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华:尊重学生学习天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读《学习天性》的启示

 张福涛lu70kpm9 2023-04-24 发布于江西
《学习天性——打开高效学习底层逻辑的6把钥匙》。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乔·博勒担任Youcubed(数学教育网站)中心主任,该中心提供的教学资源已惠及全球2.3亿学生。乔·博勒被BBC提名为改变“教育面貌”的八大教育家之一。

《学习天性》一书通过提供详实的脑科学、神经学以及医学的证据揭示“大脑具有可塑性”,通过大量经典的教育案例给我们以启示“我们的大脑以及我们的人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接纳这一观点,改变看待学习和人生的方式,我们就会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对于学习者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而被错误观念所抑制的那部分潜能会被解锁,从而开启没有观念设限的人生。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会帮助我们树立必须给学习者传递不同的能力观念,教会我们如何清除学校和家庭中那些引发焦虑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

《学习天性》是乔·博勒奉献给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一份珍贵礼物。这也正如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思维观念研究先驱,《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说:“乔·博勒不但知道教育的秘诀,还知道如何把教育作为礼物馈赠于人。”

图片

打开高效学习学习底层逻辑的6把钥匙

《学习天性》为我们提供了6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解锁来自不同方面的困惑或观念上的限阈,从而树立自信,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第一把钥匙:我们必须抛弃“学习能力固定不变”的观念。

这第一把钥匙是最重要却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把钥匙,是源于神经可塑性引发的学习变革。脑科学家对伦敦黑色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经过高强度的空间训练前后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体发生了显著生长,大脑的这种可塑性(变化量)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医学界在神经可塑性领域也有偶然发现:患有罕见癫痫病的9岁女孩卡梅伦·墨特,她的左半脑被切除后,她的右半脑生成了左半脑的功能发挥所需要的新的神经连接;还有例如尼古拉斯·菜奇福德、芭芭拉等几个被认为或被诊断患有智商很低或者有重度“学习障碍症”患者经过转变观念或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后来都在学业上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作者通过这些实证的研究,揭示了“大脑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适应性以及改变和生长的潜能。”

2、第二把钥匙:犯错和吃苦之时就是大脑生长的最佳时机。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是“犯错不好”的观念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因为犯错而被老师扣分,我们因为犯错而被父母责怪。而神经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我们每一次犯错大脑神经元突触都会被激活,这表明犯错有助于大脑神经通路的增强。大脑神经通路的连通性增强、容量增加就是大脑生长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而这把钥匙:犯错和吃苦可以促进学习和大脑生长。其中强调的吃苦则是对犯错意义的一种补充,是激励我们在犯错后不要气馁,在改正错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第三把钥匙:改变自我观念,身体和大脑都会发生改变。

如果说第一把钥匙“大脑具有可塑性”打开了高效学习最底层逻辑,那么这第三把钥匙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的自我观念确实可以改变大脑的功能。不仅如此,对于身体和肌肉精神也同样具有显著力量。

本节通过大量的研究案例说明:消极思维者与积极思维者的健康状况有着惊人的差异,思维观念的改变会影响大脑的功能;精神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想象训练可以提高乐器的弹奏水平等等。

这第三把钥匙让我们打破大脑固化的思维,摆脱僵化观念,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树立成长性思维,大脑和身体功能就会改变,也会获得更为积极的成就。

4、第四把钥匙:多维度的思考问题,神经通路和学习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教学内容,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多维维度看待问题、话题或这个世界,我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为此学校教学也要采用多维度教学方法——通过数据、模型、地图、文字、图表等多种呈现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强调视觉化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必须改变。

不同脑区的连通更活跃,左右半脑的连同性更强,这是许多“天才”大脑的共同之处,而这些“天才”大脑的连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开发出来的。其中这第四把钥匙多维度思考与看待问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5、第五把钥匙:思维速度不是思维能力的衡量标准,创造性地灵活的应对问题和人生,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这把钥匙深刻论证了学习速度快,可能会增强现有神经通路连接,但这种连接“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就会逆转。速度不代表灵活,多维度的思考问题才代表灵活。我们死记硬背,知识很快复制出来,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会持久,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生成新的结构——神经通路和神经突触,大脑的变化才会更为持久,而这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只是和问题相处的时间更久。”质疑速度和记忆的种种“益处”,进而注重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是这把钥匙的核心内容。

6、第六把钥匙:与人交往、交流想法可以促进神经通路生长,提升学习效果。

神经学家研究表明,与人合作时,大脑必须完成理解对方想法,学会互动等复杂任务,此时大脑眶额皮层中部和额顶网络会被激活(后者有助于提升大脑的执行功能)。与他人交流想法,不但需要深度的理解力,也会带来深度的理解力。

图片

《学习天性》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超越“大脑固化论”,发挥教育激励和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作用。

数百年来,受“大脑固化论”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学生认定自己学不会或学不好某个学科,老师和家长看见学生或孩子学习吃力或失败,也就认定他们学不会。这种认为人天生具有某种大脑,而且这种大脑是永远不变的“大脑固化论”,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人的潜能发挥。

利用好大脑具有可塑性这把高效学习的钥匙,就要相信只要给予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方法,大脑是具有学习任何知识或学科的潜能。这要求我们用“成长型思维”对待所有学生,无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这一研究成果,对改变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不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对待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贴标签,不能降低对学生的期望。

《学习天性》一书中,叙述了多个被告知有学习障碍或智商很低,甚至被灌输过大脑有严重缺陷的学生,通过了解大脑具有可塑性而坚定信心经过不懈努力,后来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的案例。尼古拉斯·蔡奇福特的故事就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不能降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尼古拉斯在澳大利亚长大,他上小学的第一年,他的父母就被告知他有学习障碍,智商很低,老师说尼古拉斯是他们从教20多年来,未见过的最糟糕的学生。他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联想、阅读和写作。然而尼古拉斯的母亲洛伊斯拒绝相信自己的儿子学不会。接下来的两年里,她亲自教他如何集中注意力、联想、阅读和写作。后来尼古拉斯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很多,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老师认为他是一个累赘,连他的父母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

以上这些成功的案例虽然很多,但终究是个案。我们不能以听故事的心态一笑而过,我们要反思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学生则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在老师或家长灌输的“贴标签”式的负面信息影响下,失去了自信,进而放弃了对某些方面知识或技能的努力学习与追求,对这些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因此我们绝不能给看似在某些方面具有不足的孩子贴上诸如“你学不好”“你不是这块料”“你真笨”“傻瓜”“废物”等标签,不能有对学生降低期望的丝毫想法与情绪。因为教育是激励,教育是唤醒!

2、对待那些被捧为“天资聪颖”的学生,不能贴标签,不能让他们产生可能失去“标签”的焦虑。

“天才”的危害。《学习天性》作者乔·博勒曾对斯坦福大学12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让他们反思自己被贴上“天才”标签的经历。他们说当感觉自己拥有固定不变的天赋,一旦学习吃力,就会认为自己天赋耗尽。他们不能提出问题,只能回答别人的问题。他们想办法隐藏自己,不露出任何学习吃力的样子,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才’标签之所以有害,一个原因是你不应该有学习困难的时候,一旦出现学习困难情的情况,后果绝对是毁灭性的。”

这说明运用打破“大脑固化大论”的观念,与不能给学生贴上“负面信息标签”相比,不给孩子贴上类似于“天才”的标签,则显得更为重要,应用也更为广泛。因为我们经常这样表扬孩子:“天才”“真聪明”,殊不知这样表扬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表扬孩子很聪明,他们马上会认为自己很聪明,但一旦遇到失败,他们就会认定自己并不聪明,而且会不断的对照“大脑固化论”进行自我评估。

心理学家德韦克曾经做过“聪明”一词会给学生带来直接影响的实验。两组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挑战任务。任务完成后,表扬一组学生“真聪明”,表扬另一组学生“真努力”。然后让两组学生从两项后续任务中进行选择:一项任务被描述为“容易”,另一项任务被描述为“有挑战性”。被表扬“真努力”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选择了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被表扬“真聪明”的学生,绝大多数选择了容易性的任务。表扬学生聪明,他们就想保住这个标签。他们认为选择容易的后续任务,就可以继续显得“聪明”。

这也可能是好多被戴上“神童”光环的少年,长大后大多都没有取得如大家所期望成就的原因吧。

那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扬学生更好呢?突破“大脑固化论”的观念,树立“成长型思维”,采取“对事不对人”的表扬方式,则更有激励作用。所谓“对事不对人”就是表扬学生要与带来进步的努力相关,也就是教师应该表扬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将“你真聪明”替代为“你真努力”“你好认真”。

突破“大脑固化论”的观念,树立“成长型思维”,不断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作为教师或家长,必须坚信而且也必须要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他们都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是所谓的天赋还是缺陷,激励和激发他们拥有强大的内驱力。

(二)尊重学生学习天性,尊重规律,拒绝“刷题”。

受“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刷题”被认为是复习应考最有效手段而被广泛应运用。“刷题”不仅追求做过的题型要广,还更多的追求提高做题的速度并减少犯错。甚至有些个别学校的这种追求达到了极致:让考试答题成为一种机械的“条件反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海无涯”,这样做的尽头必然是学生的精力干枯,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乃至身体健康都将受到制约或伤害。同时这种追求熟练、机械快速、无错,必然会让学生做一长串几乎雷同的习题,这让学生错失增强大脑通路,促进进大脑联通的机会。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思维观念研究先驱卡罗尔·德韦克指出:我们每一次犯错,大脑神经元突触都会被激活,表明大脑在生长。如今神经科学家们都认为犯错有助于增强大脑神经通路。乔·博勒著《学习天性》称之为打开高效学习的第2把钥匙。

“犯错有利于大脑生长”的脑科学与神经学研究成果,给教学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对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明白透彻,追求由浅入深学生一听就会,学生通过大量反复机械的“刷题”的应考模式给予了彻底的否定:这种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强调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最适难度”问题或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在犯错误的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感受大脑的不断生长,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

并且中高考试题的改革已经提出了减少对考试熟练度的要求,从重考察知识回忆到重考察思维过程,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推进深度学习。

因此无论是关注落实“双减”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是与时俱进适应中高考试题改革;亦或是为国家多培养创新人才,拒绝刷题,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务之急。

(三)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神经学和脑科学专家研究发现,不同脑区如果相互连通,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学习天性》中第4、5、6把钥匙都反复强调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大脑的神经通路和学习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不仅如此,现在的学生也就是数字化新一代已经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第一,“当今的学习者,在认知上与过去几代人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教育未来简史》)。

我们的教育对象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任何信息和学习任何知识的世界。这样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融入世界的方式跟过去几代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倾向于从多种数字渠道获取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既然学生已不同以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固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并且完全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模式,显然孩子是不适应的。这不适应不能简单地形容为枯燥,对于更倾向于从多种数字渠道获取信息的他们,这不适应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第二,思维方式不同。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彻底渗透到青年一代的思维模式里了,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我们这些在原始世界中长大的人不一样了”(《教育未来简史》)。既然学生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以信息化的方式来适应学生的改变。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部信息化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人类进化的一项内容。

因此无论是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还是新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实现教育教学多样化,让课堂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有更多维度、更有创造性。

事实上,本世纪初启动的新课改,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普及新技术条件下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几份文件对教学方式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概括来说是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数百年来形成的,至今仍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讲授教学法。我本人并不认为讲授教学法不好,其实只要“有意义”,讲授法与其他任何教学法一样,效率就难分伯仲。所谓“有意义”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精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学生积极思考,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所以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倍受诟病的并不是讲授教学法本身,而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讲授法过度使用。事实上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好奇心强,更喜欢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潜移默化地拓展学习者的体验和期望”。

自然研究思想者涉猎多个科学领域的教育家约翰·缪尔·劳斯指出,正是多维度学习法——通过数据、模型、地图、文字、图表等多种呈现方式学习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神经通路就会建立,不同的脑区相互连通,那么学生就会拥有“天才”般的大脑连同性。其中图像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布尔马克认为“我们的眼睛处理图像的速度比处理文字的速度快6万倍。”(《教育未来简史》)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拥有某种天赋或特别的的才华,而是因为执着、勤奋和视觉化的学习方法。

而教育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绝大多数信息和交流,都可以用数字形式视觉化的呈现和进行。在这个视觉化的时代、思维的世纪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问题,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学习是人的天性,教育却不是,教育是人类设计的学习系统。”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充分挖掘人的学习天性,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

作者介绍:杨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原局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