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闷泡和快出水,分别是什么意思?闷泡可以让老白茶变得更香醇吗?

 白茶大课堂 2023-06-26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今年的端午节,不似寻常烈日骄阳。

仍是阴雨蒙蒙。

坐在茶楼里,看着窗外的蜀葵和远处枝头上的绣球花,正开得艳丽;听着远处赛龙舟传来的号子和锣鼓声,宽阔悠扬。

时间仿佛在此刻慢下来了,远离快节奏的工作生活。

一个人来到近郊的茶楼,伴着一杯茶,共同消磨这段来之不易的惬意时光。

一口茶汤入喉,只觉得口舌像是被小火灼伤般,涩麻的很。

再看汤色,明明是春寿眉的新茶,可颜色却是极浓郁的深琥珀色,显然是闷泡过的茶。

白茶虽好,却不建议饮用浓茶。

冲泡白茶,主要是为了喝其鲜香醇爽,要是为了刺激浓郁,反而是错误的饮用方式。

实际上,不论何种茶叶,皆不建议用闷泡的方式饮用。

《2》

什么是闷泡?

闷泡,指的是在茶叶冲泡中,让茶叶和水长时间的浸泡在一块儿。

在接触的过程中,茶叶受沸水刺激,会源源不断的将内质析出至汤水。

提及闷泡,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压根不知其为何物。

可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茶叶闷泡。

有不少茶友,在用盖碗冲泡白茶的时候,由于对盖碗使用不够熟练,怕烫手,或是担心太快出汤没有茶味,所以在投茶之后,便盖上盖子,等上许久,在温度稍凉之后,才缓缓出水。

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茶叶所进行的,无疑便是闷泡了。

如果泡的是白茶,在110毫升的标准盖碗里,投入5克茶叶。

这5克茶叶,在温度的刺激下,会不受控制的放出内质,包括体内的苦涩物质——茶多酚和咖啡碱,都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于是,闷泡以后,我们将会收获一杯浓酽苦涩的茶汤。

品茗一口,只会觉得又苦又涩,想吐掉。

同理可知,老白茶也同样会苦涩。

虽说老白茶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很多刺激性的物质,都转化为了新的养分。

茶汤的口感,也变得醇厚甘甜,基本上不会苦涩。

但前提是,要用正确的、恰当的冲泡方式。

若是滥用闷泡法,品质再好的老白茶,都会被泡得面目全非,暴殄天物。

《3》

要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老白茶?

提起泡茶,还是推荐快出水

快出水,顾名思义,就是用最快的时间,将茶汤倒出,不能有一丝的犹豫。

当水注入盖碗之后,合上盖子,迅速把茶汤倒至公道杯中。

最理想的状态,是汤水呈瀑布状倾斜而下,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时间控制在7-8秒左右。

不用担心出汤太快,会使得茶汤的滋味寡淡。

冲泡老白茶,就是要如此快冲快出,才能稍稍阻挡茶叶丰厚内质的过度释放。

当沸水与茶叶接触的那一刻起,茶叶的芳香大量溢出,茶叶体内物质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断地在释放,茶汤的滋味清润而不苦涩。

茶氨酸的鲜,茶多糖的甜,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微微苦涩……

唯有这些物质在茶汤中的比例合适,白茶的滋味才能相得益彰,鲜香醇爽。

然而,这些物质的相对平衡,除了受控于温度,还要依赖于时间。

对于白茶而言,唯有沸水的温度,才能让体内物质有序释放。

且沸水的温度,是引出白茶茶香的重要引子。

少沸水,就无白茶香。

故而,能改变茶汤的,只剩下茶叶与水接触的时间。

超过快出水的时间要求,白茶便成了闷泡的产物。

届时,饮茶只能尝见苦涩,喝茶的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4》

为什么有人觉得闷泡后的茶好喝?

白茶市场火热,涌入大批只看重利益的商人,让如今的市场上存在着一大部分奇怪的“老白茶”。

这些茶叶们,如果按照正常的冲泡手法,投5克干茶,沸水注入盖碗,快出水,基本上没什么味道。

汤色淡淡的,香气淡淡的,滋味也淡淡的。

从头到尾,都喝不出老白茶的甘醇。

故而,会怀疑“自己的泡茶手法是否错误、“是不是冲泡老白茶时,不能太快倒出茶汤,要闷泡才会有茶味”……

诸如此类的想法,导致在下次泡茶时,进行坐杯、闷泡,得到一杯滋味浓郁的茶。

彼时,就会得到“老白茶闷泡才好喝”的错误结论。

只有品质不好、做旧的老白茶才要闷泡。

因其囊中羞涩,未有足够的内质析出,会使得茶汤滋味寡淡,薄如清水。

所以,需要借助茶叶与水的长时间接触,让更多的内质析出,充当门面。

然而,在闷泡的情况下,不过是预支白茶滋味,并不会使得茶叶内质总量变得丰厚,汤水依旧淡薄。

品质不好的白茶,即使是闷泡,也不过是增加了汤水中的苦涩感,而不是醇厚度。

这样的茶,只是喝起来滋味浓郁些,与好茶标准的“鲜香醇爽”比较,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长此以往,当他们买到了真正的老白茶,依然闷泡。

得到的茶汤,浓酽苦涩,反倒还会怀疑这茶品质差,导致分辨不出好茶的悲剧上演。

《5》

优质的食材往往只需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泡茶也一样。

真正优质的老白茶,根本就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冲泡的方法。

就按照常规流程,用盖碗,最简单、直接的快出水。

这样还能体验到每一冲茶汤的层次变化,以及持久悠长的韵味,才不辜负这泡好茶。

至于那些非闷不可的“老白茶”,还是趁早扔了吧。

内质不足的老白茶,不适合让我们花时间、精力去冲泡它。

这样的茶,不喝也罢。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