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9%急性心衰2年内死亡!阜外医院全国52家医院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欧美研究显示,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高达 20%~30%,在我国情况如何?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丽华、蒲博轩等分析了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全国52家医院4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数据,发现26.9%的急性心衰患者在出院后2年内死亡,心血管原因为主要死因
4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中,43%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18.7%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40%~50%),37.1%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 50%)。
出院后2年内,26.9%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亡16.2%3.7%非心血管死亡,7.0%死因不明。
在心血管死亡中,心衰死亡占比最高(4.1%),其后依次为心原性猝死(2.5%)、心梗(2.5%)及其他缺血性心脏病(2.4%)。
HFrEF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较高,为31.3%HFmrEF患者和HFpEF患者分别为 24.4%、23.2%  
此外,在 HFrEFHFmrEFHFpEF患者中,心血管死亡比例(19.9%16.5%11.8%)依次下降,非心血管死亡比例(3.1%3.5%4.6%)依次上升。
多因素分析显示,HFrEF相比,HFmrEF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风险低31%HFpEF患者42%相应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低28%52%

除常见临床因素以外,如生活质量、抑郁、认知功能等因素也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关。
患者中位年龄为 67岁,37%为女性。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较高。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2年内死亡率为26.9%,低于既往欧美国家相关数据,可能是因为国外研究入选患者年龄较大且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合并症比例较高,因此死亡率偏高。
研究者还指出,当前研究提示,除常见临床因素外,临床医生还应筛查生活质量、抑郁、认知功能等因素,以及时发现死亡风险较高的心衰患者,尽早给予适当的治疗及合理的健康状态指导,改善远期预后。
在谈及研究局限性,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虽为协作单位提供了统一的超声操作培训,尽可能保障超声心动图数据质量,但由于人为因素的潜在影响,LVEF测量值可能存在偏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