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骨病科阎医生。 中医上有这样一句话:“人老骨先衰”,大多数人从35岁开始就会出现骨钙流失,骨量减少。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的毛病。 骨骼对于我们人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骨头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正常的活动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关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甚至于瘫痪。 ![]() 那么,人上了年纪,骨头为啥会出现问题? 根源其实在肾上。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就是说骨骼强健与否直接受肾脏的影响。小孩肾气充足,他们往往骨骼强健,即使是出现骨折这样严重的问题很快也能恢复。而对于中老年人,肾气衰退,对筋骨的濡养下降,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 ![]()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张养肾气,健筋骨的方子,能够弥补肾虚,补益气血,增加骨质,强筋健骨,对于有骨质疏松,易骨折的老人来说特别好。 一共12味药,具体配伍如下: 熟地、肉桂、杜仲、龙骨、牡蛎、当归、白芍、怀牛膝、黄芪、白术、甘草、桃仁 刚刚我讲了中医里边补骨讲究补肾,对于补充肾气的药材来说,熟地当属第一。经过炮制后的地黄,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我们常说马上就要死亡的人是油尽灯枯之象,这个熟地就是为亏虚的肾再续上灯油。 肉桂和咱们平时用的香料桂皮其实同源,但是不同,它要相对较厚一些。肉桂有着补火助阳的功效。当我们出现肾虚,夜尿频多,自汗盗汗的时候,都可以用肉桂来滋补肾阳。 杜仲咱们之前反复说过,对治疗骨病来说是一味明星药,能够补肝益肾、强壮腰膝。 ![]() 接下来两味药,龙骨和牡蛎也能补肾,但是最重要的是增强肾脏的封藏固摄能力。大家想一想,咱们花了大力气把肾给补了起来,它留不住,很快就又都散失掉了,这不是白搭么。 中医上讲筋骨相连,肝肾相依。筋和骨,肝和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补肾当补肝,养骨要养筋。方子中当归和白芍就是起到养肝柔筋的作用,让肝血充盈,筋脉柔韧性增加。 ![]() 接下来牛膝主要是用来治腿,尤其是用来治疗膝盖疾病的。大家想想看,咱们筋骨疾病是不是最先从膝盖开始的?这个地方肌肉较少,基本上是骨头外边包层皮,同时活动量大易受磨损,因此最容易出问题的就在这。 ![]() 最后就是补气血了。气血能够把肝肾之气输送到筋骨,让它们获得滋养。这里边用到的是黄芪、白术和甘草。黄芪、甘草气血双补,把气灌输到骨骼,让其得到滋养。 这里重点说一下白术,我之前我们用它都是燥湿利水的,这里它的主要作用却是健脾理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都是人体气的重要来源,脾虚同样会让我们身体气不足。 ![]() 还有一味药桃仁,起到的作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我常讲不通则痛,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这痛那痛,多多少少会有气滞血瘀的情况,用些桃仁,把瘀滞给散了,那么疼痛也自然消了。 ![]() 这个方子药材虽然多,但是从功效上看,主要就三种:补肝肾之气,增筋骨之坚,活血又行气,解决了这些,那么老年人的骨骼问题,什么骨质疏松、容易骨折等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方子仅供学习参考,具体用药还是要咨询医生。我是中医骨病科阎医生,如果你也有骨质疏松或者其他骨病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评论。 |
|
来自: 昵称60319906 > 《中医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