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100)《伤寒论》十枣汤,为驱逐痰饮泻下剂,通利大小二便,比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功力增强,方中芫花须醋炒,甘遂、大戟要面包火煨,以去其毒。由于副作用较大,一般都望而却步不敢问津。运用时取大枣十枚(擘开)煮汤送下合成的粉剂,每次不超过两克,日食1-2次,然后吃米粥半碗,补养所致亏虚。对调理干呕、胁痛、短气、心下痞硬、脉象沉弦,多种胸水、腹水、积液、顽固性哮喘咳嗽,投予得当,能立竿见影,被称“神药”。老朽受谨慎束缚,运用甚少,缺乏经验,体会不多;然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确有药到病除之妙。1957年在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诊一半百农民,患支气管扩张、哮喘,喉内痰鸣,口吐粘涎一茶杯,双侧胁痛,不能仰卧,瞪目难眠,困顿不堪。老朽就授予此方,开了甘遂、大戟、芫花各50克,加工炮制,碾为细末,起初1克,八小时再服一次,大枣20枚(擘开)煎水咽下。感觉胸中宽阔,痰液减少,要求加重投量。乃改为2克,仍吃两回,连用三天,大解数次,小便转多,喘咳已轻,病情消退,健康逐渐恢复。因恐摧残元气,逐渐停药。疗效之佳令人惊叹。小郎中按:十枣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浆浆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文中张老提到此方主要是驱逐痰饮泻下,方证原文中的要点是:伤饮,心下痞硬满,干呕短气,悬饮内痛,脉沉弦者可以用十枣汤治疗。文中张老也提到了此方的主治病种和方证要点,诸位可参考,如果有应用机会,要严格按照方证要点和主要病机特点来使用,因为此方药物作用较为峻猛,且含有毒性药物,一定中病即止,防止损伤正气。由于此药过于峻猛,本方小郎中从未使用过,因此没有任何经验可谈。张老文中也提到,出于谨慎的原因,他也很少使用,也许这类药物在以后的临床中就会失传了,越来越少的人能掌握这个方的使用要点了,这些前辈老师们都不会不敢使用了,学生可能也不会不敢使用了,就会使这些峻猛但有效的方剂逐渐没落,并且这就有可能是中医丧失了治疗这类疾病特备是一些危急重症疾病阵地的原因之一。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