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落实

 新用户79795753 2023-01-17 发布于贵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从核心素养维度看,侧重对应“审美创造”,且综合体现其他三方面核心素养;从总目标和学段要求看,形成了以内涵、样式、方式、语言为要素的目标系统。其教学内容以人的成长为原点,向多个向度打开,并以人文主题统领为呈现方式。其学科实践则要从育德的、主动的、语文的、文学的、单元的、开放的多个方面体现共同规律与任务群特点的有机统一。在学业评价方面,要把握质量标准,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提高命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Image

文学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历来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头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理解和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基本精神,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Image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课程目标

Image

(一)从核心素养维度看

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是从核心素养里“长”出来的。学习任务群与核心素养既有侧重对应的关系,又有综合体现的关系。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侧重对应“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课标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维情趣,具有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这一表述看,审美创造是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语文实践活动,获得一体两面的发展,一面主要是发展其工具性价值,属于能力维度;另一面主要是发展其人文价值,属于涵养维度。可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地位最为重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以喻道,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与作者共情,体认作品的价值观,当然会增加文化自信;作品是语言的建筑,经典作品则体现了语言的典范性、创造性,因此,文学作品的学习对落实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丰富内涵”,“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至关重要;思维品质、思维习惯以及逻辑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向所有任务群的学习,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则应当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任务群来担纲。

Image

(二)从总目标看

课标中提出的总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审美创造”是通过总目标的第8、第9条加以阐释的,第8条侧重向内的吸收,第9条侧重向外的表达。稍加注意不难看到,这里出现三个“自己”——“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说明个性化是审美创造的重要特征,这也使“创意”有了落脚的地方。当然,其他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总目标的具体表述中,也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落实目标要求时应当关照的。

Image

(三)从学段要求看

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学段要求是以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为维度来呈现的,学习任务群与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也是有所侧重且综合体现的。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更为匹配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在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都是在第3条有具体表述;第二学段,则都在第4条;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主要是在第4条,“表达与交流”第3、第4条都有涉及;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是在第3条、第4条,“表达与交流”是在第4条、第5条。到第四学段,我们看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目标达成的要素是内涵、样式、方式、语言。从向内与向外两个维度展开,形成完整的目标系统。

Image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内容

Image

(一)以人的成长为原点往多个向度打开,不断丰富内容

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容作一个梳理,可以看出,其内容的结构方式是以人的成长为原点,先按照重要性优先的原则,把革命文化主题放在首位,然后从人的成长为原点往多个向度展开,并随着学段升高,不断丰富内容(表1)。

Image

Image

(二)人文主题统领的呈现方式

对于语文课程内容,课标表述为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及表达主题的载体。当教材单元形成时,我们应看到,人文主题与经典文本、学习活动之间相互激荡,形成了单元整体情境。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出要“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并按学段分别列出若干主题,这是我们理解教学内容时应该把握的。

Image

(三)其他学习任务群的“文学”内容

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围绕文学展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跨学科学习”也都对文学有涉及。这里依据课标,对其他学习任务群的“文学” 内容做一个梳理(表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基本精神也应当在这些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有所落实。

Image

Image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科实践

Image

(一)育德的

德育为先,首先从育德角度讨论。“知识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客观事物所投射的真实,求人生切合真实世界,求知识切合价值,从而获得对客观真实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其恰恰是道德判断的前提。知识的效用在于扬善,即利用知识改造社会,改造人生,实现自然宇宙、生命个体、人伦社会、天地精神之和谐。知识的这一效用使知识具备了人性、人道性质。知识的理想在于追求'开物成务’的美学境界,即把握客观,化解矛盾,实现人类理想。”这是对知识的共性而言的。从知识的个性看,语文更是具有“知识道德”的鲜明特征,文以载道,文学则文以喻道。恰如别林斯基所说,“作品的思想性就像宝石里的光”,是整体地存在的,因此“育德”是这个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内在要求。但要注意的是,育德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遵循任务群学习的规律。笔者在多年前曾借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语文育德的三重境界,似可参考。第一重境界是春风化雨,德育素材是一片片积雨云,教师的辛勤劳作是阵阵春风,要用融化、点化、情化等方法,将积雨云化成绵绵春雨;第二重境界是润物无声,杜甫赞扬的是伴着和风静静地滋润万物的春雨,语文德育亦是,须讲究形式的自然,分寸的适度,氛围的和谐;第三重境界是花团锦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象到一片“红湿”,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

Image

(二)主动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语文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按照课标要求,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以语文实践为主线的,而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因此,通过情境化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出场”,自主、合作地进行知识的创生性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Image

(三)语文的

每个语文学习任务群都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共同规律,“文学”也不例外。这里列举几个。

如多读多写。它是中国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的重要性不亚于方法。

再如,语文实践活动方式的综合运用。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群的教学,都有相对侧重的关系,但又要体现综合、整合的特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侧重对应“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但“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在学习这个任务群时也大有用武之地,若能有机综合,实现方法与内容的最佳匹配,当然会有好的效能。

又如,感性与理性的融通。教学情境中的学语文与日常生活中的学语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日常生活中学语文,主要是感性的语文,学习者也可能从中悟到一些“理”,但那多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教学情境中的学语文,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感性的、具象的基础上,要抽象、概括,形成清醒的认识,然后再回到感性的语文生活中验证、丰富。

Image

(四)文学的

学科实践要体现学科具体知识的基本特质。课标在阐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以笔者拙见,根据这段话,我们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这个任务群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整体感知、联想想象;二是要通过阅读与鉴赏,把握作品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及其独特性;三是阅读与鉴赏要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从而表达学习者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其关键所在,是要把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的学习方式落实到位,这样的学科实践才富有文学味。

联想想象平时大家谈论很多,这里围绕“在”“还”“超”三个字展开,只就整体感知谈一点初步的思考。

“在”整体中感知,就是把所有细节的教学都放在文本整体的情境中。当然,教师还需要把握语言系统的全部信息,恰到好处地把“整体”拓展开去,从而丰富感知的内涵。比如,《草原》中“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提供了以前“听到”“读到”的信息,对比之下,“满心的愉快”更具感染力。《少年中国说》开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一个“故”字就将课文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中,“整体”就具有深邃感。

Image

“还”整体感知。写作时作者都是从不同方面一一道来,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这不同的方面是一个整体,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融合的方法,“还”整体感知。比如,《春》中描写景物,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总得有个先后顺序,教学中教师就当引导学生融和赏景。《沁园春·长沙》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叙的事是以上片的景为“真实情境”的,景与事、人有着一种叠现的关系,可见整个词作的浑然一体。这些都需要“还”整体感知,才能把握其丰富的、丰厚的意蕴。

“超”整体感知。语言系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但超越“知识的背后”,在一个宽阔的背景上整体感知,会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比如,学习唐诗时,要将教学置于初唐、盛唐、晚唐的大背景中,对作品的欣赏才能得其三味。

Image

(五)单元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呈现,大致是两种形态,一种是活动性单元,一种是主题统领基本语篇构建的单元。活动性单元,大单元贯通,放手“活动”就是。基本语篇构建的单元,都是按“总—分—总”的编写思路设计的,教学时参照编路设计学路就可以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这里的两个“总”没有落实下来。第一个“总”是要总起、总领,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整个单元的学习材料,检出核心学习任务,绘制单元学习地图;第二步就进入“分”,“分”中要有“总”,“分”也是指向核心学习任务的,是结构化学习设计中的一个具体项目;最为关键的是最后的“总”要加强,要对前面的“分”进行整合,从大单元的视角完成整体性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从内容、结构、语言、读写融通、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单元的梳理与探究,力求形成图式化、结构化的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具体化应用,从而达成具体的素养目标。

Image

(六)开放的

笔者一直主张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语文学习,单元与单元、任务群与任务群,以至语文与其他学科,都应当相互开放,加强学科内知识的整合,统筹跨学科学习;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将其置于真实情境之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标中这些相对共性的要求,当然也要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落实。开放的学科实践,在语文特别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课外阅读的充分“打开”,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当代的文学生活。文学阅读选材特别要在“创意”“灵性”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的、课外的学习,真正种下文学的种子。

Image

四、学业评价

Image

(一)把握学业质量标准

课标分学段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质量标准大致在每个学段的第3自然段展开。这里要关注的,一是这个任务群主要是以审美创造的素养要求为依据的;二是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方式来描述的;三是体现了学段的贯通性和进阶性,比如,每个学段的第3自然段起首的话分别是“喜欢阅读”“喜爱阅读”“独立阅读”“广泛阅读”,阅读的对象不断丰富,阅读的升阶梯点非常明确。

Image

(二)关注过程性和表现性

课标明确要求,“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并提出每个学段侧重考察的重点。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等方面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统筹安排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要拓展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等。

Image

(三)提高命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学生对考试总是很敏感的,因此命题者一定要坚持素养立意,依标命题。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考试命题,课标提出“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这就要求命题者不断提高命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技术性方面,包括内容要顾及一般,突出重点;文字要简明易懂,表达清楚;排列要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艺术性方面,则要在材料的恰当选择、情境的生动设计、问题的激活思维、解答的创意空间等方面体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作者: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