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弯曲则会保全,屈枉则会伸直;洼地则会满盈,陈旧则会更新;少取则会易得,贪多则会困惑。所以圣人持守“道”应对天下万事万物;不自作聪明反能清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明;不自夸其谈反能有功劳;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所以不与人争,反而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弯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保全就是弯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句,都可用于人生哲学。做人能屈能伸,做事过枉就要纠正,谦虚低调才会有收益,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洼则盈”的语义衍生,放弃敝旧思想方能更新,少了自然易得,千头万绪必然会有困惑。 “曲则全”从人道理解可以是委曲求全,现实人生很多时候要求全,承受委曲未尝不可。从宇宙万物而言,“曲则全”是宇宙中没有笔直,都是有曲线的,天地运转都是按照曲线,任何物体不存在笔直垂直,都是相对而言。就此而言,道德经,不单从人道、天道、大道去理解,甚至更深刻的哲理,都是蕴藏期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狂妄自大终要“自遗其咎”(第九章)。这四句“不”都是否定言行,郑板桥言“难得糊涂”,也是效法圣贤之道;用否定的方式进行肯定,不单是语法,实质也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批评人有时可用表扬的方式否定,这是“否定就是肯定,肯定就是否定”;就此而言,也是西方人喜欢道德经的原因之一。 又想到论语中“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是如何做到不失人、不失言,比照本句,从肯定的角度可用于立身处世。懂得道德经是人效法大道而行,而孔子是从“仁义礼智信”的人道直接切入,适用性更加直观有效。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如果没有任何争夺,世界和平这个词都可以不用了,天地万物都归于自然之道,曲与全只是一种现象状态,因为没有争夺,一切自然而然。道理易知却难行,王阳明《传习录》感叹“知之匪艰,行之唯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