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大洲:不好吃、价格高或是制约全谷物消费关键因素

 菌心说 2023-03-17 发布于北京

“全谷物不好吃、价格高,这可能是制约全谷物消费量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大洲在3月14日的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两会健康策”之“全谷物高质量发展”直播节目中表示。

全谷物不好吃?做好搭配慢慢适应

朱大洲研究员说,全谷物表皮的膳食纤维很丰富,口感不是特别好,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吃,优先选择了精米、白面等精细粮,把营养价值更高的表皮扔了或者变成饲料喂猪了,从营养学上来讲,这是非常不划算的。

全谷物英文名称为“Whole grain”,就是完整谷物的意思,是指没有经过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或压片等处理,但仍然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等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形式上可以是米类(比如糙米)、粉类(全麦粉)和片类(燕麦片)。这些营养成分包括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如果把表皮去掉后食用,就损失了其中的营养精华。

“不少人仍然认为米面越白加工等级越高越好,其实这种思想早该抛弃了,在粮食选择上,更应该选加工度低的全谷物,以更多获得其中的营养物质。”朱大洲研究员说,对于全谷物不好吃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口感是重点;咱消费者也可以想想办法,通过粗细粮的搭配和全谷物种类的搭配,也可以变得很好吃,比如燕麦小米粥,或者多选择一些品类做成全谷物饭,一方面口感丰富了,营养价值也更高了。如果起初不习惯全部是全谷物,可以先从少量添加全谷物开始慢慢适应,逐步增加全谷物的摄入。

全谷物充分利用了麸皮,为什么比精米白面还贵?工艺复杂!

“全谷物加工度更低,保留了更多麸皮,原料得到了充分利用,难道不应该更便宜吗?为什么市场上的全谷物食品要比普通的更贵呢?”很多消费者不理解,也不买这个账。

对此,朱大洲研究员分析,全谷物加工过程中保留了胚乳、麸皮和胚芽,胚芽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而脂肪容易氧化酸败产生哈喇味;还有一些酶类,容易引起褐变,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产品的货架期会很短,不利于大批量商品化销售。以全麦粉为例,采用石磨直接进行整粒研磨,储藏稳定性就不好,因此实际中更多采用麸皮回添法:先将麸皮、胚芽与面粉进行分离,制成普通面粉;再对胚芽和麸皮采用挤压膨化的方式进行稳定化处理、粉碎;然后将麸皮等物料与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最终得到全麦粉。这样就额外增加了很多加工工艺,这可能是导致全麦粉生产成本比较高的原因,也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创新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此外,朱大洲研究员还强调了全谷物产业规范化的重要性,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有关全谷物食品的定义,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说全谷物原料占比达到27%即可称为全谷物食品,而有的则要求达到51%,没有达成共识,部分企业还会钻空子,这样消费者在选择全谷物食品时就会很迷茫。从监管的方面来说,这些都需要更加规范化,这样全谷物产业才能真正地长远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责编:乔靖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