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学习笔记(道可道)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难以言说并非通所指的“道”;“名”可称呼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天地浑沌初始;“有”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所以从“无”中观察“道”妙;从“常有”中观察“道”的结果现象。这两者,同根本源有区别,都可称为玄妙、深远。不是一般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天地万物奥妙的总门。

道德经版本较多,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受后人理解断句,存在较多的分歧,本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虽是一字之别,其意却相差甚远,对此,个人作为笔记,不做追述,取得受益受教为本,硕源之事不做深考,但学习中重点参考《王弼注本》较多。

本章指出“道”的概念,从经文理解,道是经文的核心概念,至高的思想境界,所指非所言之“道”,需从思想境界的高度上自我体悟感知;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究竟是不是真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凡是可说的“道”都不是道本身,依佛学而言是“着相”,着了名相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道可道,也可理解道是可以修习的。

“名”是对“道”理解的一个方式和渠道;“名可名,非常名”,非常名,万物本无名,是人的认识做了区别而作“名”,后紧随“有无”的“名”,成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据此理解宇宙万物为一的观念,其作用发挥在“妙、缴”,妙理解为妙用,缴理解为结果,“道”的妙用和“道”的结果;而其“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出与道而“名”不同,可同谓“玄”,玄字可谓几近精微,而“玄之又玄”,比几近精微又要深,达到“道”的临界点,但不是“道”,“玄”是天地万物的门,“玄”后的“门”几近与道。

从现代文化理解:道是科学所指的宇宙本源,现代哲学究竟真实,一元论、多元论、至高真理等等;另一个角度可看到“道”的概念与“德”皆然不同,现代将道德合为一词,显然同道德经之道德有根本的区别。

“有无相生”的概念,促使中国传统对宇宙观得出理性认识,而非宗教信仰的有神论,其中生即为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观念,就像“春夏秋冬”的轮回周流不息,同易经“六十四卦未济”为终卦相合。庄子云“四季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就是道的作用。道德经的“道”在经文里只是有所用的体现,而不是道本身。

道德经的古今中外释义理解就是“玄之又玄”,后世释文千年不衰,众说风云,现代西方社会,对道德经非常认同,出版量一度超过“圣经”,尤其德国,这种文化共鸣,本就不可思议;文字虽异,但认同接受是统一的,所以道德经的释义理解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谁的解释都有道理,终究是众妙之门,回归都是道德经本身。

单存逻辑而言,本章字句相互作用,自成一题,可谓“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分散、集中、统一,环环相扣,而又似存若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