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批我三观不正,不配解读《红楼梦》,哈哈

 一代文嚎 2023-08-06 发布于上海

张四泉

第461期

在《红楼梦》里有一首名为《杏帘在望》的诗,其内容如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我曾为此写过一篇稿子,篇名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赞美,这世界就能假装成美好的人间》,因此便有人批评我不配解读《红楼梦》。

这首诗的内容明显是歌功颂德,尤其是“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句。

歌功颂德本来也没什么,可这首诗的作者却是林黛玉。

林黛玉号称“林怼怼”,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写这种诗的人。

可这首诗还真就是她写的,或者说是她帮贾宝玉(作弊)写的。

这首《杏帘在望》是元妃省亲时由宝玉提交的四首作品之一。

“元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四首之冠”。

元妃虽然是宝玉的姐姐,可毕竟是皇上的女人,能够被夸得“喜之不尽”,这是姐姐欣慰的认可,更是来自皇家的肯定。

可问题是,贾宝玉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

元妃省亲要求诸位妹妹和弟弟作诗纪念,结果贾宝玉只写出来三首,第四首抓耳挠腮地憋不出来。

林黛玉见他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掉链子,便技痒难忍地替宝玉做了这首《杏帘在望》。

我还列举了贾宝玉陪同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给景区题词、林黛玉解读海棠花反季节盛开的赞美之举,无非是为了说明即便是清高孤傲如贾宝玉、林黛玉也是会拍马屁的,不知怎么就成了个别读者眼中的“不配解读《红楼梦》”。

我知道,在有些《红楼梦》粉丝的心中,尤其是林黛玉是清新脱俗的女神,我也没说黛玉不高雅,可这首《杏帘在望》真的是她写的啊。

《红楼梦》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再加上版本复杂,大家读出不一样的感受实属正常。

针对第六十五回,尤三姐衣衫不整,以豪放之姿戏耍贾珍、贾琏兄弟,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男人),我感到困惑:“这就能吓退性骚扰?如果换我上,我能把尤三姐给活吞了!”

因此我写了一篇《尤三姐没有见过老色批》,就我的一点浅见,《红楼梦》的这段情节要么是个bug,要么就是在暗讽贾家的男性子孙也就是只敢捏软柿子的废物,能拯救贾府命运的或许是“兰桂齐芳”,但也或许只有西门庆这种人。

因为这篇和这个观点,我被一些读者喷击为“三观不正”,依然是不配解读《红楼梦》。

我不知道喷击我的读者对《红楼梦》的了解有多少,其实尤三姐戏二贾的这段情节本身就是红学界的一段公案,特别是尤三姐到底和贾珍有没有实际的越轨行为,早就争议很久了,特别是体现在庚辰本和程乙本的区别上。

按照庚辰本的描述,尤三姐大概率与贾珍实际有染,而按照程乙本的内容所示,尤三姐表面放浪是真,但底线的严格维护也是真,因此她才会在被柳湘莲误解后毅然自杀。

我觉得不止于《红楼梦》,咱读名著有不理解和自己的理解,以及争议,这都很正常,没必要打压别人的见识吧。

就四大名著而言,我有观察评论区的习惯,我就发现以《红楼梦》评论区的戾气最重。

个人以为,四大名著的故事情节不同,大家的喜好也不同,有的人就是喜欢孙猴子,有的人就是喜欢空城计,有的人就是喜欢大块吃肉的绿林豪情,但就文学水平而言,以《红楼梦》为最高,而且高得不是一点点。

问题是,这部水平最高的名著,读者的戾气却最重。

按照一般逻辑来说,最能引起戾气的作品应该是打打杀杀的的《水浒传》才是。

如果读书有鄙视链,那种觉得自己读了《红楼梦》就特别牛逼的人特别多,那种觉得只有自己才懂《红楼梦》的人也不少,至于其他的人读或解读《红楼梦》,但凡遇到不和自己一样观点的,直接上升到“没文化”、“三观有问题”等人身攻击。

这也不能全怪普通的读者,有些个红学家其实也是这个尿性。

学术上有争论是很正常的,但红学界的撕逼现象特别严重,那些个唯我独尊,且互相攻讦的人往往不少扛着大师的名头。

这是为什么?

为了不让部分读者失望,我这个三观不正的人将以小人之心揣度你和一些红学大师的心理。

大家都看过《孔乙己》吧,孔乙己为什么坚持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呢?

因为这是孔乙己之所以是孔乙己的组成,这是孔乙己凭什么穿长衫的资格证书,哪怕这是没有用的知识,孔乙己也必须坚持,否定了“茴”有四种写法,便等于否定了孔乙己的存在价值。

或许是因为没实力,或许是因为还算君子,孔乙己没有对不尊重“茴”有四种写法的人表示愤慨,也没攻击不知道“茴”有四种写法的人没文化。

可读《红楼梦》和红学就不一样了,这是证明我比你牛逼的精神支柱,这是我赚钱的饭碗子,我必须是牛逼的,而你跟我不一样,或者其他形式的不崇拜我,那就是没文化,那就是三观有问题。

这么说吧,《红楼梦》盛名强悍,最值得攀附,如同一块骨头,越是多肉且鲜美,招来的斯文禽兽就越是狂暴。

有的人啃《红楼梦》这块肥肉,目的是为了充实空虚而自卑的心灵,或者说就是为了站在巨著的肩膀上装逼瞧不起人,而有些人则纯粹为了给肉体混口饭吃,无论是精神食粮,还是肉体食粮,这些人都不会容得下不同观点的读者。

《红楼梦》的境界真的挺高的,而作者也有“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的包容情怀,在作者的笔下,不管是高的低的,他都以大悲之心,看众生之苦,这本书最了不得的正是这里。

《红楼梦》里有一首《好了歌》,对功名利禄有着极为洞达的体悟。

按理说,那些号称读懂了《红楼梦》的人应该豁达、开明、从容……

可在我观察的四大名著的话题的评论区,反而是围绕《红楼梦》的戾气最重,这真是有意思极了。

(本文完)

《红楼梦》的出版物及评读著作特别多,这期就给大家分享《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老师的父亲是白崇禧,其个人人生经历及学识修养不同于普罗大众,由他细说的《红楼梦》确实很细,也确实有特色,尤其是对庚辰本和程乙本的详细对比,值得大家一观。

当然,任何人解读《红楼梦》都会受自己的主观喜好影响,白老师很明显是力挺程乙本的,难得的是人家并不攻击其他读者或红学家的解读方式。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电子书)大概信息见下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