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 “好仁者”是什么,“恶不仁者”是什么?

 阳谷人说论语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论语》注家讲读此处的“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无一例外皆将其大致翻译成“我没见过喜好仁的人,也没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因为语义存在不合情理之处,所以各家的注解各显神通。皇侃引范甯之言说:“世衰道丧人无廉耻,见仁者既不好之,见不仁者亦不恶之。好仁恶不仁我未睹其人也。”邢昺说:“孔子言,我未见性好仁者,亦未见能疾恶不仁者也。”朱熹则说“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今人崔海亮也认为“好仁”、“恶不仁”是仁德修养的结果,是只有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没有见过。林林总总这些对“好”、“恶”的释解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喜好及厌恶不过就是人类极其平常的情感,并非难以做到,也并非只有圣人才能有,所以各家的注解才那么难以令人认同。细究之下,问题其实就出在对“好”、“恶”的偏执注解上。“好”并非喜好、爱好之意,而是倾心、向往、爱慕之意,可译为“倾心于”。相应地,“恶”不能释为“厌恶、讨厌”,而应释为“鄙弃”。如此释解的最好例证就是《论语》中的“好学”一词。罗列如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泰伯篇)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

注家们将例句中的“好学”释为爱好学习、喜好学习,致使多不通畅合理,如释为用心求学、尽心学习,则情理相切、文意贴合得多。尤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译为“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愚昧会蒙蔽其心”总是因果不明,译为“倾心于仁德而不用心习学,愚昧会蒙蔽其心”则明了得多。倾心带名词作宾语,用心带动词作宾语。如此释解方无缺憾。

因此,将“好”、“恶”释为喜好与厌恶,自不如释为倾心与鄙弃更准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