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問識五髒别論篇第十一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8-23 发布于辽宁

素問識>> 卷二

五髒别論篇第十一

    馬雲:别。如字。此乃五髒之别是一論。故名篇。吳同。

    方士 文選七發。方術之士。李善注。孔安國論語注雲:方。道也。

    女子胞 張雲:子宮。是也。簡按漢外戚傳。善臧我兒胞。師古注。謂胎之衣也。此即胞衣。又倉公傳。風瘅客脬。正義。脬。亦作胞。此即膀胱。而其爲子宮之義者。史傳無所考。然胞衣每兒化成。膀胱不限女子。明是子宮矣。質疑錄雲。陰陽别論雲。女子胞。氣厥論雲。胞移熱于膀胱。五味篇雲。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凡此胞字。皆音包。以子宮爲言也。靈樞雲。膀胱之胞薄以懦。音抛。以溲脬爲言也。

    奇恒之腑 高雲:奇。異也。恒。常也。言異于常腑也。

    其氣象天 張雲:轉輸運動。象天之氣。高雲:傳導水谷。變化而出。猶之天氣之所生也。從上而下。故其氣象天。從上而下。故瀉不藏。

    魄門 魄。粕通。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義。司馬雲:爛食曰魄。一雲。糟爛爲魄。本又作粕。蓋肛門傳送糟粕。故名魄門。王注恐鑿矣。

    氣口 張雲: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

    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于此。故曰氣口。肺朝百脈。脈之大會聚于此。故曰脈口。脈出太淵。其長一寸九分。

    故曰寸口。是名雖三。而實則一耳。簡按倉公傳。太陰之口。亦謂寸口。

    爲五髒主 經脈篇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經脈别論曰。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之分。難經。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髒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

    寸口者。脈之大會。五髒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六腑之大源也 靈五味篇雲。胃者。五髒六腑之海也。玉版論雲。胃者。水谷氣之海也。甲乙林億等注雲:稱六腑。雖少錯于理。相發爲佳。

    氣口亦太陰也 馬雲:五味入口藏于胃。而得脾以爲之運化。緻五髒之氣。無不藉之資養。則是脾者足太陰也。肺者手太陰也。其氣本相爲流通。而氣口亦手太陰耳。張雲:氣口屬肺。手太陰也。布行胃氣。則在于脾。足太陰也。經脈别論曰。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然則胃氣必歸于脾。

    脾氣必歸于肺。而後行于髒腑營衛。所以氣口雖爲手太陰。而實即足太陰之所歸。故曰氣口亦太陰也。簡按馬張所解。其理雖詳備。而考之經文。似不太明。李中梓診家正眼。删亦字。

    出于胃變見于氣口 吳雲:五髒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熏蒸于肺。肺得諸髒腑之氣。轉輸于經。故變見于寸口。高雲:五髒六腑之氣味。始則五味入口藏于胃。繼則脾氣轉輸氣味。皆出于胃。循經脈而變見于氣口。簡按出字。全本作入。而王注亦雲。谷入于胃。然據吳高注意。不必改入字。其義自明。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 張雲:上文言五味入口藏于胃者。味爲陰也。此言五氣入鼻藏于心肺者。氣爲陽也。鼻爲肺之竅。故心肺有病。而鼻爲之不利。觀此兩節。曰味曰氣。皆出于胃。而達于肺。既達于肺。亦必變見于氣口。故氣口獨爲五髒主。簡按吳雲:風暑濕燥寒。天之五氣也。誤。

    察其下适其脈 吳雲:下。謂二便也。張雲:适。測也。簡按當從太素。補上字候字。下文其病下。補能字。

    拘于鬼神者 史記。扁鵲雲。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