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秀:作为声音艺术的代言人,她穿上了永不停歇的红舞鞋

 佳易博览 2023-03-24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山佳
学生时代,每周三下午放假,养成了一个习惯:边听收音机边写作业。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影录音剪辑,就成了我的最爱。在电波中,我与很多精彩的外国电影”有期而遇“。
今天的女主苏秀,正是声音艺术的代言人,她不但是资深的”配音艺术家“,而且还被同事称为”上译厂的佘太君“。而在苏秀自己的笔下,她称自己与同事们都是”穿着红舞鞋、停不下来的人“……

01
苏秀,1926年出生在长春,父母都在中长铁路的学校当老师,家境殷实。后来九.一八事变后,她随父母定居哈尔滨。在东北的日 子,苏秀逐渐意识到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是中国人,不是什么满洲人,知道日本是侵略者,而不是什么友邦。”
中学时代的苏秀,有两个崇拜的偶像:一是南宋词人李清照,另一是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在苏秀看来,这两人都和自己一样有着亡国之恨,再者这两人都卓有成就,而自己也应向她们一样学有所成。
高中毕业后,苏秀前往北平读大学。后北平沦陷,她又被迫回到哈尔滨。抗战胜利后,苏秀结婚生子,当了家庭主妇,后随夫君来上海定居。

02
上海解放后,满街都是穿着列宁装的革命女性。在苏秀看来,这简直是个巨大的刺激,她也想走出家门,而不是整天围着锅台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50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剧团招收新人,苏秀一考即中,成为正式员工。哪知,专业的剧团,其编制还要加上“业余”二字,这就意味着苏秀穿不了那身代表干部身份的列宁装。
后来,中央电影局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前身)招生,苏秀再次榜上有名。看着苏秀的档案,电影局主管招生的老师劝她:“你已结婚生娃,就别再念书了,干脆到翻译片组去工作吧。”
听人劝,吃饱饭,于是苏秀就穿着列宁装,意气风发地走进了翻译片组。那是1950年9月7日,她成了新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就像穿上了一双红舞鞋,不停地跳,再也停不下来了。

03
当时的翻译片组,隶属于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处于起步阶段。组长陈叙一还带着组员们去了长春,向一口馇子味的老大哥们取经。尽管工作的录音棚被同事们戏称为“漏雨棚”、“奶奶庙”,但苏秀还是感到了自己的幸运,因为“她一直和大师在合作,而大师们就像一个个大学”。
每当提及上译厂的巨大成就,老厂长陈叙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在上海长大,精通英语,并能边看影片,边为周围的人同声传译,水平好高了。
刚起步的译制片事业,并不风光,许多被分到翻译片组的演员,都认为能说话就能配音,况且认为自己的形象不错,都想去拍电影。
其实配音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把人物配得贴切、传神、有光彩,是需要不断追求的。为此,陈叙一就请孙道临、舒绣文、张瑞芳等资深演员来组配音,使进组的这些新人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怎样读台词,怎样塑造人物。
很快,苏秀就成长起来了。由此,她也发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需要自己付出毕生的精力。

04
在配音领域,苏秀的戏路很广。在她20岁时,能配70岁的老太婆;人到中年时,又回来给年轻姑娘配音。角色有高高在上的女王,还有一脸无奈的小偷妻子。在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上译厂群星闪耀。而苏秀为黄色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配音,那神经兮兮的夸张劲儿,真令人起鸡皮疙瘩,但其间的节奏与严丝合缝的口型,你又不得不暗道一声“厉害”。
在同事眼中,苏秀的配音有不少可算是“绝配”。她不仅能配出原片演员的“神”,还同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人物的需要,并能运用声音和语言表达的功力,还原原片人物的“魂”。
《孤星血泪》中,她配哈维小姐,一个新婚时就被丈夫抛弃的女子,时刻想着对所有男人实施报复。配戏时,苏秀流露出的那种变态、扭曲心态和戾气,令人不寒而栗。
《华丽的家族》中,苏秀配女主角相子,那个飞扬跋扈的女管家兼情妇,为达个人目的绝不罢休的主儿。苏秀把此人那种八面玲珑的嘴脸,演绎得恰如其分,总有一股“理直气壮的劲儿”,并无刻意表现“坏”之嫌,但与画面极“贴”,真实而可信。

05
在上译厂,与其他负有盛名的女配音演员相比,苏秀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身份,她是首位译制女导演,戏称”上译厂的佘太君“。
其实从1951年起,苏秀就开始做导演。她的第一部作品,是苏联动画片《黄鹤的故事》。后来,过渡到故事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也是她的作品。
喜剧片,是苏秀喜欢的类型,因为其创作空间大,可以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当她看到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时,很希望自己能被选中,担当导演。还好,老厂长真把这部影片给了她。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片,苏秀会将其拆分为两、三百个小段,一遍遍反复观看,仔细揣摩,引导演员”像说相声一样“完成了配音。
尤其,指挥家与油漆匠斗嘴那段,观众们几乎忘记了配音演员的存在,就感觉是原片演员在说中国话,成就了一个难以逾越的”传奇“。
生命的意义,在于其欣慰与满足感。在苏秀眼中,配音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译制片配完了,就不能再改了。”我到现在还会想,某句台词到底怎么翻译才更贴切,更传神。其实,我早已离开工作岗位了,这些思考已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了。不过,这是我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就像穿上了红舞鞋,再也停不下来了。“

2023年1月7日,时光老人带走了97岁的苏秀,也带走了她从不停歇的红舞鞋。
编剧史航曾说,我们要以欣赏唐诗、宋词的心态,去欣赏上译厂80年代的译制片,那是可以传世的艺术品。为了这一小目标,我再次打开了《苏秀配音合集》,领略她风情万种的声音瞬间……
我们要以欣赏唐诗、宋词的心态,去欣赏上译厂80年代的译制片,那是可以传世的艺术品。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