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附方——侯氏黑散

 谷山居士 2023-04-13 发布于上海

附方二:侯氏黑散

========================================================================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石三分 五分 当归 干姜三分 川芎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七,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1 大风者,也可以从《金匮》中风提纲理解,“风之为病”合于“中风使然”,是为大风。
即然“大风”,那就先学“风”,风从何来?风不是外邪,而是木气,外邪者,只有寒。
太阳伤寒,而营病生风,此是外感营郁之风。五行之木,生于水而长土,水寒土湿,木陷生风,此是内寒木陷之风也。此上风气之由来也。所以说,风者,不是外邪,而是伤内外之寒,而六气之偏见也。外感之风,是要解表,内虚之风,是要扶阳。还要本气之燥,归胶地芍。也就是木气为风,病必生燥之义。总结大风,也就是外寒、内寒、加风木枯燥也。
2 风者,厥阴风木之气独盛也。大风者,再从厥阴病解。
大风者:经阳伤寒,而里阴内盛,阳伤而阴盛,则发厥逆也。经阳病则上逆,里阴盛则下陷,阴阳不交,而发厥逆也。阴阳互厥,厥热往复,是为大风,厥阴病提纲。
续命汤有麻黄桂枝解表,麻黄升麻汤,是脏病连经,有麻黄桂枝解表。候氏黑散,没有麻黄,只有桂枝。所以此大风者,以内寒内虚风燥为主,表寒轻而诱发也。
《外台》治风癫,就是阴盛之癫痫。也是厥逆之病。
3 四肢烦重,理解四肢重也行,此是湿盛,或经络之湿盛也。
心中恶寒不足者,此是血气少也。血气少者,里阳之虚,营阴不足也。如五脏风寒十一: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则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颠,阳气衰者为狂。此同最后一句,《外台》能治风癫。风癫者,就是癫痫也。此是阴阳俱衰,从阴衰则为癫,从阳衰则为狂。(反之大论颠狂,阴盛则癫,阳盛则狂。)
4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石三分 五分 当归 干姜三分 川芎三分  桂枝三分
候氏黑散的结构,与乌梅丸很接近。心中寒,是血气少,所以心中寒者,仍用菊花与黄芩,苦泻上热也。
菊花、黄芩,泻厥逆之上热也。矾石、桔梗泻气厥之痰也。防风与茯苓,泻经络之湿也。
白术,干姜,人参,这是理中汤。桂枝,辛温解表,升清阳之脱陷,细辛,降浊阴之上冲也,是治厥逆之要药(如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麻附辛汤)。当归,血气少与润木燥,川芎、牡蛎行瘀通经而疏木也。
附:诸家注解
1 刘渡舟——词解:大风,古代证候名称。
本方是论述中风挟寒证治准则。由于病人气血亏损,虚阳上越,阳热炼液为痰,所以常见面红、眩晕、昏迷。又感大风寒邪,阻滞经脉阳气,故四肢烦重,半身不遂。阳气不足,风寒邪气向内,渐欲凌心,故心中恶寒不足。
治以侯氏黑散,清肝化痰,养血祛风。方中菊花、牡蛎黄芩,清肝潜阳;桔梗涤痰通络,矾石排除痰垢,以治眩晕昏迷: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白术、干姜温补脾胃,补气养血,活血通络;防风、桂枝、细辛散风寒邪气,温通阳气,治四肢烦重,半身不遂等。
选注:《金匮要略编注》:直侵肌肉脏腑,故为大风,邪困于脾,则四肢烦重;阳气虚而风未化热,则心中恶寒不足,故用参、术、茯苓健脾安土,同干姜温中补气,以菊花、防风能驱表里之风,川芎宣血养血为助,桂枝引导诸药而开痹着,以矾石化痰除湿,牡蛎收阴养正,桔梗开提邪气,而使大气得转,风邪得去,黄芩专清风化之热,细辛祛风而通心肾之气相交,以酒引群药到周身经络为使也。
按:本方若用汤剂,取上药分量的三分之一,水煎 3 次兑匀,分 3次温服。《金匮要略诠解》

图片

2  冯世纶——本方养血祛湿、温中补虚、温下清上,中风后肢体重着、血虚湿困、上热下寒者,以本方调理消息之,未尝不可,阳明里实者当然不能服用。
按:很多注家均疑本方为宋人所附,丹波元简谓:“此方主疗文法,与前后诸条异,先揭方名而后治云云者,全似后世经方之例,故程氏、尤氏、金鉴并云宋人所附。然《巢源》寒食散发候云:仲景有候氏黑散,《外台》风癫门载本方引《古今录验》,无桔梗有钟乳、矾石,乃知本方隋唐之人以为仲景方。”此说对考证本方有一定参考价值。《解读张仲景医案》
3 赵以德——心主血,阳脏也。荣卫不布,内无所养,则心中恶寒,不足生焉。是以菊花为君,治风兼治湿;治风以防风佐,治湿以白术佐;桔梗亦能治风痹,通膈气,舟楫诸药;细辛、桂枝助防风,矾石、茯苓助白术;黄芩、干姜、牡蛎开利内外寒热痹气;参、归更与干姜、牡蛎治心中恶寒不足者。初治欲开其痹著,则用温酒以行药势;禁诸热物、宜冷食者,为矾石能固涩诸药,助其久效。而矾石性得冷即止,得热即下故也。《金匮要略三家注》

图片

4 徐忠可——此为中风家挟寒而未变热者,治法之准则也。谓风从外入,挟寒作势,此为大风,大风概指涎潮卒倒之后也。证见四肢烦重,岂非四肢为诸阳之本,为邪所痹,而阳气不运乎,然但见于四肢,不犹愈体重不胜乎。证又见心中恶寒不足,岂非渐欲陵(凌)心乎。然燥热犹未乘心,不犹愈于不识人乎。故侯氏黑散用参、苓、归、芎补其气血为君;菊花(菊花入肝养阴,病因风必伤肝,故独多)白术、牡蛎养肝脾肾为臣;而加防风、桂枝以行痹着之气,细辛、干姜以驱内伏之寒,兼桔梗、黄芩以开提肺热为佐;矾石所至,却(祛)湿解毒,收涩心气,酒力运行周身为使;庶旧风尽出,新风不受,且必为散,酒服至六十日止,又常冷食使药积腹中不下,盖邪渐侵心,不恶热而恶寒,其由阴寒可知。若胸中之阳不治,风必不出,故先以药填塞胸中之空窍,壮其中气,而邪不内入,势必外消,此即《内经》所谓塞其空窍,是为良工之理。若专治其表里,风邪非不外出,而重门洞开,出而复入,势将莫御耳。《金匮要略三家注》
5 尤在泾:此方亦孙奇等所附,而去风除热补虚下痰之法具备。以为中风之病,莫不由是数者所致云尔,学者得其意,毋泥其迹可也。《金匮要略三家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