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14期经方六经辨证体系初级班后,我蜕变了!

 嵩风阁 2023-08-03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时间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从我自己今年3月份参加了林佳明、林利城老师组织的第14期初级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了!

现在回想起来,一切历历在目。在这看似平淡的几个月,不论是从临床还是思想,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听我讲讲自己与经方六经辨证体系初级班的故事:

通过那几天高强度的学习,收获是相当大的。

原本有些模糊的六经概念更加清晰,对六经辨证的应用更加有底气。

回来以后我对每一个来诊的患者都做到细辨,在六经框架下辨证,问的很细,每个患者问诊的时间至少10分钟左右,看似耽误时间,实则不然。

在详细的六经问诊思路下,这样很多慢性病、疑难病的辨证就更精准,有了较之前更精准的辨证,再给与处方用药,疗效提高了很多,并且心中有底。

收获了不少信任我的人。

下图是开班仪式:

图片

本次学习,收获最大的是对于表证的认识有深刻理解,以前忽略了表证,不知道很多疑难杂病有从表解的机会。


林老师在伤寒之旅提到:感冒、流感、伤寒、瘾疹,一开始发作时,都有这种病症,可按太阳病的方法治疗。

下面就贴上我近段时间再次学习了老师的经方体系讲座之后应用六经辨证治疗一个临床案例。

(咳嗽鼻塞恶寒无汗一身困重案,2剂中药已)

女,30岁,2023.06.18一诊

主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2天

病史:患者自诉两天前因贪凉吹风扇后出现鼻塞、流涕、一身困重。

现:测体温38.9℃,伴有全身胀痛、鼻干、口干,鼻子呼出来的气有热感,无口干口苦,无胸胁胀满,食欲可。睡眠不安,惊悸易醒。大便3日未解。

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紧稍数。

图片

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合病(表寒里热)

处方:葛根汤加石膏、大黄

麻黄10g,桂枝12g葛根50g生姜15g大枣5枚,白芍12g石膏30g(另包)茯苓20g,甘草8g   大黄5g(后下),黄芩10g。

2剂,水煎服,日二次,每次服200ml。

疗效:服后一碗药物几分钟左右即感微微汗出,头昏头胀立马减轻,服完1剂后感冒症状太减,体温降至37.8℃,服完2剂后以上不适已,仅稍有鼻塞,未再反复发热,患者感叹中药治疗感冒速度之快,效果之神奇。

案例分析:

头痛,鼻塞,恶寒无汗,全身胀痛,为太阳伤寒证,《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鼻干、口干,鼻子呼出来的气有热感,大便3天未解,舌质红,脉浮紧数,为阳明里热盛。

故不用麻黄汤峻汗解表,而用葛根汤解表热,同时加石膏,黄芩,大黄,白芍清阳明里热。

解表清里,表里同治,同时又防过汗伤津。


患者平素舌质红,口干,大便干,容易上火,为阴虚内热体质。

加茯苓利小便,安神,使热从小便而解,同时起到安神定惊悸之效果。

感慨:既往经验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速度,是我未参加14期之前不能达到的!

这里,要感谢14期经方六经辨证体系初级班的老师、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讲解与分享!

本案例取效迅速,患者频频称赞,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而疗效的建立是在六经框架下的辨证。

下图是林佳明老师给大家串讲六级辨证基本框架:

图片

学而不思则罔,回来后我的个人小结:

第1条的内容,辨太阳病的总纲,反映了表证的共同证候,以下凡言太阳病的皆以此条为准。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条是伤寒论里面的第一条条文,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叫做提纲症,就是辨太阳病的一个提纲。

在经方医学体系里面,不是从病因学的角度去认识临床的,它是通过当下的临床症候反应,来进行辨证施治的,只要在临床中,见到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临床症候反应,那么就可以考虑为太阳病。


在经方医学理论体系里面,太阳病它就包括了病位、病性的概念。


太阳病病位:表,病性:阳(实,热)


少阳病病位:半表半里,病性:阳(实,热)

阳明病病位:里,病性:阳(实,热)

少阴病病位:表,病性:阴(虚,寒)

厥阴病病位:半表半里,病性:阴(虚,寒)

太阴病病位:里,病性:阴(虚,寒)

在经方医学里面的这个定位定性,就提出了太阳病是一个在表的阳性证。

这个就是经方医学体系的一个特别的概念,经方医学体系特别是冯胡理论体系,跟我们以前教科书学的脏腑经络有点不一样。

脏腑经络它是用脏腑经络的语言来解读的伤寒论,而我们这个冯胡理论体系,用的是八纲来辨这个六经。

胡希恕老先生笫一次提出六经来自八纲的概念,其表达的含义和概念是不一样的,那么临证的思维的出发点也就不一样。


太阳病是一个表阳证,表阳证它的病位在表,病性为阳性。

它既不是在半表半里证也不在里而是表的阳性证,我们所说经方医学体系里面,它就分了三个病位、两个病性。

病位跟病性一结合,就能够确定六经在表还是在里,病性是阴证还是阳证。

如果病位在表,病性为阳证那么属于表阳证,如果病位在表,病性为阴证,那么就属于表阴证。

2、太阳病的解释

在患病的初期,由于机体在大脑皮质的作用下,欲把邪气从上半身广大体表以发汗的形式排出于体外。

但每因自然良能的有限,竟至不得汗出,乃徒使浅在体表(肤表)的毛细血管或动脉充血,以致体温高度郁于体表不得外散,而发作一系列的特有征状——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就是太阳病的特征。凡病若现此证候时,便命名为太阳病。

3、《医宗金鉴》的“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掌握了辨阴阳辨表里,你就掌握了经方的核心理论体系。

经方本质就是三个病位上的阴证、阳证,很容易入手学习,这也是为何越是基层医师越喜欢经方。

因为没那么多的繁杂理论,只要辨证准确,用上去就有疗效。辨六经的基本功就是辨阴阳、辨表里、辨半表半里。

4、经方的六经辨证体系构建了,下一步就是在临床上迈出第一步,去临床,去实践,有了第一个有效案例,就会源源不断的有第二个、第三个。

我第一次开出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发热的时候,也是很忐忑的,但有了第一例的经验,以后就轻松简单了。

当然前提还是务必要把六经给辨证准确了,在六经的基础上再去细辨方证。

5、学习回来以后我总结了一下,怎样才能成为明医呢?

第一要对中医有强烈的兴趣

第二要研读经典

第三要临床实践

第四要勤于总结思考

熟读经典,重点条文要口诵心记,熟记于心,反复思考,验之于临床,明六经,辨方证,加上时间的沉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样就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经方传人。  

第五要有体系的学习经方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经方也是中医的一个学术流派,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思想。

胡希恕先生给我们明确指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

六经辨证是把辨证论治的思想具体细化为先辨六经,在六经的基础上再继续辨方证。

因此,辨六经是我们的基本功,一定要把六经给辨证准确了。求得方与证的相应,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治愈各种疾病。

作者简介

吴昇,中西结合执业医师,悬壶于浏阳乡野,白天应诊,夜晚读书,孜孜不倦。

学习仲景经方,崇尚寒温一体,经方时方相结合治疗各种内科杂病。

从医20余年,能熟练应用中医中药方法对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帮助更多人学习中医,希望能帮助到更多身边人,造福一方百姓,服务周边乡邻。

争取做一代经方传人!

图片

林氏医门

医门宗旨:秉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医门理念:研习仲景医学,汇集医案,传承经方学术,践行古中医学术思想,用中医中药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医门精神: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做一代经方传人!

医门医训:为医之道理,善用心而矣;用药之道法,以心调和之;心以善为本,言以和为用;医道自然,为众而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崇尚仲景,做一代经方传人!

撰稿 丨 吴昇

编辑 丨 郭小燕

校对 丨 俞晓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