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别期待你能改变父母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3-29 发布于上海
心理咨询师黄敏燕 | 作者
注:来访故事已获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这些年,“原生家庭”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很多的人生缺失,似乎也找到了“症结”:

“在冷暴力家庭中长大的我,失去了主动沟通的能力。”

“无论做得多好,我都没有得到过爸妈的肯定,所以一直很自卑,没有安全感。”

“我没有得到过爸妈的爱,所以别人一点关心就能让我陷进去,最后吃尽爱情的苦……”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借着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可是,把一切的不幸归咎于原生家庭,我们就能获得解脱吗?

不是的。

反而会在不断回顾“自己是怎么被伤害”的过程中,变得无力。

我的来访者婷婷(化名),就是如此。

今天,我在征得她的同意后,分享出她在其中挣扎并治愈的故事。

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警醒与启发。

01

我一直都活在

「家」的阴影之下

30岁的婷婷刚来咨询室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安静。

素净的脸上没有什么活力,两只手紧张地揪着衣摆。

她说起自己矛盾频发的婚姻。

她发现,自己对老公,就像父母对自己一样苛刻。

老公做了让她满意的事,她就觉得他超级无敌好,老公的某个小动作不符合她的预设,她就会瞬间改变判断,觉得他烂透了,然后不断地找架吵。

对自己也一样。

再怎么被人夸赞,她都觉得自己还不够好,配不上这些称赞,逼着自己去做得更好。

读过不少心理学相关的书后,她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在原生家庭。

源自于常年被控制、被指责、否定。

从小到大,只要婷婷的言行和父母要求的有一点点不一样,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要么批评责骂,要么冷暴力,把她晾在一边。

比如,她的父亲认定学理科才好找工作,逼着她必须学理科。

哪怕作文大赛拿了金奖,也得不到他的一句肯定。

反而还会冷哼一声,说:“文章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不学好数理化,以后能找啥好工作!”

而她的母亲,虽然在学习上管得不多,却和父亲一样,对她的每一件小事都力求掌控。

比如,明明知道女儿想吃红烧肉,却还是给她做了糖醋排骨。

发现婷婷不怎么吃后,就一顿抱怨:

“就记着吃红烧肉,排骨不比肉营养,比肉好吃吗?给你做饭还挑,这么难伺候!”

“现在孩子不得了,不做她想吃的就甩脸色,我们小时候哪敢这样!”

“将来我老了,可不敢指望你这祖宗照顾我……”

就连婷婷在外面受了委屈,他们都不曾表达过关心,反而让她反思自己。

“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就你这样的性格,就是自找的!”

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婷婷虽然会努力反抗,变成父母口中的“倔驴”。

却还是免不了受到他们的影响:

这些苛刻的批判和标准,最终内化到了她的心里。

并被她带到自己的婚姻。

她在潜意识层面幻想婚姻能够修复童年的创伤,对老公抱有很多很多的期待。

希望老公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悉心照顾她,事事响应。

但这样的期待,就像无底洞,永远填不满。

可是,剖析完根源之后,她并没有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觉察即改变”。

反而不断地哭诉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幸,期待身边的人能因此加倍补偿自己。

在「受害者情节」里,她被怨恨和悲痛填满,变得越来越无力。

“那些创伤就像思想钢印,影响着我的每个举动,我真的没法摆脱它……”

02

过去的伤害

只是过去

对于原生家庭,婷婷确实没得选。

但她有权利去结束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一开始,婷婷并不明白。

她说:“我试过把父母带给我的创伤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有所改变,但根本没用,他们甚至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虽然原生家庭的创伤来自养育者,但我们不能把责任和改变的要求丢给父母。

这是一条死路,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陷入战斗和纠结中。

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改变。

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自己为自己负责,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漩涡里跳出来。

所以,当婷婷问我该怎么办时,我告诉她,首先要意识到:

过去的你曾在原生家庭受伤,不代表现在的你没有力量挣脱。

剖析那些创伤的根源,不是为了把自己困在过去,自怨自艾。

而是为了看见并接纳,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并在这其中找到禁锢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去改变它。

比如,婷婷一直有一个信念:“只有我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才能获得幸福。”

可是,她的「优秀」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如果我足够优秀,那我应该能让所有人满意,我应该做什么都会成功。如果不是,那就说明我不行,我是失败的。”

这些潜藏在她心底的信念,让她不断地去设立目标,达成目标,却始终觉得自己不好。

在这个信念的影响下,她一方面逼着自己去做到完美,一方面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将自己踩进地里:“我不行,我是个垃圾,我这样的人不可能被喜欢。”

所以,要想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首先要做的,不是期盼父母改变。

而是转变认知,改变信念。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我们的固有信念,已经在身体里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

想转变它们,我们需要创造新的体验,强化新的感受。

因为,所有的信念,都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当一个新的体验给你带来了足以覆盖旧信念的新信念,改变也就发生了。

03

如何创造

新的体验和感受?

我先想用电影《盗梦空间》打个比方。故事背景是:

一个富翁死了,他的儿子要继承他的家业,可一旦继承,这个家族企业就会垄断全球市场。

男主的任务,是去改变这个富翁儿子的决定,让他不要继承家业。

如何改变呢?

男主用的方法,是进入到富翁儿子的梦境,改变他的潜意识。

富翁临死前,用颤抖的手指着边上的一个抽屉,说了句“我很失望”,就去世了。

儿子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爸爸对他很失望。

所以,他要继承家业发愤图强,努力证明爸爸看错自己了。

而男主为他植入了一段新的记忆:

父亲说完“我很失望”之后,他打开了父亲指向的抽屉,里面是一个小朋友玩的风车。

这时,父亲的“失望”就变了含义——

从“我对你很失望”,变成了“我对自己很失望。我错过了你的童年,你的成长,错过了最珍贵的时光”。

这段记忆,给了富翁儿子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从而生出了新的信念:

不要过像父亲那样的人生,要珍惜最宝贵的东西,好好过自己的人生。

就这样,一个信念,改变了他后半场的人生。

在咨询当中,我同样给婷婷创造了不一样的体验。

我带着她做冥想,让她回到小时候,看看年幼时的自己。

当她在冥想中看到儿时的自己时,我问她:

“现在你已经到了可以当母亲的年纪了,如果你是一个妈妈,看到当年这个小女孩,你觉得她是怎样的小女孩?0到100分,你会给她打多少分?”

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她说:“我看到一个非常乖巧懂事又非常努力的小女孩。她那么努力地想让她的爸妈满意。我觉得她是一个100分小孩。”

在那一刻,她在小时候的自己身上,看到了之前从未看到的优点,并对自己生出了无比的疼惜和欣赏。

这次冥想的过程,给她带来了一次很重要的矫正性体验。

她第一次满意自己,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值得被爱的,也第一次开始疼惜自己。

深刻的体验,比干巴巴的道理更能改变一个人。

所以,当你想要走出过往创伤,疗愈自己。

不妨试着给自己创造新的体验,用跟以往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比如,面对父母的催婚、催生,或是干涉我们的生活时。

放下从前和他们争吵,劝他们改变的做法。

试着「允许他来控制你,同时也允许你不被他控制。」

他说着对你的要求、命令,你听着,但不往心里去。

他们说他们的,你过你的人生。

可能当你没有活成他们期待的样子时,他们会非常委屈、愤怒、失望,甚至说你不孝顺,白眼狼……

这时你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情绪,和我没有关系,我不需要为对方的情绪买单。”

设置好你的情绪边界,不要过多地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当然,要这么做并不容易,因为会有很多东西阻碍你。

如果内心本就有伤,你会承受着很大的恐惧、无力以及茫然。

如果你发现,自己像婷婷这样,识别了自身的不合理信念也很难做出改变;

或是没有办法去创造新的体验,那么不妨积极地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咨询是一个非常细腻的生命陪伴的过程。

你的每一种情绪都会被咨询师稳稳地接住,不论是悲伤、无助、委屈,还是愤怒,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也是安全的。

当你发生了移情,直接表达对咨询师的不满或者愤怒时,咨询师既不会怼回来,也不会收下这个指责。

而是接纳你的情绪,并带着你去回观,刚才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这些对来访者来说,是原生家庭里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些矫正性体验,会慢慢覆盖以前糟糕的经历,并且产生新的信念。

你也能在其中,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最后,想与你分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一句话: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

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愿我们,都能过上想要的日子啊。”

作者:黄敏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催眠治疗师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