,

可能也只适合重口味的城市。

在重庆,肥肠还有很多搭档。

豆花肥肠,

黄豆烧肥肠,

粉蒸肥肠·······

说到粉蒸,想到了前天收到了爸爸给我寄的酸渣肉。(是比较多出现在土家族苗族地区的一道菜,新鲜猪肉裹上米面密封入土坛中放上一段时间,自然发酵)口味就会变得酸酸的,非常开胃。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就是肥肠。酸渣肉里面如果加一些肥肠,吃到的人都会很惊喜:哇!还有肥肠。像是中了奖一样。

在食材无法储存的年代,诞生了很多特别的食物,火腿,咸肉,腊肉,风干的牛肉,窖藏储存的坛子肉,臭鳜鱼·········这些靠自然手法储存的食物,经过时间的发酵,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它凝结着人们的智慧,一代代传了下来。即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古法制物的口味,也是让人趋之若鹜的。

 

想到写肥肠~,竟是去帮朋友的餐馆拍照。

他们出了一道新菜:“麻辣肥肠鱼”。这道菜我特别喜欢。来了苏州后,就没有吃到过了。拍照的时候,只看见鱼,没注意到下面的肥肠。拍完刚好是午饭时间,朋友说:这道是辣的,我们吃它。

一片鱼夹走后,肥肠清晰的露了出来。

“我!真!的!太!久!没!吃!到!”

口味做的算很地道。

每吃一口都想摇头晃脑。

这是生活在家乡的人,

很难体会到的异乡乡愁。

身边有了牵绊,

便再也不是想念什么就飞一趟的自由。

人总有取舍。在这个取舍里,去找到自己的平衡,和一些琐碎小小的快乐便够了。就像吃了肥肠鱼的我,开车回家的路上,都觉得十分满足。

满足到,写了一篇肥肠小文的程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