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中的孝道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7-23 发布于北京

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儒家的孝道文化,就在我们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时候,常常听父辈们谈论身边的孝道故事,那时还不懂什么叫做孝道,只是觉得故事好听。等到长大时,每当回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才发现那故事中的孙媳妇是多么的睿智。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对面院子里一家三代婆媳为主角,以一个竹筒制成的破碗为主线。

故事中的奶奶因年事已高,长年卧病在床,儿子在外打工,照顾生病的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儿媳妇身上。每顿饭都要送到床边,顿顿都是用同一个竹筒碗,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刚开始的时候,每顿饭过后,还把那个碗洗干净,到后来干脆就不洗了,夏天的时候有蚊虫不说,碗里面都带有一股馊味。

后来孙媳妇娶进门,对婆婆的做法很是不满,但在那个年代,儿媳妇还是不敢去反抗婆婆的,只能抢着去给奶奶送饭,目的就是能把碗先洗干净,让奶奶能吃一口干干净净的饭。

再到后来,奶奶去世了,婆婆就准备收集好奶奶所有相关的东西,准备一把火烧掉,就在这时,孙媳妇赶在婆婆点火前,抢出了奶奶一直以来使用的那个破碗,并对她婆婆说:"这个碗不能烧掉,等你老了还能用得着。"

也许这个故事带有一点虚构成分,但道理摆在那,对于传统孝道的传承,是靠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当然,上述故事在《论语》看来,不过是仅停留在"养"的阶段,老有所养是孝道的最基础阶段。这体现在"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孔子的意思,赡养父母很简单,这也是最基础的,难的是还要保持和颜悦色,上面的三代婆媳间的故事正好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就需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不但要"孝",更要有"敬"。于是,在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又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意思很明白,只养活父母,而对父母没有尊敬的态度,这跟犬马无异,因为犬马也能养活人。这话似乎说得有点严重了,但是话糙理不糙,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现实生活中,这也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公司对领导、同事,都表现得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一回到家里就忘记了这一点,经常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了家人。

有时候,父母留着前一天晚上的剩菜剩饭,我们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完全忘记了对待父母的"敬"。

要知道,在父母生活了那个年代,缺衣少食,在他们的心里,每一粒粮食,每一片菜叶都是珍贵的。尽管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可以丰衣足食了,但他们依旧记挂着过去的苦难。

也许我们的责备是出于对父母健康的担心,但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更加缓和的方式,和颜悦色地跟父母讲道理,父母听不听是一回事,我们有没有尊敬的态度又是另一回事。

再者,父母有时候捡几个矿泉水瓶子,抑或是捡了几个纸皮箱子,卖给废品收购站,我们立马就觉得面子挂不住了,认为父母这是在捡破烂,给自己丢脸了。

对着父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父母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其实在父母并心里,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他们认为能挣一块钱算一块,能减轻一点儿女的负担也好,而我们只顾着自己的面子,完全不考虑父母的一片心,这其实也是孝而不敬的一种表现。

当然,除"养"和"敬",孝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爱",这是发自内心的,要在父母生前,我们对父母的爱就跟他们当年对我们的爱一样,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很少有人达到这个境界。

《论语》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简单的几个字,却需要内心藏有深深的爱才能做到,一个是"无违",一个是"礼",我们基本上没有做到过。

父母也许有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不对,我们也想好好劝劝父母,但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父母与子女的之间的爱,基本上都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一代一代往下传。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叫做"母爱儿,长江水;儿爱母,扁担长。"

话说有一年发大水,一位母亲带着十岁的儿子过河,河上正好有一条独木桥,在过桥的时候,儿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母亲不假思索,直接跳进了河里救起了落水的儿子。

十年后,这位母亲和儿子再一次走过同一条独木桥,恰逢又是大水,这一次是母亲落水,然而,儿子却没有跳下去救母亲,而是伸出一根扁担让母亲去抓住,母亲去没抓住,最后被大水冲走了,儿子在桥上痛哭。

这两个场景恰巧被同一人看到了,于是就流传出来这么一句话,"母爱儿,长江水;儿爱母,扁担长。"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讲这个故事的人,无疑证实了一点,儿女给父母的爱永远超不过父母给儿女的爱。

回过头来细想,即使不能还父母全部的爱,我们又是否尝试着去爱父母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