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与医案】补益剂之归脾汤(二)

 谷山居士 2023-05-08 发布于上海
崩漏

乔某,女,36岁,已婚,农民。2010年4月10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半年前因家务、农活繁重而致月经淋漓两周余不净,在当地医院服药数剂血止。嗣后,经期紊乱,每次经来少则7~8天,长则半月,量中等,色暗淡,有血块,伴腰腹酸困不适,经中西医治疗,有所好转。近来自感头晕乏力,心悸胸闷,腹胀纳差。末次月经2010年4月5日,现月经来潮第5天,经量未见减少反而明显增多,色鲜有块,尤以如厕时下血更多,大有血崩之势,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即来院就诊。查:精神差,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体略胖,舌质淡暗,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象沉细。血常规检查:红细胞2.90x 10'/L,血红蛋白78g/L。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无异常。诊为:崩漏,证属脾气虚弱,瘀血内阻。治宜健脾益气,化瘀止崩。方用化瘀归脾汤加减:生黄芪40g,党参24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0g,远志10g,炒酸枣仁15g,木香6g,刘寄奴12g,炒五灵脂12g,熟蒲黄12g,焦艾叶10g,焦楂炭30g,焦杜仲10g。药进3剂,量减块除。于上方去焦楂加煅龙骨30g,煅牡蛎30g以增固冲任止血之力。再进3剂,经净神安。继以生血归脾汤5剂,以资巩固。并嘱下次经行前,再次服药,以便控制经量,渐至正常为安。

按:患者半年前所患漏下半月余,可知气虚不能摄血无疑,加之病情反复,出血日久,心血亦虚,以致心脾两亏。其一使化生气血之源不足;二则致气血固摄无力,瘀血内阻,进而损伤冲任二脉,而见上述诸证。急投归脾汤加炒五灵脂、熟蒲黄、刘寄奴、焦艾叶等药,共奏补气健脾养血、活血化瘀止崩之功。另增焦杜仲一味补肾止血,使之收效更快,故服药6剂,血止神安。如此应手取效,功归选方配药之妙。[孙康.马桂文教授运用归脾汤加味方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总结.现代中医药,2011,31 ( 6):5-7 ]

舌裂

马某,女,27岁,学生。2004年8月3日初诊。患者舌面有较大裂纹一处,苔剥脱且时有溃烂约6年。初起,尚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则自觉舌面难看,影响与人交流。诊见:嘴唇干枯,舌面有一-处较大的裂纹,苔剥脱。诉梦多,头胀痛,二便调。面色萎黄,舌红,苔少,脉细。证属心脾两虚。治宜补养心脾。陈师予归脾汤加味:炒白术12g,茯神12g,炙黄芪30g,龙眼10g,酸枣仁10g,党参10g,广木香12g,炙甘草8g,当归10g,炙远志6g,丹参15g,生地黄15g,炒白芍15g,五味子10g,天花粉10g,石斛10g,麦冬10g, 生姜3片,大枣12枚。7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8月9日复诊:患者服药间曾腹泻,舌面裂纹缩小、变浅,剥脱消失,且面色红润,精神转佳,头胀痛减轻。现偶尔失眠。舌红,苔白,脉细。守上方加炒扁豆10g。7剂。8月15日三诊:舌面已基本正常,要求继续服药巩固疗效,遂守8月9日方20剂,蜜为丸。

按: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及妇人崩中漏下等证。陈师遵循“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的理论,得知患者在舌、在唇、在面的诸症均责之于心、脾二脏。面色萎黄,头胀痛,梦多,脉细等为气血不足;唇干,舌红,苔少当属阴虚。通过四诊合参,陈师将其辨为心脾两虚兼有阴虚之证。故投归脾汤补脾养心治主症;加生地黄、炒白芍、天花粉、石斛、麦冬以养阴生津疗兼症;另以五味子收敛生津,宁心安神;丹参补血、活血、安神,既治舌裂梦多,又能使全方补而不滞。复诊时加炒扁豆以强健脾之功。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遂予20剂蜜为丸,取“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之意。经半年治疗,电话随访,患者诸症未发,精神、面色俱佳,感觉舒适。[李雪松.陈国权教授用时方治杂症三则.中医药通报,2006,5 (5): 40-41 ]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