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脾第一方!黄芪建中汤,抗严寒,补中焦,造福芸芸众生

 潇湘江畔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Image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文老师,你的中医科普文说,是写给谁看的?

是写给专家学者看吗?还是给中医同行看?

我想说,给专家学者看,文老师这点东西难免贻笑大方。给中医同行看,未免也是班门弄斧。

我,写给普天下的劳动者看,写给那些辛苦操劳在各行各业,起早贪黑,为了生活不断努力的人;

写给那些在人生的路上匆匆忙忙,却无暇顾及自己的人;

写给那些上有老、下有小,有了病不敢说,只能自己偷着吃药的人……

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怀的人。不是吗?

Image

好了,闲言少叙,我们言归正传,给你聊聊黄芪建中汤。

什么是黄芪建中汤啊?它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张经方,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黄芪。具体组成就是:

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另加黄芪9克。

所有这些,水煎取药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融溶化,分两次温服。

它能干啥呢?就是温中补气、和里缓急。它是咱普通百姓,尤其是户外辛苦劳作的人,应该知道的护身方。

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46岁。

大概在两个多礼拜之前,此人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所以这胃里头,就着了凉。

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感觉胃里头绞痛,特别难受。

无奈之家,他赶忙到医院求治。检查报告,浅表性胃炎。经过治疗,稍有好转。

但是,从那以后,此人只要稍微饿一点,胃里没食物,他就会胃脘隐痛。一疼起来,还吐清水。如果吃的东西不热乎,他也会有这些感受。

疼起来,他就用热毛巾外敷。一热乎,感觉会好一点。吃点热汤热面,也能缓解一些。

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最后,他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虚弱,苔薄白,舌淡。细问得知,患者除了胃疼以外,长期以来还经常便溏。尤其是肚子疼起来,他还会拉稀。平时,则胃部胀满,不想吃太多东西。精神倦怠,四肢没力气。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黄芪15克,桂枝12克,高良姜6克,香附10克,白芍12克,饴糖20克(烊化),生姜6克,陈皮10克,砂仁6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当天,自觉胃中温热,疼痛感减轻。三剂以后,痛感几乎消失,食欲有所恢复。

再后来,医家遵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不但胃痛消失,整个人也精神矍铄,身体有力,好像重新活过来了一样。

Image

这是我们当初,在学习中医内科时,老师讲到虚寒胃痛的时候,引用的一张医案。我记得清清楚楚,今天和你分享。

这里头的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患者的问题,属于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你看啊,这个患者,长期以来便溏,发病后经常拉稀,同时四肢无力,精神倦怠。可见,这是脾虚的表现。脉虚弱, 苔薄白而舌淡,这是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的表现。

脾主升,胃主降。脾虚,清阳不升,则胃不能降。所以,患者胃胀。

脾气虚弱这个事儿,如果存在日久,它就会朝阳虚的方向发展。所以脾胃气虚的患者,到后来,就成了脾胃阳虚。怎么断定是阳虚的?因为患者在气温骤降的时候,于户外劳动,感寒而胃痛。这就说明,寒邪直中脾胃,令阳气大伤,使得中阳不足,脾胃不得温煦,气血随之郁滞,形成胃痛。这里头的外因,是天气骤然变冷,患者防护不及。内因,则是患者长期以来脾胃气虚,气虚日久而伤阳。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补脾胃之气,温脾胃之阳,理顺中焦气机,令气血周流如常,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医家当时用到了黄芪建中汤加减。

来看看医方吧——

黄芪15克,桂枝12克,高良姜6克,香附10克,白芍12克,饴糖20克(烊化),生姜6克,陈皮10克,砂仁6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这个配伍里头,黄芪、桂枝、白芍、饴糖、生姜、大枣、甘草,就是黄芪建中汤的配伍了。医家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生姜、高良姜和香附。

我们先看这个黄芪建中汤。前面讲过,黄芪建中汤,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黄芪而成。小建中汤,其实就是桂枝加芍药汤,配饴糖而成。其中的饴糖,补虚缓急止痛,改善胃痛的感受。重用白芍,配和甘草,也是为了缓急止痛。桂枝,则温通中阳。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脾温中,固护脾胃。

由此可见,这小建中汤,就是治疗中焦虚寒,胃痛腹痛的。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个黄芪,则增强了补中益气的功效,使得它更加适合治疗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证。

这么一说,你会看到,它其实和上面医案里的患者,非常契合。此患,不也是中焦虚寒、脾胃气虚吗?

在这个基础上,用茯苓和白术进一步补脾虚,用高良姜来温脾胃之阳,散寒邪。再用香附和陈皮、砂仁来理气止痛。如此,可谓周到细致了。

文老师为啥说这个呢?还是那句话,老百姓用得上。

前些年,文老师就遇上一个人。她是一个环卫工人,快60岁的人了,经常在户外工作。大冷天,在户外啃玉米,吃俩包子,就算是早餐。可以说,非常辛苦。

Image

后来,也是冬季降临的时候,她就开始胃疼了。我经过初步判断,为脾胃阳虚,虚寒胃痛。怎么办?以黄芪建中汤加减应对,取得一定效果。

也就是说,对于辛苦操劳,尤其是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我们一定要注意因为降温,而导致寒邪直中脾胃。有老胃病的人(比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尤其值得注意。一方面,你脾胃本虚,同时再受寒邪刺激,你说能不犯病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注意的。

可见,这个黄芪建中汤,还是非常实用的方子。它给辛苦劳作的人,送去了一份温暖,一个小火炉,一个暖宝。它把我们身体中,那份脆弱的脾阳慢慢升发起来,用以抵御严寒,维系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它心怀感恩。

好了,故事就说到这里。对于黄芪建中汤,非专业读者朋友,你最好还是在中医师辨证下来借鉴、应用。切记,它针对的是脾胃气虚、中阳不足。不是这个证型,不宜使用。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