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冠禽兽”——明代补服纹饰初探

 文化龙乡 2023-05-19 发布于河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显赫的官服制度,明代官员补服图案采用文官饰飞禽,武官饰走兽的制度来划分等级。“衣冠禽兽”图案作为明代官服的重要标志,是统治者巩固权利的表现,体现尊卑有别的品级观念,同时蕴含独特的美学特征以及深刻的精神内涵。

内容图片

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概念解读

“衣冠禽兽”是通常意义上的贬义词,适用于那些行为卑劣,如同禽兽一样毫无道德底线的社会渣滓。但这一词在最初并无贬低之意,相反,多表达对他人的尊崇和钦佩。据史书记载,“衣冠禽兽”最早起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官员等级不同,补服对应的飞禽和走兽图案也有所区别。正因为“披禽穿兽”,所以古人尊称官员为“衣冠禽兽”,“衣冠禽兽”也成为为官者的一种代称。因此,从源头上讲,“衣冠禽兽”一词最初是不折不扣的褒义词,含有让人羡慕、广受尊崇的意思。

然而,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当道,官员内部矛盾加重,朝内僭越现象严重,补服制度形同虚设,此外,文官武将压榨百姓,声名狼藉……百姓备受压迫,于是私下里将胡作非为的官员统称为“衣冠禽兽”。至此,“衣冠禽兽”一语才开始有了贬义。

内容图片

明朝官员

“文采飞禽,武饰走兽”

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后,着意恢复汉文化。由于元朝由少数民族统治,民众生活皆“胡化”,为巩固自身统治,明成祖从“服饰”着手,制定了详细的服饰制度。在官服装饰上也要求前胸、后背均绣方形补子,且文武官纹样各异,文官采飞禽,武官用走兽。

飞禽和走兽图案作为“补子”被用于明代官员的官服之上,官服颜色分为三种:绯色、青色、绿色,分别代表不同等级:一品~四品,五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补服上绣有九种飞禽,按等级从高到低划分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云燕、白鹇、鹭鸶、鸂鶒、黄鹂、鹌鹑。

武官补服上则绣制走兽九种,按等级从高到低划分分别是:一二品绘狮子、三四品绘老虎、豹子、五品绘熊、六七品绘彪、八九品绘犀牛、海马。此外,还有一些等级较低的官员,补服绘制獬豸和练鹊。

明朝补服除绘制飞禽走兽之外,画面周围还用祥云、海浪、山川、茂叶等自然纹样辅之,与禽兽纹样相得益彰。祥云、海浪、繁叶等作为装饰位于四周,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既不会抢占视觉中心,又提升了审美效果和层次感。

内容图片

官员补子

明代补服纹饰的美学特征

补服是明代官阶品位的象征,也是古代服饰之美的体现,蕴含着我国古代艺术之风韵,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明代补服用颜色表现文官与武官的气质,用线条勾勒禽兽生动的形象,通过画面的构成传达着古人对和谐美的独特见解。

在颜色上,文官补服以蓝色为主要基调,而冷色多表现沉稳、豁达、冷静,补服用这一色调实则为了体现文人冷漠刚毅的气质。同时,黑色、蓝色、白色给人一种距离感,也暗示着封建君主统治之下,为官者应尊于平民百姓。

武官补服则以暖色为主要基调,并且大量运用较暗的红棕色和黄色,既能体现武将的勇猛,果敢,又营造了与文官与众不同的气质,同时,补服中团云纹、海波纹等纹样的交织,也蕴含着武官平定四方、捍卫国土的深刻用意。文官的清冷与武官的热烈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颜色的审美和认知。

在线条上,禽兽纹样的边缘都采用圆润的线条收边,采用一笔勾勒而成,即使是尖锐之处也在一针一线之中,变得流畅,趋向平滑,禽兽脚下所装饰的祥云纹样丰盈而饱满。补子纹样虽然采用柔和的线条,但整块补子的形状确是方形,正所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体现着古代推崇的“天圆地方”的观念,在视觉上,这一张一弛一收一放之间,恰恰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天地、对宇宙的理解。

内容图片

仙鹤图饰

在画面构成上,补服纹饰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就一品文官的仙鹤补子而言,两只仙鹤展翅起舞,点缀的祥云和牡丹相继簇拥在白鹤周围。山纹分布在画面底部采用冷色调,其他装饰图案采用朱色做点缀,整个画面用色看起来和谐整体,体现出一种别样的构成美。

祥云和牡丹看似随意,实则以白鹤为中心采用中轴对称的方法相互簇拥在仙鹤周围,画面采用仙鹤、祥云、山、牡丹这几种元素装饰,但纹样细节刻画栩栩如生,使画面简洁大方却又华丽异常。仙鹤的动与山川繁叶的静互相补充,这种冷与暖动与静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感,极具中国韵味。

明代补服纹饰的品级观念

明代官服中的补子多为方形,不同品级的官员采用不同的动物图案,且文武官员之间也有差异,等级明确。统治者用自然界的等级尊卑与官员的品级严格对应,形成以龙为首,禽兽相伴的官服体系,彰显品级观念。

一品的仙鹤智慧的化身,其地位仅次于凤凰,故而成为一品官员的象征。九品的鹌鹑,相貌自然不如仙鹤,并且体态娇小,姿势笨拙,故被安置在九等之末,如此,“九品芝麻官”地位卑微也可想而知。

内容图片

武官官服

明代补服上鲜明的禽兽图案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一眼望去便可辨贵贱”的效果。同时,补服图案对官员们形成一种适当的心理暗示,这使得他们在身穿官服时,言谈举止都要符合自己特定的角色和级别,不能做有失身份之事和僭越之事。

此外,明代补服纹饰的图案精美与否,与明朝社会的繁荣与兴衰息息相关。明初厉行节约,官员整体上较为廉明务实,补子图案非常朴素,鲜有复杂装饰。明中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官服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明后期,社会动荡,官员内部矛盾严重,又恰逢政府遭遇财政危机,补服总体水平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文禽武兽”作为 “补子”花样被引入官服系统,成为官员品阶地位的重要标识具有直观性和鲜明性的双重特征。无论是 “禽兽”形象的精心选择还是从一到九的慎重排序,无不体现出统治阶级对尊卑等级的刻意强调与维护。

内容图片

官员补子

但这个由明代统治阶级苦心营建起的等级系统,却随着封建皇权的衰败而呈现出混沌不堪的局面,其为官僚集团所冒滥,以肆意僭越的方式成为士大夫阶层追慕权势、抚慰虚荣的奢华 “标签”,从而失去了其原初最朴素的精神用意。

古人常常善借物喻人,格物致知。赋予万物高尚的品德和内在的修养,但现实社会发生的一切无法预料,在封建的等级制度之下,金钱和名誉的诱惑,人性变得脆弱不堪。于是,补服中的禽兽纹样,逐渐成为官僚阶层炫耀的标签,助长了官僚群体中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明代补服纹饰的精神内涵

明代补服上的禽兽图案,在精神建设层面具有深刻的内涵,透过官服上的禽兽图案,体现明朝对官员文质彬彬、文武双全、德行合一的追求,它们在明代社会中的官员群体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

明代文官补子中的锦鸡、鸂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皆有“信”的寓意。孔雀被诗人尊称为“文明鸟”兼具九徳,则是希望臣子既要明事理,通天道,也要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云燕和鹭鸶春去秋来,飞行有序,被引入其中实则在强调“礼”对于人外在行为的限定,使得臣子下不可犯上,上不可僭越,以保证官场森严的等级秩序。

内容图片

明朝官员

明代补服常常运用云朵装饰。在下雨前天空常常乌云密布,于是古人就将云雾看作降雨之神,祈求在干旱时降雨之神能够倾洒甘霖。皇帝又自称“真龙天子”,在气候恶劣时常常扮演“天子”,沟通天地。而关于云气的神话中,常常有龙的出现。

补子中的云气纹就在文化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云气作为天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传达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统治者用这一思想影响人民,用官服上的补子图案指导群臣遵守秩序和礼制,将等级尊卑的观念与宇宙万物的秩序结合在一起。

明代补服图案蕴含美好、吉祥寓意,表达古人对高尚品德、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比如象征长寿的仙鹤、代表爱情忠贞的鸳鸯、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威风凛凛的狮虎等……初次之外,当时流行的吉祥图案福寿纹、万字纹、祥云纹等也都大量出现在明代官服之上。

内容图片

明朝官员

结语

补子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后代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不论是从美学形式还是从补子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及背景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探究。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