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太极拳行拳过程中出现过的千奇百怪的感觉

 qweasdzxcrty 2023-01-15 发布于湖北

        打太极拳如果没有感觉似乎说明打的不 一定是太极拳,但太极拳的这种感觉又不是你想有就有的,它是在特定的情况才出现的。这种特定的情况就是要求动作合乎太极拳的理念,又有一定的意想。可意想太强又适得其反,故行家说:“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把握这个意的度就是意想一闪而过,比如说收的动作意守丹田,在动作初收时大脑中闪过丹田部位这么个念头即可,不能老想着丹田,老想着丹田反而会使丹田部位得不到放松。动作越规矩,念头就会越淡薄,这个时候,感觉就会越明显。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说,许多新奇的感觉是在迷迷糊糊行拳当中出现的。这个迷迷糊糊就是动作规矩、自然、流畅,精神自然放松,意想非常淡薄,似有非有。

        行拳过程中出现的奇异感觉,有的是贯穿于整个行拳过程中,有的是在行拳到了一定段落才出现的;有的是每次都会出现,有的是偶尔才出现的;有的经常出现,有的却只出现过一次。下面我就来聊聊行拳过程中出现过什么样的感觉。

        1、麻胀的感觉。麻胀的感觉主要出现在手部,从手指到手掌(以掌心为主),甚至到前臂都会出现麻胀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从起势动作开始到行拳结束都会一直存在。有时麻胀只是轻微的,更多的时候感觉是比较明显的。

         2、热烫的感觉。行拳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热的感觉,准确的说是烫的感觉,发热部位犹如被火烫着一样。这种热烫与一般运动的发热不一样,一般运动发热会出汗,而行拳中出现的热烫感觉却不会出汗,即便是在夏天也是这样。出现的部位主要是手部及前臂,双腿也出现过。手部及前臂发烫会有什么效果我不知道,但双腿发烫之后却能不自觉地降低行拳的体位。我平常行拳都是采用自然步高体位行拳的,但在双腿出现发烫之后,行拳的体位却会越来越低,低到两手下摆时手指能触摸到地面。更奇怪的是人处在这么低的体位下行拳,双腿却没有一点负重感。虽然现在许多太极拳家主张练太极拳要打好站桩的基本功,但也有不少名家认为太极拳本身就是活步桩,练拳者不必多此一举去练什么站桩,更有的名家把站桩认定为外家拳的东西,练多了反而会影响到太极拳本身的轻灵。做为一名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爱好者,我就从没有练习过站桩,即使是预备势,按照静功缠丝太极拳创编者陈济生先生的要求预备势要站立半个小时至二个小时不等,我也只是站立几分钟而已。从我行拳中出现腿热烫后的表现却可印证名家所说的太极拳是活步桩的说法。

        著名太极拳大师汪永泉先生认为行拳中仅出现麻胀的感觉或偶尔的发热感觉说明练拳者还处在初始阶段,只有经常出现发热现象才算真正的入门。我行拳中经常出现麻胀感觉,只是偶尔出现发热感觉,这说明我虽练拳多年,但还是处在太极拳习练的初始阶段。

        3、打气的感觉。行拳中有时做出一手从另一手的肩部顺手臂一侧摸至手腕时,被摸(手掌与手臂没有接触)的手臂梢节会随着手掌的接近越来越胀,手臂中犹如有气体被赶往一处一样。手掌离开后这种胀的感觉会慢慢的减退。

        4、触电的感觉。有时候在行拳过程中手指靠近另一手臂或是肋部时,被手指靠近的部位会产生触电的感觉,身体会不自觉地出现一抖。

        5、跳动的感觉。行拳过程中有时候身体上的一些穴位会出现跳动,感觉最为明显的是掌心的跳动,这种跳动一般出现在放的动作里面,如搂膝拗步前按的手的手心会出现跳动。那跳动的感觉犹如掌心的皮肤脱掌而去,感觉皮肤脱离手掌约五公分左右。更真奇怪的是慢打时这种跳动在一个动作当中只是跳动一到两次,跳动的间隔时间也得一到二秒,而快打时掌心的这种跳动却是快速的,跳动次数达五到六次,就像自动步枪的连击一样,十分有趣。

        6、相吸的感觉。有一次行拳至后段揽雀尾的松胯合掌动作时,两个手掌突然粘合在一起,以至于后面连接的坐身摆掌动作右手要侧摆,左手要收托到右肘下时两个手掌一时分不开来。没有行家指点的我一时不知所措,最后只好用拙力硬生生把两个手掌搓分开来以便继续完成后面的动作。

        7、吊着的感觉。练习太极拳要求头顶悬,许多大师在讲解时强调命门以上的脊柱要往上撑,命门以下的脊柱要往下松,从而形成上下对拉的感觉。而我在行拳当中却是意想着头顶的百会穴犹如被一根看不见的细绳拴吊着,整个脊柱自上而下松坠着,带着这种意想行拳,久而久之,我感觉我是被吊着行拳的。找到这种吊着行拳的感觉之后,当完成坐身虚步动作时,屈腿坐身的实腿没有负重感,身体重心的移动也更为灵活,一想身形往那挪动就往那挪动。这种头顶上吊着行拳的感觉时间长了,在行拳过程中只要一手或是双手举过头部的高度,被细绳拴吊着的部位就可转移到手指末端,身体同样是松坠的。

        8、纵横松开的感觉。太极拳讲求在放的动作当中进行抻筋拔骨以达到纵横松开的效果。这种抻筋拔骨一开始是前后左右上下点对点的对撑,逐渐找到对撑之点的感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由紧入松的过程。随着练习的深入,点的感觉逐渐在扩大,如手的感觉由手掌扩大到前臂,肘的感觉扩大到前臂和上臂,脊柱的感觉扩大到整个腰背部及两胁。到了这个时候,抻筋拔骨由单一的点对点对撑变成了无数个点对点的对撑,并慢慢地在身体的动作外形的外圈体表形成一个圆形,这个圆形随着动作的收放在缩小和扩大,而且这种圆形的扩大还不会受身体局限的限制,很多时候会感觉这个圆形超出了自己身体的外圈体表。这种圆形的扩大和缩小是练拳进入到由松入柔的阶段,这种纵横松开能有效地改变自身的身体结构,在反复缓慢的抻筋拔骨作用下,身体相应的关节会慢慢地松开,使身体变得更为柔软。本人就因习练太极拳,胸肩部位的关节明显地松开了,两肩活动的幅度明显增大。如侧卧时,身体放松两个肩头可慢慢地向前靠近,靠近到两肩之间只有十几公分的间隔。行家说过,太极拳的柔软不是动作表现得柔软就叫柔软,而是骨关节的松开才是真正的柔软。对于这句话,我在肩胸关节松开后彻底地相信了。

        9、八面支撑的感觉。八面支撑的感觉其实也是纵横松开的一种表现,在身体找到无数个点对点的对撑感觉之后,出现了一种在圆球体里面行拳的感觉,身体的各个部位犹如触碰到圆球体的内壁,自己的动作在受到一定制约的同时,又让身体各个部位有了一种依靠的感觉,出现这种感觉之后即便是独立势也能做得稳如泰山。更突出的一点是每个放的动作,腰背部的感觉要比手脚的感觉更为明显。

        10、松沉的感觉。太极拳讲求松沉,可这松沉也不是想松沉就松沉的。要沉得下去,首先就得松,动作不松身体不松是沉不下去的。再者,松沉也是一个慢慢积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在行拳过程中松沉的感觉就有这么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初始松沉时,感觉这实腿(我行拳是采用全虚全实的,也就是一腿承担全身的重量,另一腿不承担身体的重量)的小腿段犹如有一根小小的钢筋支撑着整个身体,随着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实腿的小腿段支撑着身体重量的钢筋在慢慢的变大,到后来变成感觉是一截粗壮如水桶的圆木安放在地面上,行拳也变得比以往沉稳了。之后,这种松沉的感觉由小腿段下移到了脚下,感觉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比较实在,能感受到身体重心在脚底不同位置的变化。接着,脚下的感觉又发生了变化,感觉行拳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木桩上行拳,每一步的迈出和重心的移动都变得非常的缓慢非常的平稳,似乎不这么做就会掉下木桩一样。再后来,在行拳时,脚下感觉踩的不是木桩而是星球,自己如同在太空中行拳一般,脚踩着星球,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太空。行家说行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到了此时我才领会到这句话的含意。如此一段时间之后,脚下的感觉又发生了变化,慢慢地慢慢地在个别动作当中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犹如一张薄薄的纸平放在地面上,而后这张纸变得紧贴在地面,好像在纸与地面之间有什么胶粘合着。出现这种感觉时,脚下是稳固的,而身体却是灵活的, 不像在木桩上行拳那样要中规中矩害怕有所闪失。2017年春节长假我到北京旅游,在昆明湖,我这个一生没有与冰雪亲密接触过的南方人穿着皮鞋在硬滑的冰面上演练了一套24式静功缠丝太极拳,脚下不会因重心移动而打滑,这可以说是对自己脚下松沉功夫的一次检验吧。

        11、落地生根的感觉。网络视频里我见过太极拳大师表演落地生根,大师采用一个低体位的弓步,上体充分前倾,让别人用双手推他的双肩或胸部,而大师双手托着对方的双肘,如此任由对方用力推之而不动,如同落地生根一样。我感觉的落地生根与体位高低没有关系,但与身体放松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我居住在一个小岛上,岛上常年刮大风,号称“风县”。冬季里,阵风九到十级几乎是一种常态。在广场上练拳,一开始不懂风的习性,每遇阵风袭来便不由自主的全身紧张用力,结果便被大风吹得到处乱跑。后来在与大风的抗争中我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方法就是用太极拳的松沉去应对突然袭来的阵风,身体越放松就会在大风中站得越稳定,随着自己在行拳中身体越来越放松,就再也不会轻易被大风吹得满地跑了,独立势动作也能在大风中自在的展现,犹如落地生根一样,太极拳的松沉在这一点上显得有点神奇吧。

        12、凉爽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天练拳,我经历了汗流浃背到微微出汗,再到不出汗反而有凉爽的感觉,这些变化应该归结于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在炎热无风的夏天练拳为何有凉爽的感觉,本人也觉得十分怪异,经过细心的观察和体悟,我发现这是体表感觉变得十分灵敏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手臂在空中缓慢划动时,皮肤与空气产生了摩擦,这种摩擦让皮肤产生了凉爽的感觉。不过这种凉爽的感觉随着第3预防针的注射而消失,取而代之是夏天每逢行拳便大汗淋漓,犹如大病初愈一样,但愿这种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消失。

        13、暖春的感觉。与夏天行拳产生凉爽感觉不同的是冬天在广场上行拳产生了暖春感觉。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寒冷,可北方是干冷,南方却是湿冷。当气温在10°左右时,体表的感觉也是十分寒冷的,常常感觉到手指被冻得好痛。可奇怪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缓慢的演练太极拳,练着练着,身体慢慢地暖和起来,行拳至后半段会让人觉得外界不是寒冬而是温暖的春天的错觉,身体感觉极为舒适。有一次天气确实太冷,我就戴着手套去打拳,结果感觉又不一样,虽然身体暖和了,但却没有暖春的感觉,也没有冬天的感觉。出现这样的感觉变化说明手掌的感应在身体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感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4、物我两忘的感觉。在网络上常常看到一些太极拳大师谈论打拳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要求精神内敛,神情专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等。我在行拳过程中就曾出现过一次物我两忘的现象,似乎与大师们所说的似是而非。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与几位拳友在体育广场中间的草坪上练拳,练着练着突然惊醒过来,醒来之后发觉整套长拳已快打完了。我平时行拳,脸上都是带着微笑的,这时,我想微笑却发现脸上的肌肉皮肤十分僵硬,经过几次努力才让僵硬的肌肉脸皮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细观手部动作,发现比平常行拳时的动作要柔软许多。仔细想想我刚才经历了什么,头脑中一片空白,怎么打拳的自己不知道,听到了什么或是看到了什么也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记都没有。要知道我所处的行拳地点,左边是十几张乒乓球桌,几十个男男女女正在打乒乓球;右边是两个篮球场,十几个人正在打篮球;再右边是两支健身队伍正放着音响在打太极拳和跳广场舞;前面也有一支队伍在跳广场舞,后面也有两支健身队伍在打太极拳和做操;跑道上也偶尔有人进行跑步活动。而在这么噪杂的环境中我竟浑然不觉,既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什么,更是一点印记也没有,还真是达到了传说中的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境界。打完拳后我询问拳友我刚才打错了动作没有?拳友告诉我没有发现。祝大彤先生说过,太极拳习练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不是你在打太极拳而是太极拳在打你,你是随着拳路而走的。难道我刚才就是太极拳在打我,而我却没有一点感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从我自身这一次经历我认为物我两忘是主观意识所控制不了的,它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个机缘巧合必须是身体动作和心理意识符合了一定松静状态才会产生。精神内敛不是神情专注,表情应该是十分呆板的。

        习练太极拳除了在行拳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感觉之外,行拳结束之后也会有一些特别的感觉,如感觉身体浑身是劲,两手会不自觉地一阵阵努劲,还会有击打硬物的冲动,也会有快速奔跑的冲动等等。正因为习练太极拳会出现这些奇特的感觉,不时给人带来新鲜感,让我欲罢不能,就这么一套拳能让我坚持习练几十年,行拳上万次。至于行拳中出现的这些感觉是太极拳练对了还是练错了,以后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感觉,我从不去纠结它,健身嘛,一切顺其自然。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此,我向各位亲友拜个早年!祝愿亲友们新年快乐!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