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分【情境】与【认知】

 星晨炼 2023-06-29 发布于浙江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我们经常发现
求助者对于【情境】的描述,
常常掺杂着【认知内容】。

求助者填写【自动思维监控表】,即【三栏表】时,
描述的【情境】往往包含
对【情境】的【分析】和【解释】等【认知内容】。
|
有求助者这样描述【情境】:
“再次去医院见到医生,感觉和他有距离,不像之前那样轻松自如”

在这里,
【再次见到医生】是对【情境】的【客观描述】,

但【和他有距离】
则属于【认知】,即【自动思维】,
它是对【情境】的【解释】,不属于【情境】。
|
再如求助者这样描述【情境】:
“因为同学举报,上课报名被拒”

在这里,
【报名被拒】是【客观情境】的描述,

而【因为同学举报】
是对【情境】的【分析】,
这属于【认知】,即【自动思维】。
|
有些看起来是【认知内容】,实际上是【情境】:
有求助者是这样填写【三栏表】的:

【情境】是:在书桌前玩手机。

【自动思维】是:还有两周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书没有看,考研肯定完蛋了。

【情绪】体验为:焦虑。

【自动思维】中【还有两周要考试了】,
不是求助者体验到【焦虑情绪】的直接原因,
它不是【自动思维】。

求助者感到【焦虑】的,
是因为【还有很多书没看,考研肯定完蛋了】的想法。
这个【想法】才是【自动思维】。

【情境】的作用
是引发【自动思维】【情绪】的客观存在。

因此在这里
【书桌前玩手机】并不是引发【自动思维】的原因,
不是【情境】。

实际上,
【想起了还有两周就要考试了】才是【情境】,
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还有两周就要考试】,
才引发了【很多书没有看,考研肯定完蛋了】的【想法】,
从而体验到【焦虑情绪】。
|
把【情境】误认为【认知】,
在【强迫思维】的咨询会谈中很常见。

有位【强迫症求助者】经常会出现
【自己可能会早死】的【想法】,
然后他幻想【自己是神仙,不会死】来加以对抗。

求助者可能在各种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想法,
在【吃饭时】【与人聊天时】【乘坐地铁时】等。

在对这种情况的【概念化】过程中,
不少咨询师往往会把
【自己可能会早死】当作【自动思维】,实际上它是【情境】,
这个【情境】应当表述为:【想到自己可能会早死】。

既然如此,那【自动思维】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
【自动思维】是【自己可能真的会早死】,
在这个【自动思维】的影响下,
他才会采取【自己是神仙,不会死】的幻想来加以对抗。
|
关于【情境】与【认知】的区别,
我们可以这样来加以总结:

【情境】通常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情境的作用】在于【引发自动思维】,
【情境】不直接引发【情绪】。

【认知】,即【自动思维】是对【情境】的分析、解释和说明,
【认知】直接引发【情绪】和【行为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