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

 愚然楼 2023-07-05 发布于湖南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仍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抛锚式教学法在理念和课程设计上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高度契合。将抛锚式教学法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能够让学生统整和自主生成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情境

作者简介:李冬蕾,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国教育实践中施行已久,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职能被进一步明晰和扩展,要求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理念层面,需要廓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多方协作;

在课程设计层面,安排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实施时间、拓展课程开展空间是贯彻综合实践教育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综合实践教育的理想效果,还需以理论探索为实践提供指引。

抛锚式教育在学科课程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与学科课程教学不同,抛锚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正如《纲要》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形式上强调实践性,在理念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换言之,两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可谓不谋而合。

01

抛锚式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学者吴玉平和张伟平认为,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深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教学范式。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富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建立在生动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讨,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实现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大环节。其中,创设情境和确定问题是课程教学科学实施的前提条件,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课程教学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所在,而效果评价则是鉴定课程教学实施成效的重要保证。

课程教学模式的借鉴和移植是“引入—适配—应用”的过程。由于抛锚式教学具有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教学双方的互助性、教学过程的“无序性”、教学评价的情境性等优势特点,因此其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同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之中。

(一)基本理念契合

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包含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和主动实践。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正如教育部印发的《纲要》所概述的:“课程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由此发现,两者的基本理念均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同时也注重多维评价,在诸多方面具有内在共通性。

(二)教学目标契合

在教学目标上,抛锚式教学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从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抛锚式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培养其观察现象的敏锐性、归纳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品质构成一名学生学科知识以外的综合实践素养。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坚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导向,重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见,在本质上,两者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在目标定位上突出“学生本位”思想,以期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图片

(三)教学过程相似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建构,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以自主学习为辅,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由此可见,两者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相似的要求点。

(四)问题解决路径一致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相统一,致力于结合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解决真实问题。如果说学科课程教育致力于构建一个抽象而规整的理论知识框架,那么综合实践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越过这个框架,将知识置于具体场景下,将抽象但条理分明的理论转化为问题导向的综合性应用型知识。

基于解决现实问题而展开的抛锚式教学,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载体,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组织并整合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开创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以抛锚式教学开展研究和活动的好处是,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课堂知识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创。

(五)效果评价趋同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均会影响到课程评价环节,而效果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其他构成要素,并且该评价贯穿于课程设计与开发全过程,绝非孤立存于某一环节。

相应地,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坚持评价的主体性、正面性、发展性、多元性和过程性等原则,突出学生发展导向,以写实记录为依据,以建立档案袋为保存方式,来开展科学评价。

可见,抛锚式教学运用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合乎综合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将使课程评价更具连贯性与可比性,使课程评价不会流于形式。

02

模式构建:以抛锚式教学为引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设“锚”:创设情境

这里的设“锚”是开展抛锚式教学的第一步,指的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挑选出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或事件,让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运用综合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力求改变学科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科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状况。那么,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创设的“锚”正是从学生生活实际中筛选出来的。学生能够基于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观察,水到渠成时再给予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生活观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二)抛“锚”:确定问题

抛“锚”即抛出问题,并确定出其他待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基于情境抛出一个难度恰当的问题,同时需要层层深入引导,力求从一个“锚”点牵引出多个“锚”点。这时,教师可以把探究权抛回给学生,学生将更有兴致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用“锚”:自主学习

该阶段的自主学习超越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成为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质疑、探索、实践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此阶段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独立钻研问题,尝试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不仅解决“锚”中的问题,更要体验深入思考与自主活动

(四)解“锚”:协作学习

解“锚”环节正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的小组协作学习环节。协作学习指的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将各自持有的答案和观点进行组内探讨以及组间交流。在此环节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盲点上搭建脚手架。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改进—实践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经历问题生成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验失败后,经过反思与探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改进方案,进行新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和学习体验,教师也可设计一系列外出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迈出校园,融入社会实践,从而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脱节的矛盾。

(五)省“锚”: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一般包含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抛锚式教学的任一环节都随时指向效果评价环节,致使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正响应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是融为一体的动态展开过程”的原则。评价体系应涵盖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实施效果评价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多元评价的理念下走向可持续发展。在学生自评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我表现”“我的收获”“我将继续努力”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并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度和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评价内容超于学习过程并指向学生自身的发展,真正促使学生协同、多元发展。

图片

03

理想形态:抛锚式教学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以抛锚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以新旧知识结合运用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借助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统整知识、融入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一)统整知识

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并非是各门学科知识“拼盘”的结果,而需要个体在与自然和社会中,综合运用知识,不断探究与实践。抛锚式教学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开展探究活动,体现个体、社会与自然的整合。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借助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大要素,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着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自我。

(二)融入实践

基于解决现实生活而开展的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和小组合作探究。从创设情境入手,能够打破学校的“孤岛”状态,联结原本“割裂”的学校与社会,让学生迈出校园,从静态封闭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融入动态开放的社会实践。学生从接触的情境和自主学习的资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小组探讨中制定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和完善。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亲历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且富有意义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养成科学探究的好品质,从而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脱节的矛盾。

(三)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性是以抛锚式教学为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此类课程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往往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又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成形。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创设既具有悬念又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围绕一个“锚”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并不断反思和改进,力求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养成科学探究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