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大饭庄、小饭馆儿和二荤铺

 颐源书屋 2023-08-15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东兴楼旧址

      曹禺先生的话剧《北京人》里,曾家的女婿叫江泰,这个江泰寄居丈人家,但懂吃,有一段台词就是他口若悬河:“正阳楼的涮羊肉,便宜坊的挂炉鸭,同和居的烤馒头,东兴楼的乌鱼蛋,致美斋的烩鸭条。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柯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以至于——以至于月盛斋的酱羊肉,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臭豆腐,信远斋的酸梅汤,二妙堂的合碗酪,恩德元的包子,砂锅居的白肉,杏花春的花雕,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没有一个掌灶的、跑堂的、站柜台的我不知道……”他讲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的饭馆子。曹先生可能有两个地方有点错误,首先,便宜坊的烧鸭子(烤鸭)是焖炉的,不是挂炉烤鸭;其次,“穆柯寨”实际名叫“穆家寨”。

  他说这话不算太夸张,因为当时北京饭馆没有那么多,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四个区域,不像今天,数不胜数,没有一个人能说吃遍北京所有的饭馆。那时候到饭馆里吃饭,无非是这么几种情况:婚丧嫁娶、过生日,还有一些朋友聚会,再有就是纯粹为解馋去吃饭。我们今天叫餐馆,可是那个时候,“餐馆”这两个字概括不了北京整个餐饮业的情况。

  从高往低说,规模最大的餐馆叫作“饭庄子”,就是今天的老饭庄。饭庄子一般规模非常大,能够有几进的院子或者带跨院的几个院落,有戏台能够唱戏,能够摆百八十桌席的,这个才叫饭庄子。这种饭庄子平时营业面积不太大,散座也接,但是很少,主要是接几十桌或者十几桌的宴席。所以这种饭馆气魄大,有的时候一个月也不见得有几次,对此北京有一句话——“冷饭庄”。

  冷饭庄就是说它平常不以散座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以承包宴席为经营业务。一般来说老饭庄都叫什么堂,在北京历史上有名的饭庄,比如说前门外灯草胡同的同兴堂、大栅栏西边观音寺的惠丰堂、西长安街上的忠信堂、东城金鱼胡同的福寿堂、什刹海的会贤堂、地安门的庆丰堂,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饭庄子。

  饭庄子以下才叫饭馆子,实际上饭馆子的菜一般来说比饭庄好,饭庄是讲排场,它有一定的规格和模式,同样的菜每桌都上,菜并不见得好,真正菜好的是后来开的很多饭馆子。北京人爱说什么“八大楼”“八大春”,实际上这个开了那个关,同时存在的并不太多。而且你说这个是“八大”,我说那个是“八大”,也不尽相同。比如拿八大楼来说,当时首屈一指的是开在东安门大街的东兴楼。今天也还有东兴楼,但是这属于“借尸还魂”的。那个东兴楼在1940年前后就关掉了。歇业以后,它的很多伙计出来又开了一个萃华楼,萃华楼今天还在,但是萃华楼不属于八大楼之一。

  此外,还有正阳楼、泰丰楼、致美楼、春华楼等,春华楼关了以后,又有一个春明楼。基本上这些楼都是以鲁菜为主,大多是烟台福山帮的厨子主理。像开在前门外的正阳楼很有意思,正阳楼菜品不怎 么样,但是它有两大特色,一个是到秋天的时候吃螃蟹。大多数人在家里吃螃蟹,但是也有到馆子吃的,正阳楼就以螃蟹出名,螃蟹用的都是天津附近的沼泽地盛芳镇的螃蟹。这个螃蟹一般在西河沿菜市趸货,趸来以后他们自己用芝麻喂养,所以螃蟹长得特别肥,然后上大木笼屉蒸。那时一说吃螃蟹到哪儿吃去?正阳楼的螃蟹最好,霜降以后,就是吃羊肉,这也是正阳楼的另一特色。

       再晚一点就是所谓的八大春,八大春也不是同时开的,是陆陆续续,但都挂个“春”字,实际上北京挂“春”名的也不是只有八个,但是这八大春集中在西长安街,就是电报大楼到西单这一带,现在那个地方早就面目全非了,当时比如说像春园、大陆春、新陆春,同春园等等,很多挂春字的饭馆,以淮扬菜居多。除了这些“春”以外,还有一些饭馆以“居”为名。最早的就是在广安门内北半截胡同的广和居,这是非常有名的一家饭馆,《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和《旧京琐记》都有不少记载。广和居鲁迅去得很多,为什么呢?因为鲁迅到北京买房子之前,住在绍兴会馆,广和居就在会馆的对面,过一条胡同,抬脚就过去了,所以鲁迅文字中记载广和吃饭很多,广和居自清末就有,它里面还有一些白墙,很多人吃的时候会在墙上题诗,比如说当时讽喻清廷的腐败,或者是权贵之间的儿女亲家,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见证。

      广和居第二大特点,是它吸收了很多宅门菜,拿今天的话说叫官府菜,比方说潘鱼,潘鱼是同治时的进士潘炳年家做鱼的方法,吴鱼片就是吴闰生家的鱼片,此外还有江豆腐,就是太史江家的豆腐,很多私房菜,特色菜,被它网罗,成为它自己的菜品,所以广和居的菜品是兼容南北,这里留下了清末,翁同龢、谭嗣同等许多名人的足迹。广和居实际上上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歇业了。

      再说同和居,同和居今天还有,也是鲁菜,据说广和居歇业以后,有些广和居的厨师出来以后,到了同和居。这些楼、这些居,这些饭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拿手菜。

       同和居的“三不粘”源于广和居,所谓三不粘就是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是甜菜,今天大概卖一百多块钱一份,那时候是一分不要,是外敬菜。外敬菜就是吃饭以后白给的。这三不粘怎么做呢?因为鲁菜很多用蛋清来挂糊,用蛋清挂糊以后,那蛋黄干吗用?拿蛋黄跟面用油炒在一起,也是个功夫菜,吃到嘴里又糯、又软、又甜,这个是吃完饭以后,小碟外敬,成为它的特色菜。

      除了三不粘,同和居有很多外敬菜都做得非常精致,比方说炝炒掐菜,什么是掐菜?就是绿豆芽两头掐,就剩中间那一节。一爆炒马上就出锅,浇点儿花椒油,一尝又脆又香。多少钱?这不要钱,外敬一小盘。你吃着好,那我再给您上一盘。但是很少,大家又吃完了,一而再,不能再而三,你就不好意思再要了。可是下回你没准儿为这盘炒豆芽,又花钱来吃一顿,就为吃那俩外敬菜。高汤也可以外饶,那时候高汤都是骨头汤,也有是鸡汤加骨头汤,高汤都不要钱,那就是骨头汤加点酱油,上面切点黄瓜片,或者有的搁点榨菜丝、肉丝,是不收钱的,这实际上都是一种经营手段。

       还有很多是特色馆子,比如柳泉居,历史就很悠久。再有就是和顺居,说和顺居今天没有人知道,但是你一说砂锅居谁都知道,砂锅居的原名叫和顺居,后来因为它的砂锅做得很有名,所以大家就忘了和顺居这个名,顺势改成砂锅居了。砂锅居也很有特色,因为挨着一个王府很近,王府祭祀的时候剩下的猪,就从后门到它店里了,所以它是做猪肉和猪下水的。砂锅居的砂锅白肉和烧燎白煮都很出名,最好的是能做七十二种烧碟,后来变成三十六烧碟,比如说烧紫盖、炸卷肝、炸鹿尾、炸鹅脖,所有的东西都是从猪上找,鹅脖不是鹅,紫盖也是猪身上的,这些菜现在都没有了。但是砂锅居不属于二荤铺,是相对比较高档的。

       另外有一些也很有特色,但不属于这里边的,比如说一些教门馆子,像东来顺、南来顺、西来顺,专门吃一些清真菜的。开得晚一点的,像前门外的两宜轩,两宜轩是专门做梨园行的生意,很多梨园行的人拜师就在两宜轩。戏曲界有很多是回民,如像拜师和同业聚会,戏曲界的人都要请。但是这些来宾里边有很多是回民,你要在汉民的馆子里请,很多人就没法去了,清真馆子汉民可以去,可是汉民馆子回民不能去,所以这样就扩大了客人的范围。像同兴堂是以办婚礼知名,比如说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程砚秋和果素瑛两个人的婚礼,就是在同兴堂办的,很多名人的婚礼,都是在一些这样的馆子办的。

      再有特色的比方说烤肉宛和烤肉季,烤肉宛原来没有这个名,这个名是后来齐白石给起的,原来没字号,人家说吃什么呢?就是叫安儿胡同烤肉。烤肉季就是河沿季傻子烤肉,都没有字号,也是有特色的小馆子。

       饭馆再往下次一等的,叫二荤铺。什么叫二荤呢?就是猪肉和猪下水,猪身上的两种荤东西。到二荤铺你要吃鸡鸭鱼基本没有,就是二荤,比方说滑熘肉片、焦熘肉片、炸丸子、熘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熘肝尖、摊黄菜(摊黄菜就是炒鸡蛋,北京忌讳说这“蛋”  字)、炒腰花、爆三样,都是猪身上的,基本上都是属于二荤。二荤铺满街都是,但是也有高下之分,刚才说的砂锅居,虽然也是做这二荤,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就不属于二荤铺这个系列。

       还有一些特色小馆子,比方说隆福街的白魁,那是清真的。那时候就叫“白魁”两个字,现在叫白魁饭庄。白魁以烧羊肉最为著名,咱们一般说吃羊肉都得霜降以后,秋高马肥的时节,唯独烧羊肉要夏至前后吃。为什么呢?就是烧羊肉汤下面,浇上烧羊肉汤,再给你敷上一勺炸得酥酥的烧羊肉。

      白魁再往东一点,有一个叫灶温的小馆子,非常好,我小时候也常去吃。我最初知道灶温就是因为考古学家陈梦家,陈梦家先生是浙江上虞人,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口味上兼容南北,他那时候住东四钱  粮胡同,从他家出来穿过轿子胡同到孙家坑,对面就是灶温,所以是那儿的常客,灶温就是他介绍我们家去吃的。当时隆福寺后面有个很小的剧场叫东四剧场,来了一个河南小地方的豫剧团,每晚轮着上演豫剧传统剧目,有一位主演叫肖素卿,能戏颇多,陈梦家先生非常赞赏,也拉着我们全家去看她的演出,我看豫剧就是那时候开始的。灶温离东四剧场很近,主要是卖面,就是炸酱面、打卤面,还有一窝丝、小碗干炸。小碗干炸的炸酱非常精致,汪着油,里面是肉丁,不是肉末,配面;一窝丝是烙的一种酥的饼,一提溜起来都跟丝状似的,面食手艺非常好,它也有一些二荤菜,但也不属于二荤铺。

       二荤铺以下,大茶馆里头也有一些吃食。你看老舍的《茶馆》,在茶馆里面还买卖人口,要饭的带着闺女,乡下来逃荒的,后来常四爷跟那个伙计说,给他要两碗烂肉面,到门口吃去。一方面他有他的身份,不能够跟要饭的在一个地方吃饭;第二,他也很厚道,给他要两碗烂肉面。而且底下还有一句话:“这年头是怎么了?乡下怎么都闹成这样了。”

      大茶馆有一些茶点也做得不错。茶这个东西去油,你喝了半天茶,喝着喝着饿了怎么办呢?就得要点儿点心吃,所以茶馆里总得预备些点心,这些点心有很多是茶馆后厨自己做的。比如后门的一些茶馆,都是为了满族人开的,所以有很多奶油的东西,像奶油饽饽、奶油镯子、奶油棋子,还有烂肉面,自己蒸的小包子、馄饨都有。包括中山公园里面有几家饭馆,像上林春的鸡汤馄饨,长美轩做的藤萝饼——拿藤萝花做馅儿,烤出来的,好吃得不得了;来今雨轩的冬菜包,那也是做得非常好。

      大茶馆再往下就是切面铺。这个切面铺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卖挂面或者卖切面、馒头,它也有几个菜。切面铺除了卖一些成品、半成品的面食以外,有时候也蒸点什么猪肉大葱馅儿的包子,或者做两三个菜,比方说熘肉片、摊黄菜,此外,炒饼、炒面,这都是切面铺做的。老百姓在切面铺买斤面或者买斤馒头,回家自己吃去,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到切面铺吃,如拉车的,拉车的一般会到切面铺,买个烧饼、火烧,临时充充饥,吃完还接着拉活儿。或者是穷学生,到那儿吃一份炒饼。再低等的就是大酒缸了——也就是小酒馆,只是喝酒,有些酒菜,但没饭菜吃了,店里把那酒缸倒过来搁在地下,那缸底下小、上头大,上面铺块板子,酒杯就放在那板子上喝,有的站着,或者有高凳坐着,吃点什么熏鱼儿、花生米等下酒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