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味、骨架感、喝起来像油,你永远想象不到,岩茶圈还有多少奇葩

 小陈茶事 2023-02-20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看到一个卖茶具的公号,发了篇卖岩茶的博文。

出于好奇,大致浏览了一圈。

明面上,那篇文章在介绍四大名丛。

实际上,里面提到的很多观点,恕麻花没法认同。

诸如水金龟带有梅子香、白鸡冠茶味最弱/汤感最顺、铁罗汉喝完后喉咙都在冒兰花香、带有兰花香才是大红袍、正岩茶喝起来带有咸味……

这些林林总总的说法汇起来,完全能凑成一盘岩茶奇葩说。

《2》

奇葩观点一、水金龟的品种特征是梅子香?

“3千多一斤的水金龟,入口竟有梅子香,并且还有一股微咸的味道,比起其它乌龙茶更有力量感。”

偶买噶,一泡从未提及山场,不确定是否正岩,也并非大牌所产的岩茶水金龟,一两茶能买到三百六,一斤茶要3千多,在岩茶圈内已经算是远超正常行情。

但比起它的定价,它的茶味形容更是古怪。

有梅子味,也有点咸的岩茶水金龟,是认真的吗?

还是说,这泡茶纯粹是变质返青发酸了。

不然,怎会喝出来咸话梅的味道?

须知,岩茶四大名丛里的水金龟,自带清幽梅花香,寒梅清冽,花香清雅,香气持久。

这种雅正清晰的花香,与发酸偏咸的梅子味,没有任何关联!

《3》

奇葩观点二、入口有骨架感,微微偏咸,就是岩韵?

讲真,在此之前,麻花从没看到过有人评论,岩茶喝入口有咸味。

更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将岩韵理解成偏咸的味道。

这太不可思议了。

武夷岩茶里,若是岩茶的“岩韵”内涵当真如此肤浅,那么茶农们也不用费心思做茶了。

只需要往自己卖的岩茶里随便洒一点咸盐。

超市里卖的盐巴,两块三块一大包,随便加盐完全不用心疼。

分分钟就能让做出来的茶,自带浓郁咸味。

但这种咸味,和正岩的岩韵表现,风牛马不相及,没有任何代表性。

麻花心中的岩韵,是很难得的。

它是正岩茶优质风味的综合体,包括茶香、茶味、韵味。

正岩茶的香气,清则悠远,锐则浓长,茶香闻着更有风骨。

岩韵突出的正岩茶,汤感更厚实醇厚,浆感明显,喝入口就能感受到绵柔劲道感。

至于韵味感受,生津回甘,留香持久,喝完茶后,从喉咙到心底都能留下深刻印象,扣人心弦,让人喝完茶之后还会忍不住不断怀念与回想。

香、水、韵三位一体,才是正岩茶的岩韵实力写照,这远远不是入口有骨架感,味道偏咸等形容能够涵盖。

《4》

奇葩观点三,正岩茶喝起来有点像喝油?

这个比喻太吓人了。

直接喝油,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菜籽油等,没人能做到面不改色地喝下去。

这种脱离现实的夸张比喻,没有任何意义。

何况,真正的好岩茶,从始至终都不会沾上半点油腻感。

正岩好茶的回味,一概是清清爽爽的。

即便焙到足火,鲜醇本色不减。

喝完后,不会带有半点“腻”的滋味感受。

平常在形容汤色与叶底时,会夸一泡好岩茶,汤色油润、清透、有光泽。

多次冲泡后,叶底油润鲜活,带有柔韧弹性。

汤色与叶底的“油润”,再正常不过。

但喝茶感受的“油”,那就太惊悚、不可思议了!

《5》

奇葩观点四,白鸡冠的力量感在四大名丛里最弱?

力量感一词,太过抽象。

但联系上下文的观点来看,怪异之处太多。

“白鸡冠力量感最弱,口感也更顺滑,喝完后闻杯底,不管冷热,香气都会留在杯子。”

如果将这里的“力量感”理解成茶味强弱,喝起来茶味偏弱的岩茶,汤感更顺。

那这样的理解逻辑,肯定有误。

按这样想,喝起来茶味淡寡如白开水的茶,喝起来反而更顺口、顺滑、绵柔。

但事实并非如此,喝起来茶味太弱的岩茶,只能证明它内部含有的刺激性茶味少,但它的茶味空洞,毫无可取之处。

类似一泡焙空的茶,不论怎么泡都不苦不涩没茶味,压根不好喝。

一众岩茶里,白鸡冠的鲜明特色在于,它是岩茶圈内少见的白化树种,茶青鲜叶内部含有的茶氨酸更高,鲜醇茶味突出。

制茶加工时,为了保护白鸡冠本身的鲜味特点,焙火以轻火、中轻火为主。

即便如此,白鸡冠的焙火虽轻,但丝毫不妨碍它的茶味精彩!

《6》

奇葩观点五、铁罗汉的品种特征是喝完后喉咙冒出兰花香?

四大名丛里的铁罗汉,品种特征是很鲜明的。

闻香辨茶时,铁罗汉的品种香气很特别,是一股浑厚悠长的当归药香。

独特的品种香,类似根茎类中药的深邃气息。

相反,花香在铁罗汉的整体香型里,并不显眼。

按文中的描述,铁罗汉一喝入口,喉间立马冒出兰花香。

这样的形容,与其说是形容岩茶铁罗汉,不如说成是闽南乌龙里的清香型铁观音!

毕竟,铁罗汉作为岩茶圈内的传统名丛,注重汤感,茶味醇厚,药香悠扬。

焙茶时,很多老茶客会更偏爱焙火足一些的铁罗汉。

汤感醇厚,茶味劲道,入口之后立马就能感受到茶汤的刚劲。

无需特意咽下茶汤,醇厚茶汤就已经丝滑地落下喉间。

从而化出绵柔、甘甜的回味。

回味持久之余,还能感受到盖香、落水香、杯底香、包括回味感受“返”上来的香气,都是颇具品种特色的当归药香。

铁罗汉这般刚劲风格突出的岩茶品种,若说它的品种香气是高扬的兰花香,那显然说不过去。

除非是喝错了茶。

喝到的不是铁罗汉,而是一泡贴错了铁罗汉标签的奇兰!

《7》

奇葩观点六、带有兰花香才是真正的大红袍?

“大红袍的茶味,有花香,有果香,花香轻柔,滋味比铁罗汉更温和。”

“岩茶大红袍因为名气大,所以会有很多冒牌货,要认准这个味道才算正宗。”

岩茶圈内,花香大红袍的确很常见。

喝岩茶大红袍,闻出兰花香的概率,的确很高。

但不能因此说明,兰花香才是大红袍的品种特征。

实际上,若是搬出纯种大红袍的观点,包括奇丹、北斗、小红袍、紫红袍在内的红袍后代,它们的品种香并非兰香,而是清一色的木质香。

何况,考虑到拼配大红袍的存在。

市面上的大红袍,没有固定的风味限制。

不论是花香、果香、木质香,只要实现岩骨花香特征。

有香气、有滋味、有汤感,就是优质大红袍!

《8》

现在的岩茶江湖内,大红袍属于岩茶茶王。

荣升成岩茶茶王后,大红袍一早就从四大名丛的队伍里“单飞”。

现阶段提到四大名丛,市面上更常见的是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

这四款不同风味的传统名丛,香气滋味特点各异。

但绝不是上文提到的带咸味、有梅子酸、喝起来像油……

武夷岩茶的风味体系,说来话长。

三言两语,难以概全。

但宣扬出“带点咸味”就是岩韵特征,未免会成为茶圈里的笑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