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RCT基本解释(1)

 影像诊断小札记 2023-05-09 发布于江苏

HRCT基本解释(1

本文给出了一种解释HRCT检查的实用方法。我们会讨论以下课题:

1.次级小叶解剖

2.基本HRCT模式

3.异常分布

4.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次级小叶解剖:

了解肺解剖是理解HRCT的关键。肺间质性疾病的解释是基于次级小叶受累的类型。次级小叶是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解剖单位。这是最小的肺单位,被结缔组织隔膜包围。它的长度约为1-2厘米,由5-15个肺腺泡组成,含有肺泡供气体交换。次级小叶由中心的小细支气管或终末细支气管供应,与小叶中央动脉平行。肺静脉和淋巴管在小叶间隔内的小叶周围流动。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看到这些非常薄的间隔中的几个。有两个淋巴系统:一个中央网络,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向小叶中心运动,另一个外周网络,位于小叶间间隔和胸膜内面。

次级小叶:小叶中央动脉(蓝色,含有贫氧血液),和末梢细支气管在中央流动。淋巴管和静脉(红色,富氧血液在)在小叶间隔内流动。

中央小叶区是蓝色,外淋巴区是黄色

中央小叶区是次级小叶的中心部分。通常是以下疾病发生的部位,通过气道进入肺部(即过敏性肺炎、呼吸性毛细支气管炎、小叶中央肺气肿)

外周淋巴周区是次级小叶的外周部分。它通常是以下疾病的部位,位于小叶间隔的淋巴管中(即结节、淋巴管癌、肺水肿)。这些疾病通常也位于围绕支气管血管束的淋巴管中央网络中。

基本解释

解释HRCT的结构化方法涉及以下问题:

什么是HRCT结构的主要部分:

1.网状

2.结节状

3.高衰减(磨玻璃、实性结节)

4.低衰减(肺气肿,囊性)

它在次级小叶中的位置是:

1.中央小叶

2.淋巴外周区

3.随机

4.是上、下两区,还是中央与周边占主导?

是否有其他模式:

1.胸腔积液

2.淋巴结病

3.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这些形态学表现必须与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当我们研究HRCT患者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观察一组选定的患者。肺炎、肺栓塞、心源性水肿和肺癌等常见疾病已被排除在外。因此,结节病、过敏性肺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管癌病、普通性间质性肺炎等罕见疾病成为常规HRCT诊断。

网状图案

在网状结构中有太多的线,要么是小叶间隔增厚的结果,要么是蜂窝状纤维化的结果。

间隔增厚

由于小叶间隔增厚,肺间质由液体、纤维组织增厚或细胞浸润而形成网状混浊。虽然小叶间隔增厚在肺间质性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但作为一种占优势的表现并不常见,并且有有限的鉴别诊断。

平滑间隔增厚常见于间质性肺水肿(胸片上的KerleyB线);癌或淋巴瘤的淋巴管扩散和肺泡蛋白沉积。

结节状或不规则间隔增厚发生于肿瘤或淋巴瘤的淋巴管扩散;结节病和硅肺

在下图,我们看到一个已知恶性肿瘤患者右上叶局部不规则的间隔增厚。这一发现是典型的淋巴管癌。也有其他的发现,支持这一诊断,如纵隔淋巴结和左肺结节性病变,这可能代表转移。

肺淋巴管癌(PLC50%的患者室间隔增厚为局灶性或单侧增厚。这一发现有助于鉴别PLC与小叶间隔增厚的其他原因,如结节病或心源性肺水肿。肝门淋巴结病变可见50%,通常有恶性肿瘤史。在淋巴瘤和HIV感染的儿童中可以看到相同的结果,他们发展成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浸润性淋巴细胞疾病。

下图是一位有CT检查排除肺栓塞的病人。有一个平滑的间隔增厚和磨玻璃浑浊的结合,具有重力分布。CT诊断为心源性肺水肿。

心源性肺水肿通常导致间隔增厚和磨玻璃混浊。静水压升高导致水肿呈周期分布和重力分布的趋势。支气管周围血管间质增厚,即支气管周围袖套增厚和裂隙增厚也很常见。常见的额外表现是心脏和胸腔积液增大。这些患者通常没有HRCT成像,因为诊断是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但有时会发现不明原因的静水性肺水肿。

下图一例,间隔增厚,磨玻璃混浊,呈片状分布。一些小叶受影响,另一些则不受影响。这一组合的发现被称为'铺路石征'。

铺路石征被认为是肺泡蛋白沉积的特异性疾病,但在许多其他疾病中也可以见到,如肺孢子虫肺炎、支气管肺泡癌、结节病、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机化性肺炎(COP)、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

肺泡蛋白沉积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疾病,病因不明。

蜂窝化

蜂窝状结构代表了HRCT上可识别的第二个网状模式。

由于囊状结构,在低衰减模式一章中也讨论了蜂窝状结构。病理上,蜂窝状细胞是指由细支气管上皮衬里的小囊腔,壁增厚,由致密的纤维组织组成。蜂窝化是常见间质性肺炎(UIP)的典型特征。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