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MRI特征推测垂体瘤的病理类型

 pppsss 2023-04-10 发布于天津
1、生长激素细胞PitNET/垂体腺瘤:
肿瘤内含颗粒性细胞,其排列可以致密,也可以稀疏。T1T2均呈相对低信号,代表致密颗粒细胞,型强化幅度也较其他腺瘤低。稀疏颗粒细胞型常破坏鞍底,向下生长。
手术常为治疗首先,也可在术前或术后使用生长激素抑制剂。

图片

2、泌乳素瘤:
PRL水平大于200ng /mL表明存在产生PRL的PitNET/垂体腺瘤,通常是大于1cm的大腺瘤(大型泌乳素瘤)。产生PRL的肿瘤水平大于1000ng /mL提示有海绵窦延伸的巨大泌乳素瘤。
部分泌乳素瘤由于淀粉样物沉积,可在T2上显示结节状低信号,此时,药物治疗可能无效。
多巴胺激动剂是该类腺瘤的治疗首选,建议用药前行MRI检查,避免漏诊。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itNET/垂体腺瘤:
约半数为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时常表现为早期强化。大腺瘤则更具有侵袭性,瘤内常见多发小囊肿。
药物治疗常无效,多采用手术治疗。

图片

4、大腺瘤常常压迫垂体柄,造成后叶移位,表现为T1WI上肿瘤边缘的高信号,需注意识别,手术中应避免误伤,而造成永久性尿潴留。
5、许多教科书指出垂体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出血,但最近的研究认为出血性梗死或单纯梗死更常见。一项研究表明:出血性梗死,47%;非出血性梗死,40%;出血,8%;未手术,5%。
梗死表现为T1信号减低,T2信号增高和DWI高信号;出血多数表现T1高T2低或高信号。肿瘤残留部分可强化。
同时可伴有蝶窦粘膜增厚,常提示预后变差,需手术干预。

图片

垂体卒中:T2和T2*见垂体内低信号,T1稍高信号,边缘性强化,DWI高信号,提示出血性梗死。
6、Sheehan综合征是一种分娩期间大出血后垂体梗死。非肿瘤卒中。表现为垂体肿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后垂体呈轮辐状强化。
7、妊娠晚期和产后妇女垂体前叶可增大,T1WI显示高信号。不应误诊为垂体卒中。
8、异位PitNET/垂体腺瘤:起源于Rathke囊的残余,多见于蝶窦和鼻咽顶部(鞍上也可发生垂体腺瘤,但多源于垂体柄的结节部)。

图片

9、PitNET/垂体腺瘤术后,主要观察肿瘤是否有残余;是否有出血;对周围结构的压迫是否解除等。
术后肿瘤残余表现为结节状异常强化,但位于边缘的异常强化多不是肿瘤残余。
参考文献:
Taro Tsukamoto, Yukio Miki. Imaging of pituitary tumors: an update with the 5th WHO Classifcations—part 1.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 (PitNET)/pituitary adenoma. Japa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https:///10.1007/s11604-023-014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