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麦止汗汤治疗自汗盗汗56例临床观察

 仁哥文档 2023-02-20 发布于湖南

郑宋明1 陈海勇2

1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2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

自汗、盗汗可归属于“汗证”或“汗病”范畴。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应用气阴同治为主,五脏共调,兼顾虚实,自拟参麦止汗汤治疗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 2011 年 12月~2012 年11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56 例,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自汗、盗汗标准。排除风湿热、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疾病出现的自汗、盗汗。

其中男性 26例,女性30 例;年龄28~69岁,平均 49.6士18.78岁;病程3天~4个月,平均14.13士5817 天。中医分型按《中医内科学》辨证。其中肺气不足型17例.营卫不和型10 例,阴虚火旺型 21例,邪热郁蒸型8例。

2 治疗方法

所有观察病例用自拟验方参麦止汗汤治疗。

方药组成:太子参、浮小麦、糯稻根各 30g,北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生白术、碧桃干各 15g,麻黄根10g。

加味:肺卫气虚加黄芪30g;心虚失眠加酸枣仁15g,五味子10g:阳虚形寒加附子 10g,肉桂 6g;阴虚火旺加黄芩、黄柏各 10g,黄连3g:潮热骨蒸加地骨皮30g,秦艽、白薇各10g;头重身困,脘痞胸闷加白豆蔻3g,苍术、厚朴各10g,米仁 30g;汗甚加煅龙骨、煅牡蛎各 30g。

每天1 剂,水煎服,2~3次/日。治疗时间每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3.2 结果:经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32例,古57.14%;好转 20 例,占 35.71%;未愈4 例,古7.14%。总有效率 92 86%。

3.3 证型疗效:4个证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营卫不和型 90.00%(9/10),肺气不足型100.00% (17/17),阴虚火旺型 95.24% (20/21),邪热郁蒸型 75. 00%(6/8)。4型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Q. 05),说明各型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适用于各型汗证的治疗。

4 体会

自汗、盗汗主要是因肺气不足、营卫不和以致卫外失司或阴虚火旺、邪热郁蒸,逼津外泄而使汗液外出所引起。总病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津外泄失常。一般以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并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为盗汗。

自汗、盗汗以虚证为多,如里热炽盛或湿热郁蒸,逼汗外出则多为实证,也可见虚中夹实。在汗病的演变过程中,气血、阴阳、脏腑、虚实常互为因果,相互转化,错综复杂。盗汗者常兼有气虚之证,自汗者亦见有阴虚之象:阳虚者可出现盗汗,阴虚者也会伴有自汗。又如肺卫不固,气随汗出,可致肺脾气虚: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血不足,又可形成心脾两虚;大汗久汗既可损耗阴液致阴虚火旺,又可耗伤阳气致气虚阳微。

综观汗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我们在长期的临证中,自拟以治疗气阴两虚为主,五脏同调,虚实兼顾的经验方加减治疗汗证,疗效显著,每获良效。方中太子参甘平补中益气,配白术健脾燥湿、实腠理,肺卫虚者加黄芪共起补脾升阳益气,固表益卫止汗;合北沙参、生熟地、麦冬清肺肾之虚火,养肝肾之阴水共为君臣药。酸枣仁甘酸,五味子酸温,酸性收敛,汗为心液,两药合用,既可养肝血,益心阴,宁心神,除心烦,又可滋阴益气敛汗;糯稻根、碧桃干、麻黄根、浮小麦合用专治各种汗病为佐使药。《临证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朱丹溪对汗证的治疗亦提出“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因此,我们从临证所得,到辨证立法、组方遣药,都符合历代医家对汗证的诊疗思想,也得到了临床的疗效验证。

本文观察结果还显示有24例(42.86%),用药1周即达到疗效。对邪热郁蒸型总有效率胳低于其他证型,临床上可适当延长疗程来提高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收稿日期 2013-08-06

浙江中医杂志2014年4月第49卷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