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二

 林2606 2022-10-14 发布于河北
细目十三 经行头痛

1. 肝火证
方药:角钩藤汤。
2.
方药:通窍活血汤。
3. 痰湿中阻证(实则为风痰上扰证)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4. 血虚证(实则为气血两虚证)
方药:八珍汤加味

细目十四 经行感冒

1. 风寒证
方药:穂四物汤。
2. 风热证
方药:桑菊饮加味
3. 邪入少阳证(实则为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
方药:小柴胡汤。

细目十五 经行身痛

1.
方药:趁痛散
记忆技巧:“趁”即“驱散”之意。
2. 血虚证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味

细目十六 经行泄泻

1. 脾虛证
方药:参白术散。
2. 肾虛证
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

细目十七 经行浮肿

1. 脾肾阳虚证
方药:肾气丸合桂术甘汤。
2. 气滞血
方药:八物汤
记忆技巧:八物汤组成为四物汤加理气药。

细目十八 经行吐

1. 肝经郁火证
方药:清肝引经汤。
记忆技巧:“引”即“向下引导”之意。
2. 肺肾阴虚证
特点:肺阴虚体现为潮热咳嗽等。
方药:顺经汤。
记忆技巧:“顺”即“向下顺”之意。

细目十九 经行口

1. 阴虚火旺证
方药:知柏地黄汤。
2. 胃热熏蒸证
特点:口臭。
方药:凉膈散。

细目二十 经行风疹块

1. 血虚证
方药:当归饮子。
2. 风热证
方药:消风散。

细目二十一 经行发热

1. 肝肾阴虚证
方药:蒿芩地丹四物汤。
2. 血气虚弱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
3. 阻证
方药:血府逐汤加丹皮。

细目二十二 经行情志异常

1. 心血不足证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
记忆技巧:类似于内科郁证心神失养证(脏
2. 肝经郁热证
方药:丹逍遥散加味
3. 痰火上扰
方药:生铁落饮加味

细目二十三 绝经前后诸证

(一)概述
(1)概念:绝经期前后(45~55岁)出现烘热汗出等明显不适证候。
(2)病因病机:以肾阴阳平衡失调为本。

(二)辨证论治
1. 肾阴虚证
方药:左归丸。
2. 肾阳虚证
方药:右归丸加减。
3. 肾阴阳俱虚证
特点:乍寒乍热。
方药:二仙汤。
4. 心肾不交证
方药:天王补心丹。
记忆歌诀:
绝经不交天王心,阴左阳右俱二仙

细目二十四 经断复来

概念: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及以上,再次出现子宫出血。需特别警惕是否为癌症。
1. 脾虚肝郁证
方药:安老汤。
2. 肾阴虚证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3. 湿热下注证
方药:易黄汤加味
4. 血热证
方药:益阴煎加味
5. 湿毒结证
方药: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加减。

第三单元 带下病

重点:带下过多。

细目 概述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
(1)带下过多:以除湿为主。
A 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B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C 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D 阴虚夹湿:宜补清兼施。
(2)带下过少:重在滋补肝肾阴精。

细目二 带下过多

(一)概述
病因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二)辨证论治
1. 脾虚证
方药:完带汤
2. 肾阳虚证
方药:内补丸。
3. 阴虚夹湿证
方药:知柏地黄汤。
4. 湿热下注证
方药:止带方。
5. 热毒蕴结证
特点:黄绿如脓,或白相兼,或五色杂下。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记忆歌诀:
脾虚带下完带汤,阳虚内补阴柏黄;
湿热下注当止带,热毒五味消毒方。

细目三 带下过少

1. 肝肾亏损证
方药:左归丸加味
2. 血枯阻证
方药:小营煎加味

第四单元 任

重点: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一般:异位妊娠。

细目 概述

(1)妊娠病的诊断:
A 明确妊娠诊断。
B 注意鉴别胎元未或已,注意胎儿发育情况及母体健康状况。
(2)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A 阴血虚;
B 脾肾虚;
C 冲气上逆;
D 气滞。
(3)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A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B 胎元不正、胎堕难留、胎死不下、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从速下胎以益母。
(4)妊娠期间的用药注意事项:如确需应用慎用药,当“衰其大半而止”。

细目二 妊娠恶阻

(一)概述
病因病机: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

(二)辨证论治
1. 脾胃虚弱证
特点:呕吐清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2. 肝胃不和证
特点:呕吐酸水或苦水。
方药: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味
3. 痰滞证
特点:呕吐痰涎。
方药:青竹茹汤。
记忆歌诀:
恶阻虚香砂君,肝胃苏痰竹茹。

细目三 异位妊娠

(一)概述
(1)概念: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2)病因病机:少腹血实证。

(二)诊断要点
(1)停经、早孕反应及尿妊娠试验阳性。
2)一侧下腹隐痛(未破损型)或撕裂样剧痛(已破损型)。
3)阴道不规则出血(与腹腔内出血情况无关)。
4)后穹隆穿刺可吸出凝血。

(三)辨证论治
1. 未破损期
特点:一侧下腹隐痛。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方药:宫外孕II号方
2. 已破损期
1)休克型
特点:突发一侧下腹撕裂样剧痛。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
特点:表现中有好友坏。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方药: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
特点:脉涩。
治法:活血祛消癥。
方药:宫外孕II号方。
记忆技巧:轻II重I

细目四 胎漏、胎动不安

(一)概述
(1)概念:
A 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不伴腰酸、腹痛、小腹下坠。
B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或不伴阴道出血。
(2)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二)辨证论治
首辨胎元未或已,前者按本病辨证论治,后者按堕胎、小产处理。
1. 肾虚证
特点:眼眶暗黑或面部暗斑,尺脉弱。注意腰酸为本病辨病依据之一,非肾虚证专有特征。
方药:寿胎丸加味
记忆技巧:“寿”有“先天寿命”之意。
2. 气血虚弱证
方药:胎元饮。
记忆技巧:带“元”字的方剂多走中焦脾胃,补气血。
3. 血热证
方药:保阴煎
4. 跌扑伤胎证
方药:圣愈汤合寿胎丸
5.伤胎证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细目五 堕胎、小产

(一)概述
(1)概念:
A 堕胎: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
B 小产(半产):妊娠12~28周,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

(二)辨证论治
以下胎益母为治疗原则。
1. 胎堕难留
方药:脱花煎或生化汤加味
记忆技巧:脱花煎可促进子宫收缩。
2. 胎堕不全证
方药:脱花煎加味

细目六 滑胎

(一)概述
(1)概念: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或屡孕屡堕。以连续性和自然性为特点。
(2)病因病机: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健。注意与胎漏、胎动不安之胎元固相区分。

(二)辨证论治
孕后即应积极进行保胎治疗,保胎时间需超过既往堕胎、小产时间2周。
1. 肾虚证
(1)腎气不足证
方药: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虚证
方药:肾气加减。
(3)肾精亏虚证(实则为肾阴虚证)
方药:育阴汤。
2. 气血虚弱证
方药:泰山磐石散。
记忆技巧:爬泰山需气血充足。
3. 血热证
方药:保阴煎
4.
方药:桂枝茯苓丸。
记忆歌诀:
滑胎肾虚当固冲阳亏肾气育阴用;
气血望泰山磐石,血热保阴茯苓

细目七不长

1. 脾肾不足证
方药: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2. 气血虚弱证
方药:胎元饮。
3.寒宫冷证
方药:长胎白术加味

细目八 子满

方药:鲤鱼汤加味或当归芍药散。
记忆技巧:羊水过多可养鱼。

细目九 子肿

(一)概述
概念: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肿胀。多为子痫先兆。
A 子气:自膝至足肿,小水长(小便清长)。
B 皱脚:两脚肿而肤厚
C 脆脚:两脚肿而皮薄。

(二)辨证论治
1. 脾虚证
方药:白术散加味
2. 肾虚证(实则为肾阳虚证)
方药:肾气丸或真武汤。
3. 气滞证
方药: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此为考试重点,但临床禁用天仙藤散。

细目十 子晕

子晕多为子痫先兆。
1. 阴虚肝旺证
方药:菊地黄丸加味
记忆技巧:菊地黄丸擅走上焦,知柏地黄丸擅走下焦。
2. 脾虚肝旺证(实则为风痰上扰证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3. 气血虚弱证
方药:八珍汤加味

细目十一 子痫

子痫前期诊断要点:妊娠20周后,血压达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且伴蛋白尿、水肿。

细目十二 妊娠小便淋痛

(一)概述
病因病机:总因于热。

(二)辨证论治
以润燥通淋为基本治法。
1. 阴虚津亏证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2. 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方药:加味五散。
3. 心火偏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方药:导加味

细目十三 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又称转胞或胞转。
1. 气虚证
方药:益气导汤。
记忆技巧:“溺”即“尿”之意。
2. 肾虚证(实则为肾阳虚证)
方药:肾气加减。

第五单元 产后病

一般:产后发热。

细目 概述

1.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
多虚多
2. 产后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与用药原则
(1)产后三冲:败血冲心、冲胃、冲肺。体现产后多特点。
(2)产后三病:病、病郁冒、大便难。体现产后多虚特点,尤为津血亏虚。
(3)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均为津液快速亡失病症。
(4)产后三审:
A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B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
C 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5)产后用药三禁:
A 禁大汗以防亡阳;
B 禁峻下以防亡阴;
C 禁通利小便以防津液。

细目二 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不省人事。“三冲”并见,相当于羊水栓塞(栓塞于肺),属危急重证。

细目三 产后发热

(一)诊断要点
(1)早期明确诊断是否为感染邪毒证(产褥感染)。
(2)产褥感染的诊断:产后24小时至10天出现体温大于等于38摄氏度,伴恶露异常和小腹疼痛。尤以恶露异常为关键。

(二)辨证论治
1. 感染邪毒证(产褥感染)
特点:恶露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记忆技巧:解毒与化并重。
2.
方药: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汤。
3. 血虚证(实则为气血两虚证)
方药:八珍汤加减。
4. 外感证(实则为外感风寒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味

细目四 产后腹痛

1. 滞子宫证(儿枕痛)
方药:生化汤加味
2. 气血两虚证
方药:肠宁汤
记忆技巧:“肠”即“子肠”(子宫)之意。

细目五 产后身痛

1.
方药:身痛逐加味
记忆技巧:身痛逐汤擅治瘀血阻经络证,而生化汤主要用于产后在胞宫。
2. 血虚证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记忆技巧:黄芪桂枝五物汤擅治阳气不足、阴血涩滞之血
3. 肾虛证
方药:养荣壮肾汤加味
4. 外感证(实则为风寒湿证)
方药:独活寄生汤。

细目六 产后恶露不绝

概念: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不尽。
1. 气虚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2. 血热证
特点:面色潮红、脉细数等阴虚表现体现产后多虚特点。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味
3.
方药:生化汤加味

细目七 缺乳

1. 气血虚弱证
方药:通乳丹。
2. 肝郁气滞证
方药:下乳涌泉散。
记忆技巧:原本有乳方可下乳如涌泉。
3. 痰浊阻滞证
方药:苍附导丸合漏芦散。

细目八 产后抑郁

1. 心脾两虚证
方药:归脾汤。
2. 瘀血内阻证
方药:调经散或归泻心汤。
记忆技巧:“调经”即“活血”之意,归泻心汤针对败血冲心。
3. 肝郁气结证
方药:逍遥散加味

细目九 产后小便淋痛

1. 肾阴亏虚证
方药:知柏地黄汤。
2. 湿热蕴结证
方药:加味五淋散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记忆技巧:热偏重用八正散,湿偏重用分清饮。
3. 肝经郁热证
方药:沉香散。

细目十 产后小便不通

1. 气虛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记忆技巧:清阳宜升,浊阴自降。
2. 肾虛证
方药:济生肾气丸或金肾气丸。
3.
方药: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第六单元 妇科杂病

重点:不孕症。
一般:癥,盆腔炎。

细目

(一)概述
概念: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
A 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
B 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

(二)辨证论治
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
1. 气滞血
特点:小腹胀满,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虫丸。
记忆技巧:香棱丸为香附、三棱。
2. 痰湿结证
特点:胸脘痞闷,舌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 湿热阻证
特点: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方药:大黄牡丹汤。
记忆技巧:大黄牡丹汤主治为肠痈初起,湿热滞证。
4. 肾虛血
特点:腰酸膝软,经色紫暗有块,舌暗,脉弦细。
方药:补肾祛方或益肾调经汤。

细目二 盆腔炎

(一)诊断要点
(1)急性盆腔炎:
A 高热不退;
B 小腹部疼痛难忍;
C 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
补充:妇女正常十七出现高热、腹痛,多考虑急性盆腔炎;产褥期出现高热、腹痛,多考虑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产褥感染)。
(2)慢性盆腔炎:下腹疼痛,痛连腰,伴低热起伏,遇或受凉易复发。

(二)辨证论治
1. 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特点:高热腹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结证
特点:下腹部疼痛拒按、热势起伏、寒热往来,舌红有瘀点。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味
2. 慢性盆腔炎
(1)气
方药:膈下逐汤。
(2)寒湿凝滞证
方药:少腹逐汤。
(3)湿热结证
特点:少腹部隐痛、低热起伏。
方药: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味
(4)气虚血
方药:理冲汤

细目三 不孕症

概念:
A 原发性不孕(全不产):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仍未受孕。
B 继发性不孕(断):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一年以上未再受孕。
1. 肾虚证
(1)肾气虚证
方药:毓麟珠。
(2)肾阳虚证
方药: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
方药:养精种玉汤。
2. 肝气郁结证
方药:开郁种玉汤加减。
3. 滞胞宫证(相当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特点: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性交痛。
方药:少腹逐汤加减。
4. 痰湿内阻证
方药:苍附导痰丸。

细目四 阴痒

1. 肝经湿热证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2. 肝肾阴虚证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

细目五 阴疮

1. 热毒证(实则为肝经湿热下注证)
方药:龙胆泻肝汤。
2. 寒湿证
方药: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细目六 阴挺

(一)概述
(1)概念:相当于子宫脱垂。
(2)分度:
I度:
A 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小于4cm,未达处女膜缘。
B 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见子宫颈。
II度:
A 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B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III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记忆歌诀:
一度轻型4厘米,重达膜缘见宫颈;
二轻颈出体在内,三度全部外出离。

(二)辨证论治
1. 气虚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2. 肾虚证
方药:大补元煎加黄芪。

第七单元 西医妇产科基础

细目 计划生育

1. 工具避孕
包括宫内节育器、阴道隔膜(子宫帽)、阴茎套(避孕套)。
2. 人工流产
(1)适应证:妊娠10周以内。
(2)并发症:
A 人流综合征:表现纷繁复杂,如紧张、头晕、恶心等,无特异性。
B 子宫穿孔:以疼痛为特征。
C 人流不全:以出血不止为特征。
D 宫颈或宫颈管内口粘连:以闭经为特征。
E 人流术后感染:以发热为特征。
3. 药物流产
适应证:妊娠7周以内。

细目二 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

1. 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成熟卵泡直径为18~25mm。
(2)排卵:月经周期中间或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
(3)黄体:排卵后7~8天发育成熟。
2. 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1)雌激素:由卵泡分泌,属阳,主生长。
A 排卵前24小时分泌量达第一次高峰(最高峰);
B 黄体发育成熟时分泌量达第二次高峰。
(2)孕激素:由黄体分泌,属阴,主闭藏,但可使基础体温升高。
A 排卵前分泌量极微;
B 排卵后分泌量显著增加,黄体发育成熟时达高峰。
3.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早期(月经来潮后):子宫内膜最薄,仅1~2mm
(2)分泌晚期(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最厚,达10mm。
4.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1)下丘脑: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
(2)脑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乳素(PRL)。
(3)卵巢:分泌雌激素(雌二醇)、孕激素(孕酮)和雄激素(睾酮)。
(4)卵巢与下丘脑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关系。

附:特别重要知识点汇总
(1)经行乳房胀痛:以和胃为基本治法。
(2)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A 阴血虚;
B 脾肾虚;
C 冲气上逆;
D 气滞。
(3)胎漏、胎动不安与滑胎病因病机对比:
A 胎漏、胎动不安: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B 滑胎: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健。
(4)妊娠小便淋痛:总因于热,以润燥通淋为基本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