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方法论:如何“存天理、去人欲”?

 金苹果6 2022-11-03 发布于北京




什么是人欲?

吃喝拉撒可以说都是人欲。

难道这些东西都不能要吗?

肯定不是。

人欲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超过了,就是我们所要去掉的人欲(也可以叫私欲),不超过、在合理范围内,就是天理。

有人说,人欲即天理,即是从这个层面去说的。

比如吃饭,人肯定要吃饭,不然就饿死了,这就不是私欲,而是天理。

但是你不好好吃饭,非要吃山珍海味,那也许就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就会变成了私欲。

也有人说,吃山珍海味现在已经很正常,也不能叫私欲。

但是你不仅要山珍海味,还非要吃果子狸、穿山甲,这或许就是私欲了。

或者说,你每次非要去五星级酒店去吃,这或许就是私欲了。

或者说,你每次总是管不住嘴巴,总是吃很多,吃出各种病,这或许就是私欲了。

面对私欲,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克治,想办法去格除,人如果长期被私欲所桎梏,就会慢慢变得跟禽兽无二。

王阳明有一个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中最后一句提到的“格物”,实际上就是克治私欲、格除私欲。

天理即是善,私欲即是恶,所以要为善去恶。

理学和心学都讲“存天理、去人欲”,这个“存天理、去人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善去恶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就是去除私欲的过程。

格物的核心实际上是如何对治人欲,借用“击穿”的概念,要想完成格物这个动作,走向天理,同样必须“击穿”人欲。

人心本为天理,只不过被人欲所遮盖,所以才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说,扫除灰尘(人欲)之后,自然“明心见性”、“尽心知性”。

图片

击穿人欲的过程,就是人成长的过程、精进的过程、进化的过程。

因此,你当下的努力和学习,是在增加这个人欲层的厚度,还是在击穿人欲?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增加人欲的事情罢了,这就是人为什么那么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

那什么是学习呢?

我们以前提到过,击穿人欲的过程,就是学习。

图片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学、习,是努力练习击穿人欲并能有所得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是快乐的。

击穿人欲之后,当心与天理合一,自然心生智慧、心生万法。

那么,如何击穿人欲呢?

我们可以想象人欲是一层厚厚的大气层或者云层,它们遮住了太阳,让阳光无法抵达大地,这些云层并非稀薄的水汽,而是由坚冰构成,非常的厚实和牢固,需要我们用炸药引爆,才能突破这层障碍。

因此,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1

第一步,定位。


定位相当于选定一个地点,对即将要击穿的人欲进行分类和确认,知道它属于哪一种人欲,以便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你要确认自己每一次遇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人欲,就像王阳明提到的“八颗心”,你首先要确定是哪一颗心,是燥心还是贪心,是忽心还是吝心。如果你连是何种人欲都不清楚,你连遇到的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很难对症下药,克敌制胜。

图片

比如当你突然发现闺蜜新买了一个好几万的包包,心里马上不是滋味,本来你应该真诚的恭喜,或者由衷的高兴,只可惜,你暂时还做不到。虽然嘴上极力称赞,但只有你自己知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羡慕嫉妒恨,一个一个都跑出来了…

这是一种什么人欲呢?

细细挖掘之下,你可以将这种人欲归类为“妒心”,这就是定位。

定位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在这个地方钻孔并放置炸药了,为最后的爆破做好准备。

2

第二步,准备。


准备什么呢?准备认账!识别人欲之后,认,很重要。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的人欲之后,第一反应是抗拒,甚至编织各种理由合理化自己的人欲,自欺欺人,这样是没办法克治人欲的,只会越陷越深。就像很多家庭矛盾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是因为当事双方相互指责,没有一个认为是自己的问题,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导致积怨越来越深,最后甚至造成家庭破碎。

因此,承认自己存在不合理的欲望,承认自己有问题,主动认账,非常重要,只有认账了,你才会真的去改。

图片

认账也可以有所表示,比如在人欲冒头的当下,就痛骂自己畜生,起到自我震慑的作用,我们看曾国藩日记,发现曾国藩就常常这样做,例如:

申初,拜客二家,至海秋家赴喜筵,更初方归。同见海秋两姬人,谐谑为虐,绝无闲检,放荡至此,与禽兽何异!

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来,两月余渐渐疏散,不严肃,不谨言,不改过,仍故我矣。树堂于昨初一重立功课,新换一个人,何我遂甘堕落耶?从此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

责骂自己也许没有多大用,但最起码可以义正词严的给自己传递一个信号,就是孰对孰错,首先要把旗子亮出来,把立场摆明,把站位站清楚,知道这是不对的,承认这个错误,然后才有改正的可能性。如果一开始就不认为、不承认这是自己的一个问题,那么后面的改过也无从谈起。

认账的方式,或者也可以给自己立誓言,比如,“下次老娘绝对不能再这样了,再犯天打五雷轰。”让自己高度重视起来,不给自己留下退路。

认账,就相当于对人欲层进行初步的钻击,并钻出一个深度合适的孔洞,以方便安置炸药,接下来就是要适时进行引爆了。

3

第三步,爆破。


为了加快进度并取得实效,这里准备了两个“引线”:

第一个引线:明理。

所谓明理,就是给自己讲道理,给自己做思想工作:“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好东西…”、“有本事的话自己挣啊…”、“你就这点追求?”、“我本富足…”、“欲壑难填,比来比去何时休…”

明理有时需要借助经典的文本,让我们知道何为是非、何为对错,有一个参考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读经典如此重要的原因。当你不知道是非对错的时候,需要以圣人的是非为是非、以圣人的好恶为好恶,然后才有可能保持正念正行。

比如曾国藩对妒忌心有一段比较独到的描述,可供我们在明理时参考: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zhì)不求为重。
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是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是也。
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yú)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

这里,“忮”就是嫉妒。曾氏对“不忮不求”非常重视,并且还写在了留给自己孩子的家训当中。

明理的最后,需要确定一个“正念”,也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词、一句话,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南。比如面对妒心,告诉自己,“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要比就比德行,不要比什么有钱没钱,相比于缺钱,也许自己更缺德。以此来重新校准,作为自己今后行动的标准和规范,长期持守。

第二个引线:明心。

光明理还不够,还要明心,不断洗刷心上的灰尘。

明心就是发“三颗心”:

第一,发耻心。比如自问:怎么混到如此田地,被物所役,孩子要是知道了他的老母亲是这副模样,不知会作何评价,到时自己又颜面何存?真是耻辱啊!

第二,发畏心。一念发动便是行,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不好的念头的作用力,最终会回到自己身上,最终自己也会被人所妒。人要懂得敬畏,要慎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不能自己给自己挖坑。

第三,发勇心。比如跟自己说:不能做习性的奴隶,一定要改掉,虽然改起来慢一点,但只要持续不断,总能一次比一次好,加油!

基本上有了这“三步走”,加以时间,慢慢就可以击穿一点点人欲。

击穿一分人欲,就会复得一分天理。如此,你的本心天理就开始被激活了一点点。不过,这需要极大的耐心,老老实实克己用功,不会一撮而就。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虚舟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复盘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知乎辅导 | 年度私教 | 1vs1教练

请加虚舟老师:xyz51291853

▲ 点击购买虚舟老师《复盘》
掌握一套解决人生问题的自我引导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