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21)-太阳病的治法

 风清阳hr 2023-04-11 发布于河南

六经来自于八纲。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两个病性就是阴证、阳证,所以六经常被称为三个阴证、三个阳证,即三阴三阳。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第58条说的是一个大的治疗原则啊,不管什么疾病,祛邪办法只有汗吐下三法,用之得当能够祛邪,邪气去则正安。若用之不当则容易伤人体津液,这也是反复强调的好汉不禁三回拉、不禁三回吐、不禁三回汗。因为津液是阳气的载体,津液损伤了,阳气没有不损伤的。就容易陷入阴证,造成正虚邪恋不解。

仲景举例,任何疾病,假若汗、吐、下,假若损伤亡失了津液、血液,津血同源,只要阴阳自和,疾病必定自愈。从阴阳角度而言,无论是经方还是内经代表的脏腑辨证体系,都高度重视阴阳,比如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张景岳说“阴阳为医道之纲领。”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因为阴阳和是健康的状态,就是正气不虚。人体的阴阳就像跷跷板的两端,阴阳平衡平和才是健康状态,假若阴阳任何一方或亢或虚,或多或少,都会导致不平衡,从而人体失去健康状态而发病。所以从阴阳角度来看,中医治病的基本治则之一就是恢复阴阳平和。也就是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的状态。胡希恕先生认为这里的阴阳自和,也指表里都无病的状态。本条可以作为整个中医体系的治疗原则。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本条可以看做太阳传阳明的一个解释,二阳并病指的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阳明合病是一发病就同时存在太阳病和阳明病的症状,而太阳阳明并病,是初起只有太阳病,但太阳病未解同时出现了阳明病,就是并病。我们诊治的时候,无论是合病还是并病,在我们看来,太阳病、阳明病同时存在,治法并无区别。

太阳初得病时,太阳病的治法是当发其汗,虽然有汗出,但汗出不彻,彻一个是不彻底,汗出不畅、汗出不透。发汗的标准,就像桂枝汤12条方后注说的,要达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要遍身微微汗出,才能汗出的透彻,邪气才容易祛除。

假若虽然发汗,但汗出不彻,邪气不去,就会往里面传,传到了阳明病。

表证的时候,以麻黄汤为例,应该是发热恶寒、不汗出的,经过发汗,汗出不彻,传到了阳明病,而阳明病为里实热证,里热逼迫津液外泄,阳明病的发热就变成了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有汗出,如白虎汤。所以仲景曰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续自微汗出,就是汗出不大,说明此时阳明病里热的程度还不重。有了阳明病,就要加入阳明病的治法,不外乎清、吐、下。无形之热给予清热,如白虎汤,有形之邪在胃则吐之,实邪在肠则下之。假若此时即使有了下的指征,但只要太阳病不罢,表证未解,就不能下之。应该坚持表里双解或者先表后里的治疗思路。

在第106条“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也是强调了太阳阳明合病或并病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之,反之,即使少腹急结的里实证存在,只要表证未解,依然不能下之,这就是阳明病下不厌迟的思想。

胡希恕先生反复强调,表证未解,不能单纯治里,反之为逆。此时表证未解,应该发汗,但是因为前面已经发过汗了,虽然是汗出不彻,也是发过汗了,而且续自微汗出,所以表不重,不能用麻黄,只能用桂枝汤小发汗。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

面色缘缘正赤者,就是面部皮肤比较红。大家想麻黄汤证的时候,正邪交争于表,欲汗而不得汗的状态下,阳气不得宣泄,而表现为发高热、皮肤就红,面部本来就是阳气旺盛的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所以发热的时候,表不解,就容易面色缘缘正赤,如果汗出了,就会把热量随着汗出而带走一部分,就不会面红赤了。所以面色缘缘正赤,是由于表不解无汗的缘故,所以仲景说这是阳气怫郁在表,也就是表不解,阳气郁遏在表,治疗当然是解表,当解之熏之。解之就是解表,熏之就是用熏蒸的办法发汗解表。

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

发汗不彻,就是发汗不彻底,虽然发汗但表不解,体表的津液、阳气依然怫郁在表,不得外越。在茵陈蒿汤条文中与类似的描述,比如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有汗出,热能随着汗出去除一部分,热有出路,能够随汗出外越。反之,没有汗,或者发汗不彻底,热邪就不能外出,就是不能外越。所以仲景说表不解,则阳气怫郁不得越。治法是发汗解表。当汗不汗,阳气拂郁,不得越,在体内就会随气机升降而表现为多个或然证,热邪扰心则烦躁,热邪迫肺则短气,按之不可得,说明这是热邪阻滞气机则游走性疼痛,不似瘀血的疼痛固定不移。根本原因在于发汗不彻、不彻底,治法依然要发汗解表,这样阳气怫郁不得越的病机才能解决。

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脉涩就是涩脉,《脉经》曰:“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涩与滑相反,滑脉指下流利,而涩脉为指下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脉往来艰涩,所以涩脉为虚脉。一般医家解释本句,解释为表不解、气机郁遏,气血流通不利,所以表现为涩脉。胡希恕先生认为这是不对的,汗出不彻底,怎么看出来是表不解、汗出不彻底呢?是因为还存在表证,所以即使有汗出,也是不彻底的汗出,怎么看出来表不解呢?脉象上还有表不解的表现,就是脉浮。

我们知道,只有表证的时候能够发汗,而且津液不虚的时候才能发汗。即使有表不解,假若津液已虚,原则仍然是不可发汗,所以这里的脉是偏实的,不会是虚脉的涩脉,因此胡希恕先生认为此处的脉涩,应当是脉浮或脉浮紧。胡希恕先生认为,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属于太阳阳明合病,且当汗不汗(无汗)、躁烦(烦躁),可给予大青龙汤方治疗。

仲景在本条也提出来了一个太阳阳明合病或者并病的治疗原则问题,无论是合病或并病,即使存在下证,但表不解,依然不能单独治里,必须先表后里或者表里双解。所以后世有“下不厌迟”的说法,针对的就是表不解的下证。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应该发汗,却给予下之,这是一个错误的治疗,当然不愈,回过头来再次发汗。这里的发汗指的是麻黄汤发汗,因为已经先下之,津液已经损伤,只能用桂枝汤小发汗,不能用麻黄汤发汗,所以复发汗也是不对的。下之虚其里,汗之虚其表,所以仲景曰表里俱虚。汗吐下都会伤人体津液,津液不足,一时性的导致了冒,眩冒,类似于一过性的脑部供血不足。大家感冒的时候除了有身体疼痛症状,往往也有头晕昏沉的症状。这里的冒症,有表不解的原因,更多是津液虚的原因。

冒家汗出自愈。不是让你发汗,因为本身津液就不足。而是等待人体津液恢复,人体可自己汗出,标志着邪气去,表和故也,眩冒的症状自然消除了。表和之后,若存在里证未和的症状,比如大便难、大便干等症状,可复下之,以恢复里和。

通过这一条也是反复告诉我们,对于表证的治法就是汗法。假若错误的治疗,比如下之,都会伤人体津液。津液损伤后的表不解应该用桂枝汤小发汗,不能用麻黄汤来发汗。表不和的治法是恢复表和,用汗法。里证里不和的治法恢复里和,用下法。恢复表证、里证的阴阳平和状态,也就是阴阳自和。就像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3条可以看做一个医案,形作伤寒,就是这个患者看起来像是个伤寒,伤寒的脉应该是脉浮紧的,比如麻黄汤证。本条说伤寒的脉应该是弦紧的,因为弦脉和紧脉很难区分。胡希恕先生认为,琴刚上的弦,用手弹琴弦,琴弦端直以长而有力,手底下如按琴弦,就是弦脉;时间久了,琴弦松动了,耷拉着,就是弱脉。所以弦和弱是对立的。

胡希恕先生除了爱喝茶,还抽烟多,所以胡希恕先生曾拿烟卷做比喻,烟卷卷的紧,按着紧,就是紧脉,反之把烟卷里面的烟丝抽掉一部分,按上去就无力,就是缓脉。

所以弦脉、弱脉是对立的,紧脉、缓脉是对立。当然弦脉紧脉不好区别,弱脉缓脉不好区别。我们记住弦紧属于实,弱缓属于虚。

此时弱脉,并不是象有些医家说的这是个温病。弱只是津液不足,就像第27条说的,脉弱是津液不足,不能发汗。即使发汗也只能用桂枝汤小发汗,不能用麻黄汤或者火攻的办法发大汗。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医家错误的用火攻的办法去治疗,必然进一步耗伤津液,出现了被火必譫语,类似于第112条的火迫劫之,出现了谵语、惊狂。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弱脉、发热、脉浮,存在表证,需要发汗,但脉弱津液不足,之前反复强调,麻黄和桂枝类方鉴别点就在于津液的虚实,表现为脉紧脉弱和有汗无汗上面。此时脉弱,只能用桂枝汤解表调和营卫,绝对不能用麻黄汤或火攻发大汗,避免更伤津液。

通过本次课程,告诉我们1、表证的治法是解表。2、即使存在里证的腑实,但表未解,就不能下之,必须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此时下不厌迟。3、不恰当的发汗、下之都能损伤津液,津液不足的同时表证未解,只能用桂枝汤小发汗,不能用麻黄汤或火攻等办法。4、关注阴阳自和,治疗的最高境界就是恢复阴阳和的状态。这里的阴阳不仅指的是病性的阴阳,也指病位的表、里、半表半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