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泽谕吉——一个国家的校长

 高开低走渣渣渣 2023-05-10 发布于河北

“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

图片

是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在其著作《劝学篇》中第一篇中的第一句。“虽然有句话说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但是实际上并无平等之事,有富者亦有贫者,有智者亦有愚者。然其差别如何而来,此即是否具学问之别”

福泽百助,是丰前中津(现今九州大分县)奥平藩藏屋敷的下等武士。受藩命,在大阪中津藩的“藏屋敷”工作。他虽是一个俸禄微薄的低级藩士,但却是一位廉洁自持、才学俊秀、德望颇高的汉学者。他最喜欢收藏中国的古书,1835年1月10日那一天,百助得偿夙愿,购到了中国清代的《上谕条例》(记录清朝乾隆帝时期的法令的著作);晚上又逢麟儿出世,欢欣无比,于是给新生儿子取名“谕吉”。这就是教育家福泽谕吉名字由来。

图片

中津市的福泽谕吉故居

但不幸很快的降临到这个家庭中。谕吉的父亲既从事管理与大阪的商人的贷款业务,也是一位通晓儒学的学者。但是由于身份卑微,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中津藩一直未能有所建树,终生不得志而溘然逝世,当时谕吉年仅1岁6个月。因此,谕吉在日后说“门阀等级制度是父亲的敌人”,由此可见,他对封建门阀制度痛心疾首的一斑。

父亲逝世,三十三岁的母亲,不得不带五个孩子,回到了背离十数年之久的故乡中津。此地方语言风俗和大阪有些不同。孩子们无形中和故乡的小朋友们起了一层隔阂,只好自家成为一个小天地,生活在其中。

才华渐露

谕吉与他的兄弟或者当时的普通武士家子弟不同,并没有忠孝仁义的观念,也不敬神佛。他起初也非常厌倦读书,到了14、5岁的时候,由于周边环境的压力,他才开始学习。不久,他的能力就逐渐积累,渐渐地开始阅读各种汉文书籍,才华渐露,进步神速。

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军官柏里(M. C. Perry)率领舰队,驶进日本的浦贺港,不但惊醒了德川幕府二百余年的锁国美梦,也启开了明治维新王政复古的端倪。日本在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时代,只有长崎一地可和荷兰通商。

图片

图片

这些船只由于船体被涂有防止生锈的黑色柏油

而被日本人称为“黑船”。

由于黑船来航后日本国内对火炮战术的需求高涨,而学习荷兰的火炮技术必须要有通晓荷兰语的人才,谕吉的兄长便建议谕吉学习荷兰语,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捩点。在安政元年(1854年),19岁的谕吉前往长崎,拜访了长崎的火炮专家山本物次郎,修业期间寄居于术家山本物次郎的家里做食客,半工半读,勤勉苦干,学习兰学也颇有心得,深获山本的器重。

图片

离开长崎

次年1855年,介绍谕吉认识山本的奥平壹岐与谕吉不和,逼得谕吉不得不离开长崎。谕吉便决心前往江户闯天下(现东京)。他途径大阪后,便去投靠与父亲同在“中津藩藏屋敷”工作的兄长。兄长劝阻他前往江户,并说服谕吉留在大阪学习兰学。于是谕吉便来到了绪方洪庵的适塾潜心研究兰学。

图片

绪方洪庵(1810年8月13日 - 1863年7月25日)

这是他按部就班,正式从师学习兰学的头一遭。从此以后,一直到安政五年(1858年)受聘到江户担任教职之前,焚膏继晷,潜心钻研,自不在话下。这中间,曾因为患伤寒,暂时回到中津休养。

图片

适塾 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北滨3-3-8

1856年,谕吉再次前往大阪求学。同年,由于兄长去世,他成为福泽家的户主。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求学,变卖了父亲的藏书和部分家产后,还清了债务,面对亲戚朋友的质疑和反对,谕吉还是毅然前往大坂。由于无力支付学费,以翻译工程学教科书的名义作为绪方的食客而学习。

1857年,谕吉成为适塾的塾长。

1858年,那一年谕吉二十五岁,他接受奥平藩的征聘来到江户,在铁炮洲设塾教授兰学。这对于谕吉的一生,具有划时期的重要意义。这个小规模的“兰学塾”后来成为了庆应义塾的前身,因此这一年便被定为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时间。

图片

(1862年)江戸築地鉄砲洲中津藩中屋敷内の蘭学塾

图片

1859年,谕吉前往横滨。当时,根据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横滨成为外国人的居留地。但是当地全用英语,学习了荷兰语的谕吉连招牌的文字都看不懂,和别人交谈,语言也一窍不通。这对他好像是晴天的霹雳,觉得数年来苦读兰学的努力,尽付东流。他即刻猛省到,兰学已不能迎合时代的潮流。此时要补偏救弊,唯有立志勤学英语一途而已。于是,他又开始废寝忘餐,读起英语来。因为多方求教适当的老师未果,不得不依靠仅有的“兰英”(荷兰语对译英语)对译字典和兰英会话等书,跟另一个朋友埋头共读。

图片

福泽谕吉到访横滨

五雲亭貞秀「横浜商館真図」

首次出国 · 远赴美国

同年冬,为了交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批准文本,日本使团要乘坐美国的军舰Powhatan号赴美国,这是日本开国以来空前的壮举,日本决定派遣咸临丸作为护卫舰。福泽谕吉作为咸临丸的军官木村摄津守的助手,在1860年前往美国。

图片

咸臨丸難航の図(鈴藤勇次郎画)

图片

咸临丸的指挥官合影,前排右端为福泽谕吉(1860年)

虽然福泽已经在书上了解了很多美国的事物,但是还是受到了文化差异的震撼。例如他在书中写道,在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德川家康的子孙的近况,但是美国人几乎没有人了解乔治·华盛顿的后代们的生活(事实上,华盛顿并没有留下后裔)。这一次放洋,随员的职务繁忙,除对美国外表的文明感到愕然之外,没有太多见闻的机会,仅仅携带一部盗版韦伯斯特大辞典回国而已。这是日本人输入这种辞典的开始。

图片

1860年,福泽谕吉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帧照片

(和当地摄影师十二岁的女儿Theodora Alice Shew合影)

他早岁游历欧美,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很深,回国以后,他极力介绍西方国家状况,传播自由平等之说,以倡导民权,促进“文明开化”,并鼓励日本人学习科学,兴办企业,发扬独立自主精神,以争取日本民族独立。不久,谕吉废除了家塾的兰学,改授英文。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但充为一所英文学塾,仍然微不足道。

作为使节 · 同行欧洲

谕吉从美国回来之后第二年(文 久元年,1861),和藩士的女儿锦女士结婚。

图片

同年十二月,谕吉又得到了一次游欧的机会。当时日本的国内情势,摇撼不定;因此,依据五国条约开辟港市的规定,有些部分无法实施。为了要和各国直接交涉,幕府决定派遣使节到欧洲。谕吉被任为一名译员,参加此行。当时也用幕府发给的津贴费买了许多英文书籍带回日本。他在欧洲对于土地买卖等制度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并对于许多在书本上无法看到的事物进行调查。例如欧洲人习以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闻的医院、银行、邮政法、征兵令、选举、议会等。

图片

横滨新开港图

图片

1862年,乌德勒支大使馆前的访欧团成员

福泽谕吉(左边第2人)

图片

1862年作为江戸幕府使節拜访德国柏林

图片

1862年 福泽谕吉在伦敦

通过这几次参加海外使团的经历,福泽痛感在日本普及西学的重要。回国后,他写作了《西洋事情》等书,开始了对西学的启蒙运动。

当时,他曾作为官员提倡幕府机构的改革,但在1868年(庆应4年)后,便将“兰学塾”迁到新钱座,同时取当时的年号,定名为“庆应义塾”,专心从事教育活动。这是谕吉平生最伟大的事业的开端。

图片

三田演说会日志

日本初の演説会の日誌

在明治维新后,福泽继续大力提倡普及西学。并针对日益高涨的国会设立运动,提出创立英国流的不成文宪法的论调。他在1881年(明治14年)的明治十四年政变后与政府要人绝交,在1882年创办日报《时事新报(日文)》,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场,引导社会舆论。

图片

由福泽谕吉创刊的日报『時事新報じじしんぽう』

离世

1898年因为脑出血而病倒,之后虽然一度康复,但却在明治34年溘然长逝,戒名“大观院独立自尊居士”。在葬礼上,遗属遵从福泽的遗志,婉拒了各方的献花,但是唯独默然收下了福泽的盟友大隈重信(早稻田大学创始人)送来的丧礼。

图片

社会影响:

福泽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述工作,大力发展日本资本主义和推动民主运动。由于福泽生前居住在庆应义塾的校区内,因此现在在他去世时所在的庆应义塾大学三田校区内设有石碑。戒名是“大观院独立自尊居士,墓地在麻布山善福寺。每年2月3日(福泽谕吉的忌日)被称为雪池忌,校长会带领众多师生前往扫墓。庆应义塾大学在传统上将创始人福泽谕吉称呼为“福泽先生”。

图片

福泽由于是1万日元的正面人物而在日本家喻户晓。有时候人们也将1万日元直接叫做“福泽谕吉”、“谕吉”或者“谕吉券”。也因此,有人在数1万元纸币的张数时,会以1人、2人的人数来计数。1984年,大藏省理财局曾计划将圣德太子的头像印在十万日元纸币上,野口英世的头像印在五万日元纸币上,福泽谕吉的头像印在一万日元纸币上,但十万元和五万元纸币最终没有发行,福泽谕吉也成为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的人物,野口英世的头像则于2004年被印在一千日元纸币上。

图片

福泽也是将会计学的基础“复式记账法”介绍给日本的第一人。“借方”、“贷方”的用语也是福泽首先翻译的。同时将近代保险制度介绍给日本的也是福泽谕吉。他在《西洋旅案内》(中译:西洋旅游介绍)中介绍了人寿保险、火灾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三种保险制度。

教育方针

谕吉主张义塾的教育方针应有两方面:有形方面,以“数”“理”为基础;无形方面,以培养“独立心”为旨趣。易言之,论事以合理为准绳,言道德则以独立自尊为立身行事的基本。如以东方的儒教主义和西洋的文明主义相比,这两者都是日本所缺乏的;欲使日本能够迎头赶上欧美各强国,除鼓吹独立精神及提倡实学之外,别无他途。

塾里所用的教本,多数是谕吉从美国买回来的西学书刊。除各种辞典、地理、历史等书以外,还有法律、经济、数学等书,分发给学生研读。这是日本其他学塾望尘莫及的措施。

图片

福泽谕吉从美国带回来的『42行聖書』

谕吉的教学精神,很令人敬佩。明治元年五月,上野发生战争,江户顿时陷入混乱的状态之中,市内的一切公共游艺场所,全都收市,居民也纷纷避难。义塾所在地新钱座,距离上野约八公里,没有飞来炮弹的危险。谕吉在遥闻炮声而远望硝烟的紧急情况下,依然从容地讲授美国威氏的经济学,一时传为佳话。在兵荒马乱当中,唯一能够独立其间,扶持泰西新学的命脉于不坠的,只有庆应义塾。谕吉坚忍不拔的办学精神,于此可见。

思想

福泽谕吉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第一篇开篇第一句即是“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见其对于封建专制的抨击和对自由平等的肯定。更在《劝学篇》后续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这种均衡说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学说。

福泽的代表性语言就是“独立自尊”,这也成为了他死后的戒名。福泽毫无疑问是明治维新时代的最高级别的精神导师之一。其著名著作是《劝学篇》17篇,《福翁自传》,《脱亚论》。尤其是《劝学篇》十七篇,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本。

图片

福澤諭吉『福翁自伝』原稿

经济思想

福泽谕吉虽是最早将经济学由英文世界引入亚洲的人之一(如试将competition译为竞争),他本人却没有受到特定学说的影响而产生一贯的理论架构。在早期所著的《西洋事情》外编的一部分,福泽直接翻译了美国人Chambers所写Educational Course之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故出现了所谓经济社会由竞争所决定的市场论(“经济之定则”);在《劝学篇》中也多次提及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论。而在稍后期的《文明论概略》里,福泽进一步反对“伪君子”的反竞争论,而强调每个人要有秉著“数理”、“实学”的精神,产生智慧、俭约与正直之心。

脱亚论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满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文明与野蛮)之战”;认为朝鲜王朝、清朝是“恶友”。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日本思想界对亚洲的“绝交书”。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可以说在其自由主义的表象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此后,也有人批评福泽是一位肯定侵略行为的种族歧视主义者。但是,根据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的文字,其实这应该归因于《福泽谕吉传》的作者、《时事新报》的主笔、《福泽全集》的主编石河干明。

福泽谕吉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